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套房安放的“生活ing在别处”

2016-06-23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派


作者 | Candace Taylor

摄影 | Joe Schmelzer / Alexia Fodere

编译 | 查音


周五晚上,Straus夫妇带上他们的狗,离开自己位于曼哈顿中城的公寓,去了50个街区外、在纽约来说算相距较近的另一套公寓。这套两室的房子是他俩去年花198.8万美元刚买的,买来既不是出租,也不是给亲友住,而是当做纯粹的周末度假屋。用Straus太太自己的话说,就是喜欢这里离她日常的住处只有几站地铁的距离,可是又和喧闹的中城完全不同,安安静静的,仿佛乡间小屋一般,住在这儿就像度假一样。


Straus夫妇是冲着安静买的房,可有的人呢,恰恰为了市中心的喧嚣,也在同城买了第二套房。


住在好莱坞山(Hollywood Hills)的Rhoda先生和他的先生Bourgeois先生在距家只有8英里的洛杉矶市中心又买了一套loft。这一带发展势头正盛,站在这套loft里,附近的高楼一览无遗。Rhoda先生说,在好莱坞山,大多数人要开车来往各处,可是在这里,他和Bourgeois先生走着就能去餐馆和画廊了;在这儿住,和在海边或者好莱坞山住的体验很不一样。

 


Rhoda先生和Bourgeois先生在好莱坞山的家。


为了强化这种对比,他俩将这两套处于同城的房子装修得几乎找不到一样的地方。好莱坞山的房子是刷着粉红色外墙的西班牙风格,带一个泳池,而市中心的loft有一个私人的屋顶露台。在买了这套loft后,他们将这里做约会用,差不多每周来住一次。



Rhoda先生和Bourgeois先生在洛杉矶市中心买的loft。


纽约的房产经纪人Shaun Osher说,现在像这样在同一座城市,甚至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购买第二套房子当度假屋的人不少,她就有好几位客户在纽约不只有一套房子,因为住在不同的街区,体验完全不同。Osher说,打个比方,你在西村和上东区的街上都走走,就会有身处两个世界之感。


这些买房人说,让自己放松的关键是换一个环境和氛围,即便与通常居住地相距只有几英里也无妨。


在家门口再置一套房子,就为了偶尔能过上和平日里不一样的生活。这就是美国富人的“任性”,但其实也是他们的无奈。


房产经纪们说,这个新趋势的引领者是医生等忙碌的专业人士,他们中的很多人需要待在办公地附近,以防工作上有急事需要处理,或者纯粹是因为不想把周末浪费在交通堵塞上。



Barrios夫妇在南迈阿密的住所。


已经在南迈阿密居住多年的Barrios 太太本想在佛罗里达维罗海滩(Vero Beach)等滨海小镇买一处度假屋,可她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行,因为如果要让她做医生的丈夫去太远的地方度假,那基本也就意味着永远都不可能成行了。于是,两人最终选择在仅与迈阿密城区一桥之隔的比斯坎岛(island of Key Biscayne)买了两居室的海滨公寓套间,并用海滩的蓝白色调来装修,打造度假屋的感觉。

 


Barrios夫妇在比斯坎岛买的海滨公寓套间。公寓楼带两个泳池。“就像度假区一样”,Barrios太太说道。 



Barrio太太用海滩的蓝白色调来装修新房子,打造度假屋的感觉。


美国富裕阶层这种同城置业的度假方式是近些年兴起的“宅度假”(staycation)的“顶配版”。所谓“宅度假”,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就是在常住地度过假期,或者白天去开车就能到达的地方参加休闲活动,晚上再回到家里休息。“宅度假”起初因为成本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成为一种普遍的被动选择。但近来,随着人们对度假的理解渐趋理性,都市人更加认可“宅度假”这种轻松不折腾的度假模式。


都市里的人,每天奔忙于工作和家之间。时间久了,难免产生倦怠。灯火阑珊时,呆望着眼前的车水马龙,也许会生出“生活在别处”的感慨。


兰波这句被米兰•昆德拉引用过的诗,似乎能天然地勾起哲思。倘若把“生活”当名词看,那么难免有“近处无风景”“远方到不了”的哀怨与失意,似乎别人的生活才是“生活”,而自己的生活只是单调乏味的重复。有一招或许可以破解这种愁绪,那就是把 “生活”当动词看,让自己偶尔“生活”在“别处”,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到一个不同的环境,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过一把“别人的生活”,这时你就有机会以别人的眼光去打量你自己的生活,很可能猛然发现它也并非是那么的单调和难熬。


以往只有外出旅行才能让人获得这种体验。而现在随着 “宅度假”的兴起,可以不必舟车劳顿就能在自己的家里过别人的生活了,兰波若地下有知,作为诗人的他会不会觉得有点扫兴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