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心·奋斗情】刘连新:“做病人需要的手术 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本期人物
从松花江畔到江淮大地,跨越两千多公里,国内肝胆外科顶级专家刘连新带领团队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给医院乃至安徽肝胆外科事业的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针”。
凭借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创新的思想理念,妙手仁心、德技兼备,在刘连新26年的医者生涯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刘连新在门诊为患者诊疗
音频来源:安徽之声记者钱瑶 、实习生马静雯
1992年,凭借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出类拔萃的表现,刘连新作为东北三省唯一的医学生赴中国医学殿堂——北京协和医院受训。当时,医院给实习医生的两本书:《医务生涯60载—吴英凯自传》和《张孝骞传》开启了刘连新救死扶伤“种子”的萌芽。
“读医务工作者的自传最能体会医务工作者的仁心,只要能挽救一个生命,甚至是拖住死亡的脚步,我们都觉得有意义、很值得。”每当结束一台成功的手术,刘连新都掩饰不住激动和亢奋,“那种成就感是作为医生的骄傲。”
就是这样,他始终奋战在生死救亡的一线,每天7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周末在全国各地开刀、讲学,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做十几台手术。高强度、快节奏已成为他的常态。
▲刘连新在为患者开展手术
2018年10月,刘连新调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部长兼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作为黑龙江省开展肝脏移植手术最多的医生,来到安徽后,刘连新几乎每次移植都会亲自上阵。
2月26至28日,连续三天,他连轴主刀了三台肝移植手术,一场手术短则六、七个小时,长则十几个小时。由于器官移植的特殊性,需要和时间“赛跑”,肝源往往在深夜送到医院,医生常常都是“临危受命”。对此,刘连新和他的团队抓住每一次挽救生命的机会,“手术中的疲劳早已被专注所代替。”
“我们的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这两年开始有了起色,但和全国的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现在我们要多做一些,多努力一些,希望能让更多等待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多一些生存的希望,这不仅是挽救一个病人,更是挽救一个家庭。”刘连新说。
刘连新26年的医者生涯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看过刘连新的手,厚实而有力,因长期拿手术刀,右手食指有稍些变形,而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在面对复杂的手术时,能够做到沉稳操作、层次分明、止血彻底、科学处置。在临床方面,刘连新以手术精巧细腻而著称,素有“学院派”的美誉。在同事眼中,他是不折不扣的“手术天才”。
一周前,62岁的砀山患者翟大爷因肝癌入院,家里人在听取刘连新的建议后,决定暂时不做肝部肿瘤切除手术,等待时机。“我们本来以为肯定要做手术的,刘医生在多方面指标的综合考虑下,让我们再观察一下,我们很信任他。”翟大爷的女儿说。
“做手术是‘良心活’,我们要做病人需要的手术,而不是外科医生想做的手术。”这是刘连新经常说的话。他始终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治疗方案,该手术的一定手术,不该做的手术坚决不做,决不给病人过度治疗。
为了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让病人早日康复,刘连新带领团队大胆攻关,不断向肝胆疾病治疗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发起挑战,在国内最早开展精准肝脏切除和腹腔镜下肝脏切除,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展荧光腹腔镜及3D腹腔镜下肝胆手术……目前,该团队已成功完成千余台次的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手术,这样的成绩也在全国领先。
▲刘连新与团队分析患者病情
自从来到安徽后,刘连新更在专业领域带来许多新理念、新技术。来安徽短短几个月,他已经带领团队通过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手术,为百余位肝脏疾病患者带去福音。“该技术是肝胆外科微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伤小、恢复快。既可以减轻患者手术痛苦,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刘连新表示,接下来,他们要对该技术进行推广,并成为规范化治疗流程。
一位80岁的结肠癌老人,因为年龄大,身体弱,很多医院都不愿做手术,刘连新得知后细心察看病情,果断做出手术决定,并耐心与家属反复沟通。手术成功后,由于老人家有冠心病,术后出现了心衰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刘连新坚持每天到重症监护室参与后续诊治,直至老人痊愈出院。
▲刘连新带领科室医生查房
“每个医生都应该把自己交给患者。不仅是手术台上的一丝不苟和严谨认真,更应该在治疗的每一个环节细致周到。”来到安徽,除了临床、教学工作,刘连新还要更多地承担起医院管理者的角色,不光带来先进技术,更从理念上推动医院科学转型升级。
2019年初,刘连新和医院管理层一起谋划,结合医院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CMI值”的年度目标任务,包括提高微创技术运用比例,大力开展新技术,推动加速康复外科发展;优化诊疗流程,减少术前等待时间,加快手术接台速度;优化智慧医院建设成果,充分利用电子病历,推进无纸化进程,减少医护人员负担;加快年轻医生培养,给青年人更多发展平台等多项具体举措。
“现在是中国科大附一院最好的发展时期,要以人为本,让病人和员工都满意,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感受,同时提高医院的管理效能。”在刘连新看来,一系列举措有助于促进医院向一流的研究型医院、一流质量效益型医院和一流的人文型医院转型,更有助于医院不断提升实力水平,真正担负起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任。
去年,跟随刘连新一起来到安徽的,还有他原先团队的5名“骨干”医生,这5名“骨干”医生各有所长,都能独自挑起大梁。“从黑龙江来安徽,要放弃很多,但大家都愿意跟着老师一起来,足以说明他的人格魅力。”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肝胆外科的副主任尹大龙,已跟随刘连新19年,在他眼中,刘连新的学术研究能力超强,能准确把握前沿问题,找到焦点和热点迅速跟进,同时又愿意“手把手”带教学生,让大家能很快学习适应并开展研究,占领前沿阵地。“在刘院长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始终将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始终秉持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记者 王佳)
声明:本文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胡礼源 方萍 主编 / 李矗 方萍 责编 / 程玉涵 方雯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