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行的变故是一次创业路上的两败俱伤丨传媒老炮儿

2017-05-07 蓝媒汇 记者站
风行工作室的变动引发了很多人的议论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还有一些幸灾乐祸的看笑话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
这种变故是一次无法挽回的创伤
而在传媒圈内这种创伤已经不止一次。


欢迎收看本期传媒老炮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00nlvod1&width=500&height=375&auto=0

附文字版

这周三,一向为八卦爱好者提供爆料的卓伟被人当料给爆了。风行工作室的摄影师集体辞职,并在网上公开。这一时间风起云涌,天下第一狗仔队仿佛就剩一条了。


对卓伟爆料非常感兴趣的这些八卦群众们的好奇心难以抑制:这是哗变呐这是叛逃啊这是起义啊!这事出完以后不到两个小时,网上就开始了各种评论各种分析各种猜测,一直到现在。要我说,这猜测没什么意义,因为在传媒圈里,这种哗变或者说是管理团队采编团队集体出走的事情,真不是什么新鲜事。


传统媒体得说财经和胡舒立,变故发生于09年的11月9号,媒体曾经有过报道。当时她和资方的老板王波明两个人做最后的谈判,结果还是破裂了。胡舒立就从口袋里掏出辞职信往桌子上一放,然后拂袖而去,紧接着采编团队的这些人也纷纷提出辞职。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在1998年,王波明邀请胡舒立出来办杂志,当时胡舒立提出两个条件:一个是200万的预算一个是资方不要参与采编,王波明都答应了,随后整个《财经》就起来了。


想当初《财经》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不仅是影响力而且非常挣钱。等到了挣钱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管理团队和采编团队认为我们应该有一些股权激励,而且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跟资方不太一样。但资方是这个公司里的唯一大股东,因此矛盾越积累问题就越大。终于有了一个导火索:09年的夏天,资方忽然给《财经》的管理团队和采编下了一个正式文件,说今后《财经》的封面杂志的题目一律要由资方批准,这等于把采编权给回收了,好像有一个月一连毙了四篇稿子。这采编队伍就接受不了了,终于爆发了。


这个事之后的一个月,胡舒立又创办了新财新传媒公司,据说也获得了很高的投资,运转也正常,一切都很好。但是都感觉到一点:无论是老《财经》还是新《财新》,它都没法达到当时的那种影响力了。


这种分分合合哗变出走的事在新媒体当中就更多了。小的就不说了,有影响力的比如说壹读就是。12年6月份马昌博他们几个人成立壹读传媒公司,主要做新媒体,选择的是短视频,走轻幽默的方向。这个选择的非常对,一下子火起来了,当时业内是普遍看好,当时短视频的开先河者就是壹读和二更。15年的时候据说壹读的营收达到了2000万,其中短视频的贡献率达到65%。创作团队就琢磨了,我们的贡献大,我们也有发言权呐,对公司的未来发展等等的你得给我们一些个说法啊?


这些矛盾是越积越多越积累越重,最后爆发了。16年的8月16号,马昌博公开辞去壹读的所有职务。之后这个创作团队的人就也动了,他们不接受资方派来的新的管理团队,一一辞职奔马昌博而去。马昌博出去以后带着自己的理念继续干视知,接着干短视频,在继续努力。但也跟胡舒立的《财新》走的路子一样,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论视知也好壹读也罢,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视频产品覆盖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际上这是一个常态。在分的时候大家都提理念情怀、发展方向等等说的都挺好。实际上真正的核心实质还是利益分配。在最初合作的时候大伙儿同舟共济真是一块共事,一旦有了钱,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都出来了。


周三的晚间,卓伟就发声来回应大家的疑问,说我很好,风行还在,周一见,还有料。有料就行,这才是核心竞争力。公司里分多少个部门分多少个山头这不要紧,只要核心竞争力还在,剩下的就是竞争了。只要有料,那就可以存在。


传媒老炮儿:有料、有趣、有用


蓝媒汇视频团队

制片:老窦制作:杨岳  摄像:王军实习编辑:田雅茜

往期精彩视频

秒拍融了几个亿papi酱与老罗散伙,短视频到底是风口还是“疯口”


《锦绣未央》被诉抄袭,是因为互联网的原罪吗?


1800块钱一本,记者证的无奈与酸辛


有传媒求职需求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