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薯片让11岁男孩呕血险丧命,原因竟是……
11岁的小明(化名)
家住阜阳农村
除了比同龄孩子瘦小
小明看上去与普通孩子
没有什么差别
11岁的小明活泼可爱,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他是爸爸妈妈掌心里的宝,与他相伴的是幸福的生活。然而,两年前,因一次突发呕血,小明被诊断为肝硬化,让原本快乐的生活戛然而止。
为了延续小明的生命,减少食管、胃静脉出血的风险,小明在医院进行了脾切除术及门体静脉分流术。
术后,小明的父母格外注意,再三嘱咐小明不能负重、不能情绪激动、只能吃柔软的食物,就这样,小明从此告别了巧克力、薯片、坚果等诸多美味,虽然艰难,但小明就这样安稳地度过了两年。
随着小明渐渐长大,他越来越清楚地感到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看到自己的同学和小伙伴们有说有笑,蹦蹦跳跳,玩想玩的游戏,吃想吃的零食,小明羡慕不已,总感到孤独与寂寞。
4月3号,趁着爸爸妈妈不注意,小明偷偷从妈妈的口袋里拿了零花钱,在家附近的小店买了一包嘴馋已久的薯片——“咔嗞”一声,伴着清脆的声音,小明感受到了薯片无与伦比的美味!
可是美好却转瞬即逝,薯片还未完全下咽,伴随着一阵呛咳,小明口中涌出了大量暗红血液及血凝块。小明的爸爸妈妈闻讯赶来,赶紧将小明送到了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
在医院小儿外科,医生对小明进行了止血对症处理,并完善了相关检查,发现小明的食道和胃静脉曲张严重。因为此前小明已经进行过外科手术,无法再次进行手术;小明门静脉海绵状变性,介入科也无法进一步治疗。经过小儿外科、介入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小明被转入了消化内科。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肖梅表示,儿童肝硬化多半都是母婴垂直传播的肝炎、门静脉海绵状变性、肝豆状核变性等导致,像小明的肝硬化就与门静脉海绵状变性有关,可能是因为小明在幼年时发生过腹腔或肠道感染,因为门静脉海绵状变性,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从而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的血管十分脆弱,薯片的碎屑划破了血管,导致小明再次出血。
在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中,约30%的初次出血发作为致死性出血,首次出血后一年生存率约为32%,其余的患者中,约70%在一年内会再次出血,降低出血发生率对肝硬化患者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讨论,医生决定对小明实行内镜下胃曲张静脉组织胶栓塞术。术前,由消化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开光和主任医师贾勇、副主任医师肖梅所带领的的肝胆胰治疗组对小明进行了细致的评估,经讨论,认为小明可以通过内镜下手术封堵曲张静脉,避免出血的并发症。
但小明年龄尚小,麻醉、治疗和术后管理都需要特别注意。4月10日,小明被送入了内镜中心进行手术,麻醉前,麻醉医生贴心的让小明的爸爸妈妈陪伴在身边,安慰鼓励小明。
▲医生对小明进行内镜下胃曲张静脉组织胶栓塞术
▲内镜下,小明食管的数条曲张静脉呈蛇形迂曲,那些凸起的部分就是曲张的静脉
▲胃底凸起的曲张静脉弯弯曲曲
▲术后,小明的食管的曲张静脉,明显塌陷,变平滑了
手术由肖梅及消化内科主任助理陈思进行,在内镜下可以看到小明食管的数条曲张静脉呈蛇形迂曲,贲门周围数条静脉延伸至胃体,给予钛夹阻断血流后,于聚硅醇+组织胶+高渗糖的三明治法分点注射。注射后再次查看食管曲张静脉较前明显塌陷,手术成功啦!
▲护士阿姨们为小明量身定制了护理方案
▲终于出院啦
术后小明安返病房,护士长江秋霞带领护士阿姨们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术后护理,小明术后恢复平稳,第二天就能吃流质食物,5天后,小明顺利出院。
肖梅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安徽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消化分会门静脉高压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肝病学分会委员
安徽省全科医学会整合消化病学分会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消化病学医师分会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门脉高压学组成员
稿件来源:中国科大附一院消化内科微信公众平台
策划 / 胡礼源 方萍 主编 / 许秀文 方萍 责编 / 程宇凡 方雯 供稿 / 肖梅、李莎、方雯 供图 / 肖梅、李莎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