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因编辑婴儿”震惊全网,官方回应来了!科学家联名谴责:早有此技术,无人敢做!

荆楚网 2019-03-31


通过改变人类的基因,

使得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拥有特殊能力,

化身超人类......

这种桥段我们经常在电影或动画作品中看到。


然而,本存在于影视作品中的想象,

如今居然在现实生活中成了真。


昨天,一则消息引爆网络。

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称,

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

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



随后,这则消息震惊全网,

并引发了人们对伦理的讨论。

当即有122位科学家发联合声明

谴责贺建奎发布的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项目。


根据人民网的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科技日报质疑基因编辑婴儿:

是否有悖伦理,经过什么部门审批?


对于此事,科技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开发问:


1.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随后,多方对这件事进行了回应:


国家卫健委:

正在调查核实,及时公开结果


26日晚,国家卫健委在网站上对“基因编辑婴儿”有关报道进行回应称,11月26日,有媒体就“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报道。我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广东省卫健委:已展开调查


26日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高度关注此事件,已组织力量展开调查,并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

已启动对和美医院伦理问题调查


26日晚间,深圳卫计委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落款为“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的消息称,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文中还提到,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经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

孩子、实验都与医院无关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记者通过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却发现相关试验的备案文件,其项目名为“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即本次通过基因编辑诞生的免疫艾滋病婴儿项目,而在伦理委员会一栏上,记者看到批准本研究的伦理委员会,是“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上显示,该项目获得了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上显示,该项目的研究实施地点是深圳和美妇儿医院


但是,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总经理程珍11月26日下午回应称,这个实验不是在和美妇儿科医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和美妇儿科医院出生的。


记者随后来到深圳和美妇儿医院,针对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一事,院方表示自己在“背锅”,其中一位自称负责医院后勤的谭总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正在就此事展开调查,“可以确定的是孩子并不是在此出生,实验也不是在这做得,至于那份伦理审批单只有签名字迹是医院医生的,但并不是他们主动签署的。”



据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医院大堂里的项目公示表里,并没有与基因有关的项目。除此之外,现场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她在医院并没有听过贺建奎,也并不知道贺建奎与医院有在合作。”


26日下午5点,南都记者来到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据现场医院工作人员介绍,深圳市卫计委相关人员已经来到医院,在四楼与院方领导进行调查会议。当记者表示想要上四楼采访了解情况时,院方保安告知记者不允许上楼。随后,记者在此等候了将近六个小时后,深圳市卫计委相关人员才从深圳市和美妇儿科医院离开,面对记者的询问,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处于调查阶段,具体事宜不方便透露,随后坐上了写有卫生监督的汽车离开。


南方科技大学:

不知情,严重违背学术伦理规范


南方科技大学发布关于贺建奎副教授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的情况声明。全文如下:


今日,有媒体报道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对人体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我校深表震惊。在关注到相关报道后,学校第一时间联系贺建奎副教授了解情况,贺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随即召开学术委员会,对此研究行为进行讨论。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我校形成如下意见: 


一、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二、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三、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我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南方科技大学 

2018年11月26日


网传百余科学家联合声明:

疯狂!谴责!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自媒体“知识分子”也发出了一份“联署声明”,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的122位生物领域科研工作者联合署名表示,对“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声明称,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


声明全文

鉴于近日国内外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从事人胚胎基因编辑并已有两名婴儿出生的新闻。作为中国普通学者,出于对人类的基本理性和科学原理的尊重,以及对此事件影响中国科学发展的忧虑,我们声明如下:

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准确性及其带来的脱靶效应科学界内部争议很大,在得到大家严格进一步检验之前直接进行人胚胎改造并试图产生婴儿的任何尝试都存在巨大风险。而科学上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及科学价值,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及其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这些在科学上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对人类遗传物质不可逆转的改造,就不可避免地会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实施之前要经过科学界和社会各界大众从各个相关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讨论。确实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来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与此同时这对于中国科学,尤其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在全球的声誉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打击,对中国绝大多数勤勤恳恳科研创新又坚守科学家道德底线的学者们是极为不公平的。

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及研究相关单位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并对此事件做出全面调查及处理,并及时对公众公布后续信息。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知识分子微博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加入了此次的“科学家联合声明”。王立铭写过学术著作《上帝的手术刀》,探讨基因编辑。此次引起争议的“永久性组织HIV病毒”的基因编辑项目,在王立铭这部一年前写的书里也曾提到。他表示:


尽管未来有机会实现基因编辑的大规模临床推广,但目前难以实现,因为基因治疗的成本太昂贵,同时还伴随着各种难以预计的并发症风险。11月26日晚,王立铭专门撰文《为什么基因编辑婴儿在今天不可原谅》。文中称,“通过基因编辑的办法给孩子提前做艾滋病预防,非常不妥,不可原谅。”


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则提到了基因编辑项目的监管和伦理问题。饶院士认为:


贺建奎的项目看似一鸣惊人,实则暴露出监管的缺失,后果是不可想象的。“监管、伦理是绝对不能越过的两条红线。”


哈工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黄志伟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


伦理问题还不是基因编辑项目中最大的问题,技术才是。目前的基因编辑技术并不算精确,还可能带来其他脱靶效应,都存在不可控的问题,会有其他感染疾病的可能性“一个基因,(如果)研究不清楚,还有其他功能,出生以后可能会带来其他的疾病。”


业内人士:

伦理委员会主要功能

是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每个医院都有医学伦理委员会,深圳医疗一业内人士介绍,医学伦理委员会是由医学专家、法律人士,以及非医务人员社会人士组成,它的主要职责就是核查临床试验方案及附件是否合乎道德,并为之提供公众保证,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受到保护。


该业内人士介绍,任何进行的临床研究项目,都要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开会,表决是否同意。同时设有协调员全程追踪项目,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甚至还要帮受试者买保险。


同时,该业内人士表示,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一事,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临床技术的管理,这项应用是否通过国家层面审批,是不是国家禁止的临床技术。另一方面则是,伦理委员会权利有限,国家允许实行该项临床技术后,伦理委员会再进行审查,以保护受试者的安全。


背景

科技部2003年曾规定

人类胚胎研究14天内必须终止


网传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背后的伦理问题牵动各方关注。不少专家认为,这一研究过于冒进,不符合伦理要求。科学技术部、原卫生部2003年曾颁布《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规定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


据了解,“14天准则”指的是胚胎头到尾轴发育的开始,第14天原肠胚期开始标志着人类形成,这也基本上是一个胚胎可以分裂成同卵双胞胎的最晚时间点。


几十年来,“14天准则”限制体外人类胚胎的研究。


这一准则最早是由美国卫生、教育和福利署的伦理咨询委员会在1979年首次提出。它在1984年得到了英国Warnock委员会的支持,以及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人类胚胎研究小组的支持。


在至少12个国家,这个限制是编写在管理辅助生殖和胚胎研究的法律里的。这其中也包括了中国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以及印度2007年发布的干细胞研究和治疗指南。


2016年,Nature和Nature Cell Biology曾发表文章,科学家在在实验室成功培养了自受精后13天的人类胚胎,打破了以前9天的记录。但由于“14天准则”禁止对14天以上的人类胚胎进行研究,研究者在这个时间点之前结束了他们的实验。


全球共识:

只允许对以治病为研究对象的

胚胎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探索


基因编辑示意图。图片来自南方周末


在人类辅助医学政策最为宽松的英国,也仅仅是允许医学界对人类卵子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移植,这已经是目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天花板。因为这会给出生的孩子带来伦理错乱,孩子有一个父亲,两个遗传上的母亲。


对辅助生殖技术很宽松的美国西部(加州),也仅仅是能为不孕夫妻提供金发碧眼的孩子胚胎供选择,是选择,不是改造。而这一次,深圳的这位科学家直接上来就进行了改造,还生出了两个双胞胎孩子。


我国自2003年公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国家卫生部176号文)的规定。根据该规范第三条第九款规定,实施技术人员明确禁止以生殖为目的的对人类配子、合子、胚胎进行基因操作。


在整个全球范围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领域,也已达成了共识,只允许对以治病为研究对象的胚胎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探索。


试验当事人贺建奎

会对此事有一个统一的表态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记者尝试联系贺建奎,但该新闻发布几个小时内,贺建奎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此外,记者还联系上了此次试验的参与者,提交上文所述的有效性评估的覃金洲。他向记者表示,贺建奎目前正在外开会,不方便接听电话。但随后贺建奎会对此事有一个统一的表态。截止发稿,贺建奎尚未“表态”。


除了专业部门,和科学家,

网友对这件事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弦音漫过三江水:基因突变的不可控因素有多可怕你知道吗


@童话里你的样子:孩子以后怎么办?这才是现在继续解决的问题


@偽直男七叔:HIV出现在人类史上多少年?谁能保证在未来的未知病毒名单里面,CCR5的作用呢?假如以后很多人都缺失这个基因,一波新病毒来,只能等死,防御都没有!


@财神姐:希望科学工作者保持谨慎,尤其伦理道德问题,坚守住这边净土


@杨振ilaman:未来被编辑后的人类,谁是爹妈?


@小盆宇:科幻电影的开头


是好是坏?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但霍金曾经这样预言过人类的末日:


有一天,人类通过基因改造技术自己编辑自己的基因,创造出从基因层面全面超越普通人类的新人类。


这种“超级人类”一经出现,便宣告了普通人类将被淘汰掉。


因为在这种超级人类眼中,普通人类就像是有缺陷的低等种族一样。



你怎么看?评论区说说吧!




记者 | 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红星新闻、成都商报、央视财经、财经网、INSIGHT视界

编辑 | 郑青

出品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