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饱眼福:清宫旧藏的宣德炉

2017-09-01 點进入▷▷ 晒宝会

本文所指大明宣德炉,包括了宣德年制、宣德款,其中也概括介绍了故宫器物级别的定级标准。仅供大家学习参详!


冲耳乳足炉款


故142715 冲耳乳足炉 明 二级乙


圆形。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铸造细腻。附双层云足铜座


级别:故宫器物级别是早年按照故宫博物院文物定级标准定出。这个标准涵盖很多内容(如年代、珍稀度、品相、完整度、研究价值等),但是对于宣铜器来说,则基本上是以年代的早晚为参照。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假如文物的时代定得不够准确,那么由此给出的文物级别的准确性也会受到极大干扰。从实物观察本类八十一件故字号冲耳乳足炉中,一些定为二级乙、三级的器物,无论造型、款识还是包浆、品相,都不输于身居二级甲的两件。


通高一七·八厘米 口径二〇厘米 重二·七八千克

清宫旧藏(珠一七九 原藏皇极殿正殿、西庑、南庑)


款识:“减地阳文”是指把款识笔画周围挖下去,以使款识笔道相应凸起的一种专称。宣铜器的款识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种情况。如前述编号故142844器无疑明代特点浓厚:铸款,且无刀修痕迹,“德”字为无一横(德字心上有一横的写法,本类共有十七件,而这十七件器物并不具备明代特点)。


铸造:本器铸造极精,无论眼观或手感均细腻濡润。


器型:冲耳必对应三乳足,这是故字号宣铜器的特点。在这里特意点出,是因新字号宣铜器有所例外。


冲耳乳足炉款


故142712 冲耳乳足炉 二级乙 明


通高六·七厘米 口径八·六厘米重〇·二五五千克

清宫旧藏(祥八四 原藏咸福宫)


圆形,饰片金。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装饰:冲耳乳足炉全部光素无纹饰,但个别器物以金作装饰,如本器。


冲耳乳足炉款


故142865 冲耳乳足炉 三级 清

通座高一〇厘米 口径九·七厘米 重〇·五二二千克

清宫旧藏(吕三八五七3-2/3 原藏养心殿)


圆形。口下饰有金片。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器表有冰裂纹。附云足铜座


装饰:本件的表面有冰裂纹,是铸造时未及完全冷却,连带范具急速入冷水造成的。


冲耳乳足炉款


故142787 冲耳乳足炉 二级乙 明


通高七厘米 口径九厘米重〇·三三三千克  清宫旧藏


(留平58433 古物陈列所留平文物 所谓“留平”,意即故宫博物院前身古物陈列所时期,收藏的来自于沈阳故宫和承德皇家园林的文物。 )


圆形。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德字心上有一横。附木瓶、黄料盒各一,盒底款「乾隆年制」


附件:本类故字号八十一器中二十二器有附件,基本是炉、瓶、盒三件套,多数配有铲、箸。而本器除附有木瓶外,还配有黄料盒,盒底款“乾隆年制”,非常珍贵。


旧藏信息:另外如“餘九三”等,则是指清宫旧藏的老号,数字前面的字样代表这件文物在宫廷里原本的安置地点,如“餘”就代表敦本殿、毓庆宫,说明这件铜炉曾在上述两个地点中的某一处安置过。


朝冠耳炉


故142764 朝冠耳三足炉 二级乙 明


通高六厘米 口径七·七厘米

重〇·二七二千克

清宫旧藏(留平58159 原藏常山峪行宫)


圆鼎形,朝冠耳,束颈,三兽足外包三分之二状,内空。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德字心上有一横。附黄条「常山峪小铜香炉」37 33857 37 12553 0 0 7150 0 0:00:04 0:00:01 0:00:03 7148an>


铸造:清宫旧藏器中,宣德款朝冠耳炉竟只有三件(在此举其中两例),较之冲耳炉不成比例。这三件铜炉在工艺上有个共同点,就是它们的足都是内空的。其中故142764器足内侧部分没有合缝,留有约三十毫米的空隙,这种情况在明代宣铜器足部会有出现。


旧藏信息:“留平”字样的老号代表这件器物来自于紫禁城外的皇家园林或宫殿,而其黄条文字也恰好印证了这点。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率领八旗军北巡。在北巡过程中寻求“习武绥远”的固定狩猎场所,被选中的就是木兰围场。因木兰围场距京师遥远,朝廷大小一干官员前去秋猎非常不便,所以从康熙四十年至乾隆年间陆续建了一些行宫,常山峪即是其中一座。


朝冠耳炉


故142763 朝冠耳三足炉 三级 明


通高一〇厘米 口径一〇·五厘米

重〇·八一二千克

清宫旧藏(餘一四七二 原藏毓庆宫、惇本殿)


圆形,三兽足内空。颈饰六个圆涡纹,朝冠耳内卷饰条纹。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器型:故142763器朝冠耳上部的走向是内卷而非常见的向外卷,令人诧异。


桥耳炉

故142896 桥耳乳足炉 清 三级


故142896 桥耳乳足炉 清 款识


圆形,乳足。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肌肤细腻,铸造密实。


铸造:清宫旧藏二十二件桥耳炉中,几乎各占一半,在外表上存在明显不同—锈蚀严重或光鲜漂亮(起码无锈)。在同样的使用环境下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答案是铸造工艺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本器为例,器表细腻,决无任何气孔,显示了极大的铸造密度。唯以此作基础,长时间的烧香、烘炭不但不会令器物外表阴暗晦涩、锈迹斑斑,反而会使器表愈加光润鲜活,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生命力。


(二)

故142900 桥耳低脚炉 清 三级


故142900 桥耳低脚炉 清 款识


圆深盘式,三足呈铜泡状。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无锈


器型:桥耳乳足炉是常见的器型,清宫旧藏桥耳炉也是以此为主。但桥耳锥足炉和类似于深盘式的低脚炉,在旧藏器中仅五件,非常难得,例可见本器。


蚰龙耳炉


(一)

故142745 蚰龙耳圈足炉 明 三级


故142745 蚰龙耳圈足炉 明 款识


簋式圈足。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颜色清晶


(二)

故142738 蚰龙耳圈足炉 清 二级乙


故142738 蚰龙耳圈足炉 清 款识


簋式圈足。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极重


(三)

新168175 蚰龙耳圈足炉 明 二级乙


新168175 蚰龙耳圈足炉 明 款识


蚰龙耳,圈足。光素,但却有流光溢彩、变幻纷繁的视觉效果。器外底有减地阳文篆书「宣德年制」。皮色极佳


点评:蚰龙耳炉也是宣铜器中常见器型,三十五件在故字号铜炉里占据不小的比例。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器型统一规范。以上所示这三件值得关注:故142745(蚰龙耳炉(一))器表无皮壳,只有一层浅薄而透明的包浆均匀覆盖表面。下面黄澄澄的铜本色映透出来,在光线下显得晶莹暖润。触感灵动。明代铜炉具有这种效果,除精密铸造外,长期把玩当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其老号显示原安置地为养心殿—清代历朝皇帝的住所,可以想象此器必有过一番不同寻常的经历。


故142738(蚰龙耳炉(二))器很重,经测量其壁、底厚度皆如常器,但重量却比同样大小、甚至略大的器物还要重上两倍。说明内部重金属成分或铸造密度不同寻常。


特举新字号一例—新168175,其皮壳莹润美丽,绝对值得多书几笔。器表透明层似瓷釉并有一定深度,其间散布着高低错落、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金色亮片。炉体稍转,亮片的边缘会改变形状,而彼此的叠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这种动态光芒竟具现代激光全息的光学效果,非常奇妙。


狮耳炉


(一)

故142711 狮耳鼎式柱足炉 明 二级乙


故142711 狮耳鼎式柱足炉 明 款识


鼎式,狮耳,束颈,三柱足较高,足内空。器表饰点金。灵芝形玉盖纽。器底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附紫檀木盖


器型:狮耳炉型制多变,仅口部就有直口、侈口、平口、凸口四种,足部和器身造型变化也很多。故142711器的整体造型应属仿古彝器类,唯狮耳与鼎式不合,暂归此类。


(二)

故142761 狮耳侈口兽足炉 明 二级乙


故142761 狮耳侈口兽足炉 明 款识


簋式圈足,上半部逐渐外侈,三兽足。光素。器底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旧藏信息:本器原藏钦安殿,钦安殿是故宫仅存的明代道教建筑,清代仅添加了个别塑像,内部陈设和器皿至今未有大的改动。因此这种侈口狮耳兽足炉的造型可作为明代宣铜器的参考标准。


(三)

故142854 狮耳衔环方盖炉 明 二级乙


故142854 狮耳衔环方盖炉 明 顶部


故142854 狮耳衔环方盖炉 明 款识


长方委角式,圈足,有盖。盖饰镂空双龙凤纹、云纹,盖钮为云龙造型,龙鎏金;腹饰一周龙、海兽及海水纹;鎏金狮耳衔环;圈足饰鎏金莲瓣纹。器外底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四)

故142780 狮耳侈口方炉 明 二级乙


故142780 狮耳侈口方炉 明 狮耳局部


故142780 狮耳侈口方炉 明 款识


长方式,口平侈,束颈,双狮耳仆于口边及器腹,兽吞式长足中空。鎏金双狮耳;器腹左右两侧对饰鎏金双狮戏球;口边饰回纹;肩部莲瓣纹鎏金。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装饰:狮耳炉类顾名思义,耳部采用狮首造型,说明此式重装饰,纹饰花样多。而故142854、故142780两器已跳出常见的炉式,装饰也复杂异常。


推荐阅读:

古代玉礼器的用途您知道吗?

东晋《好大王碑》

画像砖欣赏

美轮美奂的中国瓷器

温馨提示:《晒宝会》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推荐关注珍传网↓↓↓


 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低价淘一件满意 藏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