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6年11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宝宝也有偏见?

2016-11-01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派


 图片来源:TOMASZ WALENTA

 

作者|ALISON GOPNIK 

翻译|任子秋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呢?我们似乎把成年人喜欢“抱团”看作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并认为只有通过道德教育的努力,才能克服这种偏好。我们或许可以找出诸多人类进化方面的理由来解释这一点。但说我们与生俱来地喜欢同类,这真是一个有科学依据的事实吗?

 

凯瑟琳·金茨勒(Katherine Kinzler) 及其同事2007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甚至婴儿可能也更喜欢自己的同类。作者发现,十个月大的婴儿会更喜欢盯着那些跟自己说相同语言的人看。而在近年来的更多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婴儿也更喜欢效仿跟自己说着相同语言的人。由此看来,我们偏爱与自己属于同一群体的人,这似乎有可能确实是人类的一种天性。

 

但由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的卡特琳娜·别古斯(Katarina Begus) 及其同事们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另一份研究报告却显示,人性比我们以往认为的更为复杂。研究人员以探索好奇心的起源为切入点。当成年人想要学习新事物时,他们的大脑会呈现出一种叫作“θ波”的活动模式。研究人员给45名11个月大的婴儿戴上装有电极的帽子,来记录他们的大脑活动,以弄清当婴儿们想要学习新事物时,他们的大脑是否也会产生θ波。

 

婴儿们会看到长相非常相像的两个人在与一个橡皮鸭状的熟悉玩具进行互动。其中一名试验者指着玩具说,那是一只鸭子。另外一人只是指着这件玩具,嘴里含糊地发出“oh…”的声响,却没有对它进行命名。

 

接着,婴儿们看见其中一名试验者拿起了一件陌生小玩意。你会期待那个之前告诉你鸭子名字的人也告诉你一些有关这件新物品的信息。的确,当婴儿们看到那个会给出具体信息的试验者,他们的大脑产生了θ波,似乎他们正期待着了解什么。另一方面,你可能会认为那名没有告诉你关于那只鸭子任何信息的试验者也不会为你了解那个新物体提供帮助。而事实上,当婴儿们看见那名未提供明确信息的试验者,也的确没有产生θ波。

 

这项试验显示,在金茨勒等人2007年进行的那项试验中,婴儿们之所以更喜欢盯着那些跟他们说相同语言的人看,很可能是受到了好奇心的驱使,而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一类人更为偏爱。他们偏好那些跟自己说着同种语言的人,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人可以教给自己的东西最多。

 

为检验这一想法是否正确,别古斯的试验小组做出了一些改变。在上面提到的那第一次试验中,一名试验者对物体作出了命名,另外一名没有。而在新的试验中,一名试验者用英语说“That’s a duck”(那是一只鸭子),这是婴儿们的母语,而另外一名则用西班牙语“Mira el pato”来描述那只鸭子,这对于婴儿们来说是一种不熟悉的语言。结果很显然,只有当他们看见那位说英语的试验者拿到了新的物体,他们的大脑才会产生θ波。婴儿们的反应似乎显示,他们认为跟他们说着相同语言的人也会告诉他们关于新事物的更多信息。

 

由此可见,11个月大的婴儿对于新信息已是如此惊人地敏感。一有机会出现,婴儿们就会迅速抓住它以学习新的东西,他们还能识别出谁有可能教他们。婴儿们确实更喜欢那些与自己“同类”的人,但这可能反映出的是好奇心,而不是偏爱。他们认为那些跟自己说着相同语言的人可能会告诉他们关于周遭世界的更多信息。

 

没人能够保证我们的生理反射与我们的道德需求总会保持一致。事实上,我们可能不得不用理由与知识来克服我们对自己所在群体天生的偏袒。而这项最新研究传达出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是,比起怀疑和歧视,了解未知事物的意愿,可能是我们天性中一个更深层次的部分,而这种意愿才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延伸阅读:

为什么高龄妈妈更胜一筹?

孩子“脏”一些更健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