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自闭症》到《辱母者》,凭这两篇文章就能说深度报道又回来了?丨传媒老炮儿

2017-04-02 蓝媒汇 记者站


这两天不断刷屏的新闻
让很多传媒人感慨深度报道“回来了”
事实上真的如此么?
不论是《一个自闭症少年的死亡之路》
还是《刺杀辱母者》
热度过后留给传媒圈的只剩下尴尬
深度报道回不来是有三个原因的


欢迎收看本期传媒老炮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89vhg1vc&width=500&height=375&auto=0

附文字版


上回咱们说到了3月20号新京报的那篇报道——《一个自闭症少年的死亡之路》。那篇文章真不错,可是反响很平静很一般,有的都是媒体人自己在那儿点赞、评论。大伙儿都说像这类的深度报道近来少有,能弄这些东西的也就剩下新京、南方系的那些报纸能做了。话音未落 南周就出了一篇好文章,23号,这个名字大伙儿都知道,叫《刺死辱母者》。


这些日子真是出了好几篇深度报道的好文章,确实挺硬。我的朋友就跟我说,老窦你这可不对啊。我说怎么了 回答我说:你总在说深度报道市场越来越小,没有生存空间,还说有的那报道一点影响力都没有,这篇文章你看了么?知道什么叫大气磅礴么?这个要是跟那些个网文的垃圾比,那真是甩他们好几条街啊!我跟你说老窦,这个深度报道又回来了!他说要回来了。


哟?难不成咱对行业的观察看走眼了?不敢言声了,暗中观察,学习了好几天。从心里说,深度报道要是原汁原味的回归江湖,这不是坏事,我也很欢迎,但凭这几篇文章就说深度报道又回来了,这难免有点一厢情愿。


它也没办法,叫好不叫座,有的时候是不叫座也不叫好。其实各报那时候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觉得把这个内容推送到受众就行了,一试不成,南都管微信的一个负责人他说过:我们试过多少次,这个阅读量挺惨的,眼看着这么优秀的深度报道,那阅读量还不如一荤段子的时候心在滴血。我在报社的时候就是调查记者,他的话我是感同身受。


15年中青报把这个深度报道组撤了,16年初恢复了。恢复时候的宗旨是什么?是增加核心内容的竞争力,这说的一点错都没有。他们定义的深度报道是调查性新闻,说有这么几个特征:公共利益被损害,有人或群体试图掩盖,记者独立完成采访。意思就是说把那些负面的东西还原真相,由媒体来完成。现而今这个外部政策是收缩的,一篇报道哪有一帆风顺的?还没准备好呢没准就被打招呼了。


再说人才流失也是个事,深度报道的这些资深、有经验的记者大多都出走了。这期辱母刺杀者的报道是老记者王瑞峰写的,那是一个资深记者,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但现在人员流失造成了写深度报道的成本增加,时间周期是越来越长。再说现在读报通过什么?手机!您那时候看一个深度报道,要预备一杯热茶,举起报纸来看,那种仪式感没有了。跟现在的阅读习惯是截然不同,现在是越短越好。


我们这的学生都跟我说:我知道这事儿就行了,您不用教给我怎么来怎么去,后面有评论我们可以参与,这才是我们感兴趣的。你听听。这次《刺死辱母者》这个报道,刚报出来前两天没反应,是两天之后网易新闻和凤凰新闻给它改了标题、而且由于他采访还有些小瑕疵,带来的这个争论撕起来之后才引起观众的注意,这是事实。


这三条,如果不克服的话,你说深度报道回归了,这真是不可能。明天是清明节。咱们这个圈里头有很多英烈先辈,他们带来很多东西我们一直在保持着。我们保持到现在,而且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把这种东西继续保存下去,这就是深度新闻的回来。不一定非得是原来原样才叫回来,您说是吧?


传媒老炮儿:有料、有趣、有用


蓝媒汇视频团队

制片:老窦制作:杨岳  摄像:王军实习编辑:田雅茜

往期精彩视频

白岩松批媒体不能只炒菜不种地,像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又见深度报道,为何兴奋的都是老报人


央视315晚会靠暗访曝光制造轰动,今年为什么看不见了



有传媒求职需求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