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在《奇葩说》中很奇葩的姜思达,离开后还值千金么?

2017-10-26 蓝媒汇 AI蓝媒汇

作者:边瑾

来源:蓝媒汇


日前有消息称,米未传媒旗下短视频采访节目《透明人》已获得千万投资。

 

此外据了解,雪碧作为《透明人》赞助商,促成了第一个品牌高价进驻短视频的案例,也创下截止目前短视频节目领域的最高纪录。



而作为节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其实,姜思达早在上周四的官微短片中就透露《透明人》已经获得商业赞助。

 

如果说《透明人》第一单元无论是话题,还是视频画面完全是“思达体”的话,那么已播出的第二单元已经快找不到姜思达的影子了。


 

那个在《奇葩说》中穿得五颜六色、说着“你可以一天整成一个范冰冰,但你不能一天读成一个林徽因”犀利毒舌的大美玲哪去了?

 

从乖乖男到“名媛”,再到如今制片人的进阶,姜思达的“成长”离不开《奇葩说》。

 

科班出身,“自毁”成《奇葩说》“黑马”

 

最开始,姜思达并不像后来在《奇葩说》表现得那样“离经叛道”,相反他是科班出身,“好学生”的典范。

 

2012年,姜思达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专业。接触到辩论,也是“听说很好玩”,被朋友拉近辩论队的。

 

后来课程紧姜思达想过放弃。“我妈说:‘你要坚持打下去,早晚有一天会从中获利的。’”就这样,姜思达一步一步从辩论队员变成队长,并带领团队获2013年第九届首都高校环保主题辩论赛亚军,2014年闯进第四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八强。

 

辩论赛成为他的第二个学校。很多时候姜思达为了准备一个辩题至少看五十篇论文、八到十本相关著作。“需要把它们很快看掉,因为马上就要比赛了。”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姜思达也从中汲取到很多养分,甚至是思考问题的方式,“这让我学到挺多的”。

 

这些经历和知识也许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而言已经足够精彩,但对于即将登上综艺的姜思达而已,远远不够。


2014年11月,姜思达参加了《奇葩说第一季》。在当时,他还只是作为“陪衬”坐在第二排,离镜头远到毫无存在感。

 

而每次辩论非要套个传播系等各种理论的套路,除了让人深感不明觉厉意外,并不能给节目本身带来欢呼或是高潮,如果没有字幕组和特效组的努力“救场”,可能早被“KO”了。


 

而他个人的爆点,抛去“出柜”,再没给节目带来任何热度。

 

经验丰富、科班出身的人到了节目上却变成了异类,姜思达不是不会说,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图片来源:TV哔


“我不想成为拖后腿的存在”。第三季的姜思达剪了寸头,尝试各种“雷人”装扮,对造型师设计的奇特造型也照单全收,姜思达几乎成为《奇葩说》里奇装异服的代名词。装过埃及艳后,也扮过“名媛”;披过及腰长发,也染过一头黄毛。

 

言语上他扔掉了从科班带来的学术范,言语犀利毒舌,幽默令人捧腹,姜思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思达体”。他彻底火了。


而后和“宝岛辩魂”黄执中的三次对阵,让姜思达一战成名,也赢得了十万元奖金,姜思达调侃妈妈当年的话:辩论真的让他“获利了”。



到2016年6月姜思达大学毕业,他已收获了176万粉丝,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红人”。

 

姜思达的改变“火”了自己,也给《奇葩说》带来了热度和流量。而团队也确实给予了他相应的回报,姜思达在一段时间内占据着自媒体软文、微博热搜等推广渠道,但这些重视到了后期却有点过头了。

 

来自脑残粉的“捧杀”

 

而再次把姜思达推向风口浪尖的是《奇葩说》第四季的半决赛。


在姜思达队伍被淘汰的时候,满屏都是“黑幕”、“不公平”、“心疼思达”、“思达对手抱团”、“思达队友太菜”的言论。《奇葩说》官方微博的热门评论充斥着姜思达粉丝的责骂声讨。

 

肖骁、马薇薇等选手的微博也没能幸免于难,漩涡中心的姜思达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阻止粉丝的“愚蠢”行为。但网友确实低估了《奇葩说》辩手们的反击能力。


图片来源:橘子娱乐


随后马薇薇在微博曝出一系列节目黑幕,直指在比赛中姜思达的拉票行为“太过丢人”,节目组对他也过于“溺爱”“偏心”,在舆论造势上并没有对肖骁倾注足够心力。

 

客观来讲,从《奇葩说》第四季开始,姜思达就难掩自负的气质。“思达体”不再是直击要害,狂妄、傲气逐渐占领高地。

 

而在第四季的半决赛上,姜思达确实表现平平。在《所有人都喝了“愚人”水,你要不要喝?》辩论中他发言的第一句话是“差50来票是吧,能赢。”随后就开始了长达15分钟的感人“说教”,例子冗长却不具备攻击力。反观肖骁,2分钟的陈述角度新颖、干脆利落,轻松赢得高晓松的高度赞扬。

 

哪怕在节目组时长的“助攻”下,姜思达还是打了自己的脸,输了。


有笔者称,姜思达还年轻,他有“输的权力”,而粉丝只赋予了姜思达“赢的使命”,就像有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从不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被捧的越高,摔下来的时候也更加彻底,在半决赛及后续的发展中,姜思达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

 

而离开了《奇葩说》的“思达体”究竟能走多远,确实是个未知数。

 

《透明人》离“思达体”越来越远了

 

2017年对姜思达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离开了辩论场,在主理微信公众号“思达帕特”之余,他找到了阶段性的新身份定位——内容创业者。

 

经过半年筹备,2017年6月,姜思达的短视频节目《透明人》第一单元上线,全网播放1300万,截止目前前5期全网播放超过7000万,并获得今日头条金秒奖颁发的“最具先锋精神短视频”奖项。


在此之前,姜思达就开始尝试策划发起一些社会性的话题活动。如带领数百位粉丝沿长安街夜走,与HIV携带者共进晚餐,关注盲人群体的生活状态……

 

他逐渐从一个犀利搞怪的辩手,转变为社会百态的观察输出者。

 

而这种转变,在《透明人》第二单元里则更加明显。



如果说第一单元的“捐精”主题、采访时姜思达的穿着包括采访的问题,还很“思达体”的话,那么在第二单元中,这种气质已经消失不见了。

 

作为米未传媒孵化出的短视频项目,《透明人》也延续着米未传媒在内容变现领域的“领头羊”水准。

 

不同于以往短视频的单集售卖广告或“定制”模式,《透明人》节目以“单元”进行划分,用单元系列的体量进行商务合作,对于品牌方持续了米未一直坚持的“品牌连续性传播链路”。


而第二单元的“酒瘾症”“相亲爸妈”更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用户的连续性。视频制作上,剪辑和效果都更加优化,采访环境随意而朴实,《透明人》第二单元实现了质量升级,却再没有姜思达的味道了。

 

可以说,姜思达是米未传媒孵化出的最富“标签”的商业“产物”,但这种独特的标签正在被商业逐渐抹杀。

 

很多网友说现在的姜思达和“奇葩”越来越远了,是的,他也离钱越来越近了。

 

毫无争议,姜思达是追求气质和腔调的。


 

他足够努力,也足够有才华,会自己做微博海报、想微博话题词、给视频手绘花字……

 

“我是个很强调美感的人,虽然时间很短,可坚决不能粗糙,我不去浪费一分一秒。”

 

也许作为辩手,他“不走寻常路”的“思达体”自成一派。

 

但想成为专业的媒体人,做出一档有自己风格的视频,他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而至于千万投资值不值,只能说,如果你看中的是姜思达做的《透明人》,那估计要赔本了,因为这个节目除了是他主持外,已经看不到“思达体”的灵魂了。

 

而如果你看中的是《透明人》背后的米未传媒,这波稳了。


更多热门文章


财经记者遇见CEO,不是成就你,就是拆了你


罗敏,亲手撕下了趣店的画皮


为什么说互联网公司的年终奖还是太少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