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由记者转型做律师,凭什么第一年就做到年薪百万?

2016-09-11 记者站

来源:爱特法律人(ID:lawman2016)


版权声明

不问自取,非君子之道。爱特法律人是由多名政法记者倾力打造的公众号。我们坚持原创,力求打造年轻活力的法律精品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下后台授权!


做律师第一年

他,便一口气做近10个具全国影响力的大案!

他,便实现年薪百万!

他,便做到律所合伙人! 







1

转型



纠结半年,从品牌总监做起

2015年4月,王殿学从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的岗位辞职,告别了15年的记者生涯。在此前,他还曾先后在《法制日报》、《新京报》任职多年,均从事法制新闻报道。

说到转型,王殿学告诉爱特君,自己也曾有过犹豫,转型之时还是有其他的选择,当时很纠结,思前想后、反复对比了半年才下定决心转型。


尽管即便到了临门一脚,王殿学仍有纠结,但实际上是,他早已做好了相关准备:早在2008年他便通过自学以423分通过司法考试,200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读在职法学硕士,为转型奠定了基础。

几经思索,王殿学最终选择转型律师,于2015年5月以名誉合伙人的身份来到了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

但在最开始,他选择担任文化品牌总监,有底薪,带着一个团队做京师法治观察的公号,“感觉心里有底些。”但没想到机会很快上门了。





2

开门红



敏锐接下敏感大案


刚来不久,就有案子找上门来了。 

就是上文提到的吉林省公安厅超额扣押2000万十年的国家赔偿案。

这个案子当事人上访了十年有多,当时也有找到别的律师,但对方觉得敏感,后来案子来到王殿学这里,凭借多年的记者经历,王殿学敏感地感觉到,这案子有戏!他大胆地接下来了。

律师专业写作不同于记者写报道。最开始,王殿学对文书格式问题不太自信,“刚出来也有点担心,毕竟以前记者写报道上面都有总编把关。”

不过,好在京师律师事务所“人多势众”,横向合作的机会比较多,“大家各司其职,所以我才有底气一开始就接案子。”

后来,该案果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连央视都介入报道了。


而这个案子对于媒体来说,它的素材本身也偏正面,简而言之就是“有用”。

目前,该案已进行到尾声,基本解决问题,“如果不是后来出了新的司法解释,当事人拿到的钱还会多个500万。”




3

慕名而来



昭雪冤案从此不为案源发愁

经此一役,王殿学在业界的名头一炮打响,很快便有不少冤案、陈年积案找上门来,其中就有后来名噪全国的福建许金龙案。

这是一名记者同行介绍来的案子。之前曾有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福建省检察院也提了再审建议,但福建高院一直没有决定再审。后家属找来希望能继续推动该案的进展。

王殿学很快就加入了许金龙案的接力申诉。

经过和福建高院多次沟通,终于争取阅到了案卷。这是许金龙案申诉过程中,福建高院第一次同意律师阅卷。

通过阅卷查阅到了21年前许金龙案的所有证据,也从案卷中发现了之前侦查机关的重要证据造假,并与其他律师一起公开呼吁尽早进入再审阶段。

很快,福建高院在莆田中院开庭再审该案,并认定该案缺乏与原判认定事实相关联的客观性证据,如现场留有血迹、口液等生物证据,但未见相关鉴定材料,入户撬痕与认定的作案工具大号螺丝刀未做痕迹比对等,原判认定原审4被告人有作案时间的依据不确实、不充分。

法院进一步认为,全案证据不能形成完整、排他的证明体系,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原审4被告人有罪,依法应予纠正。

福建高院当庭宣判许金龙等4人无罪,目前,许金龙等四人正在申请国家赔偿,而该案也因此被写入今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借着福建许金龙案,王殿学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成立了申诉法律事务部,由他出任主任。

在许金龙案的辐射下,每天找来的案子很多,“找我合作的人挺多的,做都做不完,完全不用为案源发愁。”

案源,一贯被视为律师执业的“生命线”,在转型之前最大的担忧,没想到,轻松克服了。




4

记者vs律师



律师要善于为媒体“找素材”


   王殿学对爱特君坦言,曾经的媒体经历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很多案子一看,就知道新闻点在哪,怎么来推动。”  

同时,他还经常关注实时新闻报道,了解政府主要工作动向,比如在央视播放频率最高的丹东中院19年执行不了镇政府案,当时就是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提出要解决执行难的大背景下,媒体也需要关于执行难的素材,结果一拍即合。

具体对比来看的话,王殿学认为,律师的门槛相对较高,入行之后可能好几年都未必能做起来;而记者的门槛则相对较低,大学毕业就能做,接触的人也相对高端,即便是大律师或法官或领导,基于平行的合作关系,获得的“尊重”也更多,“至少见过世面不发憷,比律师来说机会要好一些。”

然而,相对于记者,律师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以上文提到的福建许金龙案来说,一般记者介入了解的多是“传来证据”,多是他人介绍,而作为律师,王殿学能带着记者的视角去接触到第一手资料——查阅案卷,这个就直观很多,也更为有力。

另外,记者和律师的不同还在于,从记者的角度来说,能实现一两点的突破已经非常不错了,但对律师来说,必须要把所有突破找出来,必须面面俱到,

“简单来说,记者工作要求均为真实,而律师工作要求不假,驳不倒就行。”王殿学笑称。

从这点来说,他认为记者的工作和法官有点像,“都是客观中立的思维方式,基本上能说服记者,就有机会能说服法官了。”





5

收入



清晰定位百万不难

 如今,再回望这一年多的转型之路,曾经担心的生活模式、案源、收入问题,好像早已在忙碌的工作中一一迎刃而解。

王殿学早已适应了空中飞人的生活,这和记者生涯的四处出差采访并无二致,新成立的申诉法律事务部也让他可是游刃有余的“挑案子做”……

 在辞职前,王殿学的年收入是近30万,他曾预想过或许第一年收入会缩水,也为此做好了准备,但没想到却迎来了开门红,第一年的收入便超过了过去一年的3、4倍,“确实是出乎意料的。”

不过,王殿学坦言,现在律师工作都是团队合作,个人辛苦点能做到一两百万,但要做到四五百万就太辛苦了,“基本上很难。”

他对于自己的定位也非常清晰,从事法制新闻报道多年,接触的以刑案居多,对于公司、证券相对了解较少,目前还是专注刑事案件尤其是申诉类案件。

在转型之初,王殿学坦言最开始的几个月,也是拼命读书补短的几个月。

那么,他做了哪些努力来让自己尽快进入角色?在实际工作中他又灵活运用了哪些工作方法和工具呢?如今流行的大数据思维是如何被他应用到具体案件当中的呢?

这些话题,将在日后推出。请关注爱特法律人(ID:lawman2016)继续关注。(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