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省医】“国际罕见病日”十周年,我们让爱不罕见
“我来过 闻过花香
抚摸过你丰满的乳房 有过彷徨
当我平躺 请不要悲伤
用白布遮住我的脸庞 因为那是我来时的模样”
——“渐冻人”许永
2014年,一场由世界知名IT界精英发起的“冰桶挑战”,让更多人知道了 “渐冻症”(ALS)的这个罕见病。然而,除了ALS,目前世界上有超过7000种看上去无药可救的罕见病,它们和ALS有着共同的特征:对人体危害极大,药物难寻,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
今年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设立十周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罕见病”是指患病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0.065%至0.1%之间的疾病。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骨骼、皮肤、肌肉等各系统均存在多种罕见病。
国际罕见病日 来源/中国罕见病网
据统计,我国罕见病种类上千种,虽然发病率极低,但中国人群中患者总数达到上千万人,因为慢性、严重的病痛折磨,以及长期的诊疗费用支出,罕见病患者和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精神负担,他们不仅需要医疗卫生部门和全社会的关爱,更需要长期的、科学的、精准的诊疗服务。
奥黛丽·赫本:因罕见病离世
其子担任国际罕见病日大使
2008年2月29日,欧洲罕见病组织(EURODIS)发起并组织了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其后在各国的一致拥护下,将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
2017年1月20日,欧洲罕见病组织(EURORDIS)宣布任命肖恩·赫本·费雷,已故女演员、慈善家奥黛丽·赫本的长子,为2017年国际罕见病日大使。2017年已经是他任职大使的第四个年头。他的母亲,奥黛丽·赫本就是因罹患腹膜假粘液腺癌离世的。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漫长艰难的诊断过程让人沮丧。但肖恩引用母亲的名言,“一个人能做的很少,一群人能做的有很多”来形容罕见病群体一致发声、使患者摆脱隔绝的力量。
肖恩·赫本·费雷 来源/中国罕见病网
美丽名字的背后
瓷娃娃:又称成骨不全症,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疾病,发病率约十万分之三,即便是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严重的骨折。
月亮孩子:许多白化症患者都有这个好听的名字。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15000。表现为眼睛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低视力,眼球震颤,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目前仅能通过物理方法,尽量减少紫外线辐射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
月亮孩子 来源/中国罕见病网
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儿童,皮肤雪白,头发稀黄,尿和汗液呈特殊的鼠尿味。孩子一生下来,就不能喝妈妈的奶,不能吃普通的大米白面,世上几乎所有的舌尖美味都和他们终身无缘。
根据省医病案室的相关统计,过去六年里,每年都会有白化病患者在医院确诊,其中2016年确诊4例;急诊外科和新生儿科各确诊1例成骨不全症;苯丙酮尿症确诊5例。
风湿免疫科的疑难杂症较多,近年来该科收治的相关罕见病更多。据统计,2013年以来,学科已协助确诊IgG4相关疾病(一种临床少见的免疫系统失调病)患者20余例。近三年共收治系统性硬化症(临床少见的风湿结缔组织病)111例,好转率达97%;难治性成人斯蒂尔病、全身型少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110例,治愈好转率95%,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区域诊疗中心。
阻击罕见病 我们正在做什么
虽然他们往往只是那百万分之一,可是对每一个罕见病患者和他(她)的家庭来说,这就是100%;而对于医生来说,就要尽100%的努力去诊断和治疗。
安徽省立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和疑难杂症诊疗中心,多年来,各个学科的医务工作者为罕见病的诊治与研究一直在不懈地努力探索,一批罕见病患者被确诊和治疗。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79z7elgt&width=500&height=375&auto=0(点击查看视频)
讲叙者: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 朱小玉博士
他叫小楠,男孩,来自安徽凤阳,出生后三个月就开始无明显诱因地出现皮肤湿疹,最初为双侧大腿,后遍布全身,并且瘙痒明显,抓破皮肤后,出血很难止住。
2012年10月,4岁10个多月的小楠住进了我们血液内科。此时,小楠全身都是片状的红色丘疹,同时还有出血点、抓痕和小脓包(图1,图2)。因为太痒,小楠白天抓挠不止,只有晚上睡着的时候才能歇息一下,父母心疼,孩子痛苦,生存质量很差,我们看着也揪心。
经过科室讨论,血液内科主任医师、著名血液病专家孙自敏教授带领我们治疗团队对小楠和他的妈妈做了 WAS蛋白(WASP)基因突变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小楠和他妈妈的外周血Xp11.22的第4个外显子410-419碱基缺失突变(图5,图6),明确诊断为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
WAS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病,目前医学界公认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治愈WAS的有效方法,可达到免疫重建的目的,患者确诊后应尽快进行移植。由于小楠没有HLA(白细胞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供者,通过国家公共脐血库的配型,我们为小楠找到了一份HLA五个位点相合的脐血,并于2012年12月4日为他成功实施了非血缘脐血移植,脐血与受者ABO血型相合。移植过程顺利,移植非常成功。随访期间也没有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情况。
移植后,小楠全身的皮疹都消退了(图3,图4),免疫功能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外周血WASP基因突变检测也未见明显异常(图7)。
小楠目前已经接受脐血移植四年多了,定期随访,他性格乐观,身体情况恢复的也不错,最令我们高兴的是他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正常地学习和生活了。我们血液内科也把小楠这一罕见病例的治疗和研究情况在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论坛上进行大会交流,并发表在国际杂志上。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学术交流,让更多的WAS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讲叙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祝捷博士
初次见到张强(化名),这位来自皖南山区的18岁小伙和同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他的双手腕关节肿胀严重,指关节及膝关节周围也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父母告诉我们,张强常常疼得整天只能躺在床上,他们也带着孩子看了好多家医院,但病情却始终没有好转,不要说学业,正常的生活都难以继续。
科主任、著名内分泌科专家、江淮名医叶山东教授对张强的病情高度重视,科室讨论认为,虽然张强的发病症状和痛风看起来相似,但这么年轻发病,绝不是痛风。治疗团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并通过基因检测,最终确诊张强为Ia型糖原累积症。
这样的疾病目前医学条件下仍无法根治。为了缓解症状,我们为张强制定了每日口服生玉米淀粉的治疗方案,改善低血糖的发生和代谢上的异常,并为他提供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均衡饮食。张强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关节肿胀消退,最令我们欣慰的是张强不用每天躺在床上,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相关资料很快被整理成为研究论文,并发表在相关国际医学杂志上,该突变目前已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The 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 HGMD )收录。
近年来,内分泌科在罕见病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除了糖原累积症,还涉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单基因遗传糖尿病等罕见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这也是我们亚专科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据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晓文介绍,人们最早提出罕见病这个概念,是因为单一一种疾病的患者比较少,发病率比较低。但是,罕见病种类多,目前已知的罕见病已超过7000种,如果将所有罕见病患者数量加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根据预估,中国的罕见病患者已达2000万人,美国的罕见病患者更多达3000万。
胡晓文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和美国梅奥诊所学习,对呼吸系统罕见病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他告诉我们,罕见病有很多变异和亚型,通常难以诊断,患者也很容易出现疾病进展和病情恶化。既往我省曾有多名类似小宋的LAM病友,做了肾脏肿瘤切除术甚至全肾切除术。但医生缺乏对此罕见病的认识,没有注意到肺部病变。病情持续进展直到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疾病晚期表现才就诊呼吸科,即使治疗效果也非常差。“所以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加强对罕见疾病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判断预估,也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来明确诊断,更需要通力合作来开展有效治疗。罕见病的诊治体现的是医院的整体诊疗能力,造福的是患者。”
虽然不同的疾病、不同地区的患者在确诊中面临的困难有差异,胡晓文坦言,“目前来看,医生和患者对罕见病的认识不足、患者找不到合适的医生,的确是罕见病确诊难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大力推进罕见病科普工作的重要原因。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罕见病人同样拥有生命之光,最终战胜疾病的痛苦,向更多人传递爱与希望。”
据统计,约80%的罕见病是由基因异常所引起的,与遗传相关。而只有5%的罕见病有确切的治疗方法,几乎没有一种疾病是可以根治的。
面对确诊、治疗上的困境,“更好的办法是预防罕见病患儿的出生,阻断罕见病的发生。”据产前诊断和生殖医学中心副研究员吴丽敏介绍,大多数罕见病是可以进行有效预防的,在她看来,要尽可能降低罕见病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策略就是三级预防,一是婚前、孕前筛查;二是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三是新生儿筛查。“特别是罕见病携带者,孕前筛查可以阻断先天缺陷患儿出生,起的是预防作用,是遗传病治疗的更高境界。”
2015年我院获国家卫计委批准成为我国首批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和诊断临床应用试点单位,2016年成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全国首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这些为孕前和产前基因病筛查和诊断提供了资质和技术保障。
目前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高通量测序生育遗传实验室开展的技术项目,可进行1000多种遗传病的基因筛查和诊断,对于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夫妇,可针对性检测该病相应的基因谱;对于无遗传病家族史的夫妇,抽5ml血或留2ml唾液即可一次性筛查包括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血友病、遗传性耳聋、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苯丙酮尿症、糖原累积病II型以及α、β地中海贫血、白化病等数十种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
受省“十三五“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我院产前诊断和生殖医学中心与国内Wilson病诊治中心合作,对60多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携带者进行了该病ATP7B基因的外周血诊断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此外,还诊断过白化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遗传性肾病、Alport综合征、多发性骨软骨瘤、嗜血细胞综合征等罕见病。
曾怀过遗传病胎儿或生育过遗传病孩子的夫妇;
父母之一是遗传病患者的夫妇;
父母是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夫妇;
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夫妇。
2016年3月8日,《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下发,正式拉开了精准医疗重大专项科研行动的序幕。
2016年9月,致力于罕见病精准医学研究的“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牵头下正式获批立项。该项目汇聚了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在内的全国20家在罕见病研究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单位参与,我国罕见病研究的国家队就此组建,而这个团队中就囊括了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该学科也是目前安徽省唯一一家获得资质参与此研究项目的单位。
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厉小梅介绍,在风湿免疫领域,目前纳入十三五“罕见病队列研究”的项目共3大类,分别是“IgG4相关疾病注册登记研究”、“系统性硬化症注册登记研究”和“自身炎症性疾病注册登记研究”。正是通过既往十几年在罕见病方面的持续关注和不断积累,省医风湿免疫科在IgG4相关疾病,系统性硬化症,以及成人斯蒂尔病、全身型少年特发性关节炎、慢性无菌性骨髓炎等自身炎症性疾病等积累了珍贵的病例及诊治经验,在罕见病的诊疗及研究方面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水平。
厉小梅教授告诉我们,“从医学角度看,罕见病大都是某些基础疾病病理过程中的极端表现,‘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将在未来五年内,构建中国罕见病诊疗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可供多中心项目研究单位同时使用的网络数据平台,完成近百项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和健全罕见病多中心临床资料库和生物样本库2个国家数据库,开展59种5万例罕见疾病的注册登记研究。”
厉小梅指出,针对这些极端少数病例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人类疾病机理的认识,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潜在的新型治疗方法,对我们认识疾病、攻克疾病有重要价值,也有望为更多的罕见病患者带来治愈希望,具有重要的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意义。
展望未来,厉小梅表示,“能够参加十三五‘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罕见病队列研究,是对学科临床及科研能力的充分肯定,我们很振奋,也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进一步提升罕见病精准治疗的水平,为安徽乃至全国的罕见病患者造福,发挥区域诊疗中心的作用。”
或许你会觉得,这些罕见病我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和我有什么关系。可事实上,罕见病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于绝大多数罕见病患者来说,疾病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因为我们的不了解和冷漠,让罕见病患者在医疗、教育、就业各个方面没能得到合理、合法的保障,我们将他们阻隔在了正常的生活之外。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当中,见到有行动不便这些伙伴时,请帮助他们,尊重他们。
如果您遇见了罕见病朋友们,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罕见病朋友们奉献一份爱心,帮助他们及时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是一位教育工作,请您为瓷娃娃、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和月亮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多提供些便利。
罕见病的道路艰难漫长,无论您是这个过程的哪一方,都请多一份关注和支持。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
一个人能做的很少,一群人能做的很多。我们一起努力,让爱不罕见。
(感谢胡晓文、朱小玉、吴丽敏、祝捷、王俐、祁旺等人对本文的贡献)
策划 / 胡礼源 方萍 责编 / 程玉涵 方雯 供稿 /方萍 高概 视频制作 / 吴家炜、高概、梁润涛
主办单位 / 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