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值得一赏:全国唯一一套最完整蹀躞金玉带

2017-05-26 點进入▷▷ 晒宝会



2013年3月,

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

一房地产建设项目正在施工,

忽然,一工人发现工地旁边有两座砖室墓↑

墓志清楚写着“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样

(即隋炀帝杨广墓)。


随故炀帝墓志


因为此前位于该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已有一处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

此陵是由清嘉庆年间大学士

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的。

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

已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难道这么多年,大家看到的,是一座假墓?



没错!槐二村里的那座,

确实是假隋炀帝墓。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死后,多次迁葬,

在扬州至少有3个隋炀帝墓,

分别位于流珠堂、吴公台、雷塘。

占地3万平方米的隋炀帝陵 并非隋炀帝埋葬之处


司徒村发现的隋炀帝墓

主墓室仅有6米多长,8米多宽,

从规模上看十分寒酸。

那专家们是如何确认,

司徒村的这座墓是隋炀帝最后埋葬之处?

 

隋炀帝墓室


墓中出土的两颗隋炀帝牙齿


其中较重要的物证,是一条金镶玉腰带↓

古称蹀躞,读作dié xiè。


 

“蹀躞”是先秦汉语在现代语中的活化石,

在鲜活的民间方言中得以流传发展,

遗憾的是它被现代书面语给忽视了。

山东的朋友对这个词一定不陌生,

蹀躞一词目前仍是山东方言中

广泛使用的词汇之一,

济南人说的“蹀躞”大体是很失败的意思,

或是形容一个人的脸色很难看。

如“真蹀躞,又把事情搞砸了”。


蹀躞佩戴方式模拟图

蹀躞本是胡人的生活用品。

带间有带环,具备很强的收纳功能,

可以挂带弓、剑、帉帨(揩物佩巾)、

算囊(贮放物品的袋子)、刀、砺石等

所有可以想得到的东西。

古代浪迹江湖的武者

并不是把酒壶笛子和剑全塞在腰带里面的,

而是使用“蹀躞”固定于腰间。


 

在如今的字典中,蹀躞意为“小步行走”,

你想想,腰间挎着这么多物件,

想迈大步估计也难。


 

自魏晋时,蹀躞传入中原,到唐代,

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

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佩刀)、

哕厥(唐代武官佩戴物之一)、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

俗称“蹀躞七事”

这和现代人的……额……

腰间挂钥匙有异曲同工之妙。


司徒村墓室里,

发现的是一套完整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

此前,这样高规制的玉带

只在北周武帝孝陵里出土过一件,

可那件是铜的,隋炀帝墓中发现的是金的,

堪称稀世珍宝。

这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

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

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


 十三环蹀躞金玉带

隋炀帝能文能武,

佩戴着十三环金镶玉蹀躞带,

也显示着他身份非同寻常,

也可见隋炀帝对衣着打扮很讲究,很时尚。


 十三环蹀躞金玉带还原图 



 2  




再给大伙儿看一件蹀躞精品。

下面这一组收藏于观复博物馆内的蹀躞,

共37块,每块均以白玉为质,

装饰华美,采用了精美的垒丝镶宝工艺。 

白玉金垒丝镶红宝石蹀躞带一组 明代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由于地质原因,我国并不盛产宝石,

故而中国古代器物上的宝石

大多为昂贵的舶来品。

精美的工艺和罕见的原料,

使垒丝镶宝在明代早期仅为皇室所享用,

因此这件藏品必是宫廷制品无疑。



推荐阅读:

香炉,寄托了古人一份优雅的情怀。

高古玉制作过程中的工痕详解

古董古玩收藏品损坏因素有哪些?

【海外回流-杂项专场】5月26日 低价起拍

温馨提示:《晒宝会》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推荐关注珍传网↓↓↓


 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低价淘一件满意 藏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