查看原文
其他

伦纳德走步合法?step 0规则下讲不清道不明的绝杀和犯规

ncll 后厂村体工队 2019-09-10

在昨天猛龙与76人G7的最后时刻,伦纳德用一记超级巨大难度的后仰跳投将多伦多猛龙带进了东部决赛。赛后,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投篮上,而伦纳德自己也表示,类似的战术他们演练过很多次,而这次换到恩比德防他,他只是“把弧度调高了一点。”


然而,在仔细观察慢动作之后,我们会发现,伦纳德这个球的脚步交代,有点别扭。



认真看轴心脚的话,伦纳德在接球时的脚步交代就很有问题,而最后一次运球后其实也已经走了不止三步来调整。如果在过往,我们会说这是一记走步失误,或者,我们会说这是"让球员决定比赛",以此来掩盖裁判的误判(然后出一个裁判报告来弥补)。

但是现在,根据新规则,这种“走步”是合法的。

2017年,FIBA彻底更新了关于走步的规则,引入了所谓的“第0步”,从而跟NBA保持了在走步规则上的一致,也给了NBA本来就模糊的走步吹罚提供了理论背书。改规则的初衷,是希望比赛变得连贯——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个规则的更改达到了目的,就像伦纳德这个让人无比兴奋的绝杀,没有人希望这个时候裁判会出来浇你一头冷水告诉你我们去打个加时(虽然按理说这样才是应该的)。

可是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并不是所有适用的step 0规则的球都走的这么浑然天成,在这个规则实施两个赛季之后,规则变动更多的是让人觉得失望,step 0以及一些球员对此的夸张运用,正在让这项运动变得有些无聊。

如果仔细观看FIBA在2017年对走步规则的新介绍,可以发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裁判吹罚的很多走步违例都会有变化,这其中包括小乔丹的快攻接球扣篮和法国队洛文吉的顺下扣篮。



这些在2016年会被严格吹罚的走步,如今放到了新规则之下都变成了好球,因为他们“多走的一步”变成了规则内允许的一步(伦纳德的动作适用于此,因此在现在也被看做是合法,但在以往就会被当做走步)。


FIBA官方对于这样的调整或许是好意,但他们没想到这一步对于防守的打击是毁灭性。Step 0的引入,虽然让很多类似伦纳德绝杀这样的球避开了啰嗦麻烦又扫兴的规则讨论和咬文嚼字(毕竟这种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身体本能),却在同时产生了巨大的反效应——对于乐意钻研规则的进攻方,因此大大的获利,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传统的篮球观念。

原因很简单,并不是所有多一步的一步都像上面几个图中的使用者一样无意变向直来直去,更多情况下,多一步的调整相当于多一次重心的变化,让防守者更难判断进攻队员的选择。在NBA裁判Ronnie Nunn解释哈登撤步的视频里,引用了哈登与阿尔德里奇的某一个攻防回合的镜头,哈登开始收球并向右后方踏出第一步,此时阿尔德里奇起跳封盖,如果放在旧规则下,这是一次非常漂亮的预判防守,因为在大部分人的篮球意识里,撤步只能踏两步,而哈登应该只能落下另一只脚强行出手了。


可是此时哈登却可以再向左移动两步,阿尔德里奇只能眼看着休斯顿的13号命中读秒的三分投篮,这在以前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在0步的加持下,欧洲步也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吉诺比利和韦德应该遗憾自己生的日子不好,以前的欧洲步只有“左→右”和“右→左”两种变化,而如今的字母哥和哈登们可以完成“左→右→左”这样更具有迷惑性的动作,只要在收球的时候向一侧踏步,就还可以有两次的方向变化,这无疑加大了防守者做出判断的难度,与其说是球员技巧的进步,这更像是一种“规则变更”带来的福利。

然而,对于0步规则影响最多的,是“后撤步”这一技术的应用。事实上在第0步规则出台前,就有一些这样“过于流畅而没被吹掉”的进球。比如家喻户晓的2012年新秀赛,欧文终结布兰登-奈特脚踝的一球,就有一些0步的雏形。


欧文使用了一个变向,踏出了一步的同时拉球,然后再后撤步。这种往前踏一步再后撤步的变向在当时已经有部分人在使用。因为变向再做动作会有所谓的“偷步”,这样变种的后撤步大部分也被裁判“默许”,毕竟变向之后的拉球,可能是收球也可能是继续运球,这个没法判断。而新规则的改变也让这种技巧从规则的灰色地带变成了合法,后撤步也意外的成为了获利最大的技术动作。


NBA去年的MVP,造犯规大师哈登,在这两年则将0步规则跟后撤步开发到了极致。我相信哈登去年夏天一定好好的研究了FIBA的规则录像,因为他的后撤步,其实就是FIBA教学视频的变种。之前的哈登,在后撤步方面还算是一个“乖宝宝”,用得最多的还是标准的两步后撤步,偶尔会用一下变向接后撤步。这两年哈登的后撤步,可以说是放飞了自我,对“gather ball”,也就是“收球”的时机抠的更加的细致,上文的踏一步后撤步还存在可能运球的余地,而哈登的“收球”,就真的是在双手合球过程中踏出第一步了。

除了前文Ronnie Nunn分析范例中的“反复横跳撤步”,哈登的双后撤步则更加的”无解”,他把往前踏的一步改成了往后踏的一步,他的后撤步也比一般的后撤步要多往后踏出一步,从而得到了更大的投篮空间。后撤步的初衷是惩罚那些重心被晃开的防守球员,而双后撤步则是让投篮变得“不可侵犯”——即使你没有完全失位,你也无法干扰到投篮。

本赛季还没有双后撤步被封盖的范例,包括森林狼新秀奥科基封盖哈登的一球,也只是封盖了标准的后撤步三分。而且造犯规大师还借此间接加强了自己造犯规的能力,还原来防守球员要迈出一步然后起跳才能干扰,现在这么做也无济于事,还有可能赔上一次三分犯规。



在理论上,这样的双后撤步是无解的,投进与否只在于投篮者的手感,退一步就算不进,也可以制造“补防不到位”防守者的犯规。

钻研规则的人研究出了“碰不到”的投篮和赢得哨子的模式,本意是让比赛变得流畅,结果是不流畅。ESPN在4月29日的文章中指出,詹姆斯哈登本赛季已经造成了100次三分犯规(常规赛95次,季后赛首轮5次),场均一次,裁判都会响哨罚3球,而这其中有很多就借用到了无敌的“双后撤步之后找防守人接触”。这样每隔2-3场就来一次的“表演”,实在是太难看了。原本相比旧规则新规则的设定是为了让比赛更流畅,而到了实际上操作上,新旧规则之争就成了让你在“必须吹莱纳德G7绝杀走步”和“哈登无限月读造犯规”两项中选一项——无论怎么样都和规则的变化背道而驰。

况且这样的技术也就算是一种“小聪明”,尤其是到了季后赛强度一上,在常规赛能控制好的收球时机,在季后赛就很难实现,相当于拼刺刀的时候少了一样武器。


事实上,不仅是step 0,这几年NBA调整的规则的标准,多少都有一些“模糊”,比如米勒规则跟三分犯规的界定。18年12月14日火箭与湖人的比赛,哈登面对哈特打成3+1,慢放这一回合,哈登有伸脚找接触的嫌疑,而裁判还是给了防守队员犯规,类似的一球放在面对乐福的马库斯莫里斯身上就成了进攻犯规。更何况“step 0”的规则,及其依赖对于“gather ball”,也就是“收球”的界定,而赛场上的行动都是瞬息万变的,很多时候由于过于流畅,这样模糊的界定想完全公正难度很大,篮球也没有VAR,更不可能频繁的回放,很多时候不是看规则是否符合而是裁判是否想吹,也就有了恩比德对阵篮网的“四步上篮”,以及哈登面对卢比奥,四步后撤步还造成三分犯规的滑稽画面。这样模糊的界定,最有利于的无疑就是造星了,在我看来,这样的规则多少有些动机不纯。





问题是,这多出来的一步,有必要变得“合规”么?开头说到小乔丹的违例的那一球,虽然队友的传球有一些小小的瑕疵,但是即使不依靠第0步,他也可以通过不合球直接运球或者是注意数着自己的步子让自己避免持球走三步。洛文吉的顺下同理,我们一般的顺下接到舒适的传球完全可以一个跳步直接起跳放篮了,多踏一步的必要性并没有那么强烈。在FIBA这些“违例变合法”的这些案例里,我更多看到的是球员基本功的匮乏。再举个很常见的例子,我们很多打球的人经常会犯一种错误,就是在接球之后先迈脚而不是先下球导致被吹走步,这在原本是非常低级的错误,而规则的修改似乎是在“纵容”这种匮乏和错误来保证比赛的流畅度。

这种“流畅”的背后对于很多篮球爱好者来说,观感上非常的别扭。我们为什么要改变规则而不是让球员们变得更加“精致”呢?Ronnie Nunn说这就好像球场上的华尔兹一样,华尔兹是“1-2-3”,篮球则是“0-1-2”。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首先“1-2-3”跟“0-1-2”就有些诡辩的成分在里面,篮球完全也可以说成“1-2-3”,只存在读法的区别。其次step 0毫无“技术”可言,只是规则允许你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就可以多踏一步罢了。比如前文的三分球,哈登并没有完全晃开阿尔德里奇的重心,只是他可以多踏一步才有了出手空间,“卡好收球时机”这种看起来更像是在玩规则的“文字游戏”。我认为,你NBA可以因为部分回合过于流畅没有吹罚,但是你不能直接就承认这种脚步的合法。0步的合法化毫无疑问让比赛变得丑陋了,“带”球走三步能算什么华尔兹呢?


从NBA这两年规则的调整来看,大部分的调整都是在朝着“鼓励进攻”、“保护进攻球员”的方向去操作的。问题是这样的调整只是“虚胖”,并没有让比赛有本质上更加积极的改变,也没有技术上的进步,只是单纯的开了一个口子从而给进攻端增添了更大的筹码,也间接鼓励了一个错误的氛围:现在人们对于规则已经有着“超乎寻常”的钻研和讨论,球员们使用出一些规则边缘的奇葩招式,比赛的重心都放到了裁判的判罚和规则上,社交媒体上到处充斥着对这些问题的激辩,人们从””玩篮球“变成了”玩规则“,这已经偏离了比赛的重点,火箭与勇士的系列赛头两场就是最好的例子,每天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细节的GIF与党同伐异,还有多少人在关注篮球本身呢?

以前我们想着如何进球,而来不及合法防守的球员“犯错误”,付出犯规的代价;现在我们想着如何让没犯错防守队员想办法“被犯错”,付出代价,从而在规则中“受益”,这是本末倒置。这种方向会促成球员潜移默化对于规则的“依赖”,而在一些高强度的比赛中拔掉这种尺度,很多人的表现就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并且不断的在比赛的总结中抱怨判罚而不是投进那颗该死的篮球。

我甚至不知道step 0这样模糊的规则以后能否放在以后孩子们的篮球教学手册里。现在三板斧的球员越来越多,而“万花筒”球员却几乎灭绝。规则的合法意味着高频的使用,可从高频使用的观感来看,step 0无疑在毁灭篮球这项运动的观赏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