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工细作:西周玉器图文赏析

2017-08-27 點进入▷▷ 晒宝会

西周玉蝉纹“勒玉”

尺寸:宽2.8cm 高6.2cm

清宫旧藏

说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深褐色沁。体作三角柱形,三边上下各雕一凸起且形式相同的蝉。蝉身以数道阴线表现。器中间有一上下贯通的对穿圆孔,可作穿绳用。

蝉的造型早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就已出现,但数量不多。商、周时期比较流行,数量也增多;到汉魏时期,则多作为葬玉。


玉蝉纹嵌件


尺寸:高2.3cm 宽4cm 厚1.4cm

清宫旧藏

说明:玉料黑色,局部有鸡骨白色沁斑。体扁平,长方形。通体镂雕,在正面兽面纹上,有一只趴伏蝉,两眼凸出,双翅紧收,身上阴刻细线纹。背面四角各有一斜孔,应是与其他器物衔接时打钉之用。

蝉为玉器的饰纹或单独成器,早在红山文化中就已出现;此后历久不衰,惟形态略异,且含义也不一样。


玉龙形佩


尺寸:长5.2cm 宽4.8cm 厚0.6cm

说明:玉料青色,局部有褐色沁斑。体扁平,呈不规则的环形。两面形式和饰纹相同,皆通体镂雕一行进状的龙。器中间上部有一对穿的圆孔,可挂佩。

龙是古代权威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状不断变化。商周龙形象较成熟,均有固定的形态。此为玉龙典型一例。

               

玉龙凤纹柄形器 


尺寸:长17.1cm 宽3.7cm 厚0.7cm

说明:青玉,局部有淡绿色沁。体长片状,两面纹饰相同。上部周边有对称的出戟和弦纹,表面上两个穿孔周,饰两个对称凤纹;中部有只昂首、高翎、圆眼、尖勾喙的凤鸟,一足踏在下部夔龙的头上,下端有短榫,作扦插用。

玉柄形器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商到西周继续沿用,惟西周的纹饰最精美。


玉鹿形佩


尺寸:高3.4cm 长4cm 厚0.7cm

说明:玉料鸡骨白色。体扁平,较厚。鹿伏卧回首观望,琢“臣”字眼,口微张,大耳,前后肋。鹿前肢有残缺,鹿颈前部有一鼻形穿孔,可系挂。

此鹿无角,似雌鹿或幼鹿。这种片状玉鹿始见于商代,尤盛于西周。惟商代玉鹿往往施“臣”字眼,身躯、四肢粗壮,有角的枝叉也多,饰纹繁复,技艺夸张。西周玉鹿有动感,或回首,或呈奔跑状,饰纹简练写实,系孔或在颈部,或在角处。


玉凤纹佩


尺寸:高7.8cm 宽7.9cm 厚0.9cm

说明:玉料白色。体扁平,梯形,上窄下宽。正面以斜坡刀法琢两只背向的凤鸟。鸟头上各有一龙纹。背面光素,上下边缘均有钻透孔,以供结串其他珠管用。

这种佩饰,曾被误认为嵌饰,但从出土情况看,应是西周较流行的组佩主件,其上下边缘的透孔可串缀其他管、珠等小佩饰用


玉龙纹璜


尺寸:高8.7cm 长16.6cm 厚0.75cm

清宫旧藏

说明:玉料呈青色,有较深的褐色沁。体片状,半瑗形。两面纹饰相同,以斜坡刀法刻出两条龙,再用较细的纹饰填充画面。两端饰戟牙,龙首处各有一圆孔。

龙纹玉璜是西周的重要佩饰之一,近十几年来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均出土一批西周玉璜组佩。这对了解当时玉璜及组佩的实际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


玉琮


尺寸:高4.7cm 宽7.3cm

说明:玉料青灰色,局部有鸡骨白色沁。体方柱形,上端比下端略大,中间有一个对穿圆孔,四面光素无纹饰。

西周出土玉琮,大多无纹,此器即为其典型。


玉鸟形佩


尺寸:高3.4cm 长7.3cm 厚0.3cm

说明:青玉局部有黑色沁。体扁状,两面纹饰相同,以极为简练的斜刀和浅浮雕手法琢眼、羽、尾、足。喙前平齐,有一前爪,尾有刃且缺口小。胸部有一钻孔,可系佩。

这类佩饰于西周很常见,因为有翅,故称为鸟,但头尾又似鱼,或是一种变形的飞鱼。       


玉凤纹佩


尺寸:长5.3cm 宽3.3cm 厚0.5cm

清宫旧藏

说明:和阗玉,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体扁平,三边平齐,一边略有弧凸。器以双勾刻鸟纹,鸟圆眼,鹰勾嘴,尾上翘。背面略平,光素无纹。

在玉器上刻琢鸟纹最晚于良渚文化已开始,到西周已非常普遍。此器上的鸟无法确定其为何鸟,很可能是凤。

凤在新石器时代偶有所见,至西周则十分盛行,并随处可见。


玉双龙纹璜


尺寸:长9.7cm 宽2.4cm 厚0.5cm

清宫旧藏

说明:白玉,有紫褐色沁。体扁平,呈不规则半瑗形。两面纹饰相同,通体饰两组夔龙纹。器一面凸起,另一面平坦,两端出廓,并各有一小圆孔。


玉鱼形佩


尺寸:长8.5cm 宽2.8cm 厚0.5cm

说明:玉料青色,局部有褐色沁。鱼作片状,拱体,两面纹饰相同,皆以细密的阴线刻出脊鳞腹鳍;以斜坡刀法雕出眼、口、鳞等部位;以粗阴线饰尾部。首、尾各有一穿孔,可佩系。

西周玉鱼的口似鸟嘴,眼靠上,鳍线极细密。头下饰有足爪,与真实的鱼不同,似为一种神化了的崇拜物             


玉龙凤纹柄形器


尺寸:长11.5cm 宽2.1cm 厚0.5cm

说明:玉料黑褐色,一侧有墨斑。体片状,长条形,两面纹饰相同。其中上半部琢一曲身夔龙,毛发上竖,“臣”字眼,眼角下弯;下半部琢一昂首挺立的高冠长尾凤,圆眼,长勾喙。器下端有一宽榫供插扦他物用。

此类柄形器从商早期就有发现,通常一端有榫,推测可作柄用,又因其形似拨琴器,故早期又有人称“琴拨”。

这件玉柄综合运用了阴刻、双勾、单撤一面坡等技法,是典型的周代工艺特色,所饰凤鸟与夔龙纹也是周代玉器上典型装饰纹样,可作同期玉器的断代标准。


                                                      玉凤纹璜


尺寸:长9.2cm 宽1.8cm 厚0.4cm

清宫旧藏

说明:青玉,有黄色沁。体扁平,半瑗形。两面形式和纹饰相同,以阴线饰两组对称凤纹。器两端各有一孔以供系佩。

凤和夔纹是西周玉器上最常见的纹饰。其中凤纹多作长颈,勾喙,尾往上卷的形态,至于工艺手法则多用双勾,斜刻成长弧线。

玉璜的种类很多,弧度和肉质处的宽度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半壁状,多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另一类是商周流行的窄弧形璜,形似半环半瑗,或三分之一瑗、环,其形可能与古人崇拜自然现象的虹有关。此玉璜即属后一类。


玉龙纹璜


尺寸:高3.8cm 长8cm 厚0.4cm

说明:玉质沁成鸡骨白色。体片状,半圆形。两面纹饰相同,两端各雕一龙首,龙角处有一穿孔,两龙身躯在璜的中部斜向交迭为一体。


玉虎纹瑗


尺寸:径16.1cm 孔径5.9cm 厚4cm

说明:玉料青绿色,局部有白色沁斑。体扁平,有缺口,作不规则圆形,中间有一孔。器两面纹饰相同,内外沿有一宽边,肉处用双勾阴线刻出虎纹。虎侧身行走,“臣”字形眼,身上有斑纹。

关于此器的名称,据《尔雅·释玉》载,凡宽度(古称“肉”)小于孔(古称“好”)径的,统称为瑗。帝王为显身份尊贵,在出行时,前面须有一人牵拉着走,于是帝王手握瑗的一端,拉夫另抓一端,相牵而行。因此,瑗有援助之意。

瑗在新石器时代一般光素无纹,到商、周时期始出现纹饰。此器纹饰较特别。

                     

玉人龙凤复合纹柄形器


尺寸:长14.7cm 宽3.4cm 厚1.2cm

说明:玉料青绿色,局部有褐和白色沁斑。体扁,长方形,两面形式和饰纹相同。上部刻一侧身,高冠,浓发后飘的人像,人脸上有弧形眉,“臣”字眼,勾鼻,云形耳,涡状嘴,作蹲踞抱膝状。下部雕一龙,头前伸,发后飘,“臣”字眼,身饰鳞纹,卧伏状。下端有一斜榫,榫上有一个对穿圆孔,可作扦插用。

早期对玉柄形器的真正用途尚不明确,最近在西周墓中发现这类器物的出土情况是前端有许多小玉块嵌缀而成的变形兽面纹,同时不单发现在墓主人的胸前和腰部间,还出自墓主的棺椁盖上和墓口,似有辟邪压胜作用


玉鱼形佩


尺寸:长7.9cm 宽2.2cm 厚0.4cm

说明:玉料暗绿色,局部有褐色沁。体片状,鱼弯身如璜,厚唇上翘,以粗阴线琢大圆眼,以细阴线琢出脊鳍及腹鳍,线条排列整齐有序;头下至口部有一爪足;口及尾部各有一个两面对穿孔;尾端磨成刃状。

佩带玉鱼的风尚始于新石器时代,盛行于商周。西周玉鱼弯形的较多,直形的较少,有的还雕有鳞纹,表示西周琢玉工艺比以前更成熟。鱼的形象既写实又生动,有的还兼作刀具用     


玉鸟形佩


尺寸:高4cm 长6cm 厚0.3cm

说明:玉料青色,局部有灰白色沁。体片状,鸟蹲卧状。两面纹饰相同,以斜坡刀法刻出鸟身各器官。鸟胸部有一孔,可供佩系。

商周玉鸟区别很大。商代玉鸟多以双勾饰纹,以勾云纹饰鸟翅,颈部多节状纹,弯勾喙,鱼形尾,且带刃;而西周玉鸟则以斜刻弧线来刻画,鸟喙多呈短柱形,尾端缺口小,圆眼居多,没有节状纹。从造型和技法来看,周代鸟形佩比商代的秀气精美。


 玉凤纹饰


尺寸:长5cm 宽2.1cm 厚0.6cm

清宫旧藏

说明:玉青白色,局部有浅褐色沁。体片状,璜形。两面纹饰相同,周边有不同形状的凸牙,似用斜刀刻一圆眼、勾喙、尾翘的侧身凤鸟。

西周的佩饰和柄形器,多以凤鸟、夔龙纹作装饰。有饰单凤或双凤纹的;有的凤鸟纹与夔龙纹复合。这是典型的西周凤纹佩。


玉鸟纹佩


尺寸:长3.4cm 宽3.2cm 厚0.5cm

说明:玉料浸蚀成土黄色,体片状,两面饰纹相同。上下边缘有出戟纹,且各钻五孔;以斜刻阴线雕出一对鸟纹。

此器似不完整,可能是损坏后经裁截而成的一段。


玉鸮形嵌饰


尺寸:长4.5cm 宽2.6cm 最厚1.5cm

清宫旧藏

说明:玉料青绿色,局部有赭褐色沁。体呈不规则梯形。正面弧凸,近下端末有以五道阴线隔出的六组凸弦纹;上端有两道横凸弦纹。背面内凹,边缘四角各有一对相通的隧孔,可供嵌缀。上部浮雕一鸮首,头顶凸起,大耳,圆目,勾嘴内弯,双羽和爪足以阴线刻画。


玉镂雕人形佩


尺寸:长7.5cm 宽2.2cm 厚0.2cm

说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体扁薄,呈不规则长方形。器两面形式和纹饰相同。通体镂雕一人,双手抱膝,作蹲踞状;头戴一冠,冠顶有一小圆孔,可供系绳佩挂。

西周这类人形佩较多;大多制作精细。


玉镂雕人形佩


尺寸:长6.9cm 宽2.6cm 厚5cm

清宫旧藏

说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浅褐色沁斑,体扁平,长方形,两面纹饰相同。通体用双勾阴线雕一神人,双手抱膝,头戴冠,侧身蹲踞。器上部有一小圆孔,可系挂。

玉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西周时造型与工艺更见细巧,此为一典型实例。


玉人龙复合形佩


尺寸:长8.3cm 宽1.5cm 厚0.4cm

说明:玉质青黄色,局部有褐色沁。体作片状,两面形式和纹饰相同,皆雕一人两龙复合式佩。人的头部五官清晰,侧视,用阴线琢杏核眼、三角形鼻、涡状耳。一龙饰于人的脑后和头顶,首向下倒垂,张口圆目,云形耳,尾上卷;另一龙饰于人胸腹间,张口吐舌,尾端卷成勾状,兼作人的身躯和手足。靠近人头的龙的尾端有一圆孔,可供系佩。

神人和龙凤是西周玉佩上最常见的纹饰和重要的崇拜物。这件玉佩以双龙和人复合为一器,是继良渚文化神人与兽面组成图案之后又一种新的复合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玉侧视人头像


尺寸:长8cm 宽2.1cm 厚0.6cm

说明:玉料为透闪石。体扁平,呈不规则的长条形。人面侧视,用阴线琢“臣”字形眼,凸鼻,闭嘴。人背后有一垂直的凸脊,发冠上有圆孔,可供穿系。

此侧视人头像比较少见,尤其是人头下的纹饰,或为龙的变形,或为人的双足。若为后者,则此器应为一完整的人形器。器一端原有断损,似为榫,因此可能是一件柄形器。


推荐阅读:

收藏已成为一种时尚趋势:再不收藏又落伍了

国家文物局刘玉珠:民藏档案顺利启动,民藏春天!

宋元时期青白瓷的特点

浅谈清代瓷器中的博古纹装饰!

温馨提示:《晒宝会》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推荐关注珍传网↓↓↓


 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低价淘一件满意 藏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