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爸“气!“无中生有”,睾丸取精让他终圆父亲梦


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而伟岸

父爱是一片大海,宽广而深远

父亲节将至

这个节日对于安徽阜南的王先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成为父亲曾经是他最大的心愿

然而,一纸诊断书却让他险些梦碎

四年前

在中国科大附一院生殖医学中心医护人员的帮助下

王先生终于圆梦

如今,他带着宝宝回到了医院

回忆了自己成为父亲的难忘经历




茫茫沙漠寻找生命的绿洲

王先生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均发现王先生精液中没有精子,不能自然生育,这让曾经幸福的家庭彻底滑入痛苦的深渊。


夫妻俩四处求医,吃遍了中药西药,用遍了偏方,却不见一点效果。2013年,王先生在他人的推荐下来到了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打算作最后一次努力。


接诊的副主任医师郭通航在详细检查后,发现王先生患有非梗阻性无精子症郭通航表示,精液中找不到精子一般有梗阻因素和非梗阻性因素两大类。


梗阻性无精子症是因为精子排出的通路被堵住了,这类病友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或直接抽取精子通过试管婴儿的方法孕育后代。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多是因为先天发育不良或其他后天因素的破坏导致睾丸丧失了产生精子的能力。传统意义上,这类病友如果想要孩子能通过领养或者使用精子库提供的精子。然而,随着对无精症的不断深入探索研究,有很大一部分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睾丸内是存在有极少量可产生精子的生精小管的。



面对绝望的王先生,郭通航宽慰他说,尽管目前没有药物治疗方法,但是犹如沙漠中存有绿洲一样,在睾丸内部的某个地方也可能存在少量的精子,只是因为这些精子数目太少,没有办法进入精液。国际上最先进的方法是借助手术显微镜,在睾丸内找到精子,再通过试管婴儿技术获得自己的孩子。王先生夫妇最终决定配合医生,争取这一线的希望。

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请谨慎滑动观看

2013年11月,由郭通航主刀,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睾丸白膜,显微镜下立刻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生精小管。这里是产生精子的场所,只可惜这些本应该充满了无数“小蝌蚪”的生命管道,却如同枯涸的河流,干瘪的排列在睾丸内。


经过近2个小时的仔细排查,郭通航终于找到了一根存有少量精子的精管,在里面发现了20余条健康的精子,依靠这些珍贵的精子,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王先生的爱人于2014年10月诞下一健康的男婴






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呵护宝宝茁壮成长


如今,虽然宝宝在茁壮成长,但一路走来却十分艰辛。


中国科大附一院生殖与遗传分院业务副院长童先宏介绍,2013年,“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还是个非常高尖端的技术,全国仅有北京上海等地的两三家医院能够开展。在数不清的生精小管里找精子,难度丝毫不亚于大海捞针。更困难的是找到的精子数量极少,活力又很差,如何妥善保存这些精子,在当时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童先宏表示,在室温下,精子只能存活约12个小时,为此他带领研究团队作了不少科研攻关,最终依靠独创的冷冻载体和保护剂,让精子成功地在零下196℃的低温液氮里“冬眠”,静静等待卵子的到来。


与此同时,生殖与遗传分院医疗副院长骆丽华主任医师为王先生的爱人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全程管理治疗。2014年2月,经过一系列精细的解冻、复苏等操作后,王先生80%的精子仍有活力。


实验室胚胎学专家用显微注射针将小小的精子送进了只有针尖大小的卵子内。第二天精卵顺利融合,3天后2枚发育良好的优质胚胎被小心翼翼地送进母亲的子宫内。十个月后,一名健康的男婴呱呱落地。


4年来,郭通航和生殖医学中心的医护人员一直在对宝宝的发育健康状况进行随访。宝宝现在4岁半了,身体非常健康,已经认识不少汉字,还能背诵几首古诗,令人十分欣喜。


郭通航表示,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目前已经成为生殖与遗传分院的常规技术,成功帮助多名男性生育了健康后代。未来,生殖与遗传分院将依靠中国科大强有力的遗传学、生殖生物学和生殖医学的科研优势,启动男性生育的相关研究,帮助更多家庭生育健康后代。



生殖与遗传分院正式成立啦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生殖与遗传分院于2019年5月18日正式成立现任院长为史庆华教授分院前身是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成立于1999年,为省内不孕不育专业诊治龙头单位。


生殖与遗传分院共有医、护、技成员70余人,其中博士后2名、博士13名;中国科大教授2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技师2人,副研究员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


分院现开设不孕不育女科门诊、复发性流产、反复种植失败多学科协作门诊(团队由生殖医学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妇产科、心理等专家组成)、男性不育门诊、遗传咨询与优生优育门诊及心理咨询门诊等。开设男女生殖外科微创病区;医技科室具备开展生殖相关检验室、遗传实验室、胚胎培养室,影像检查室等全套专业的医疗和科研设备。


生殖与遗传分院自1999年开始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2000年诞生国内首例自然周期试管婴儿;

2001年诞生安徽省首例附睾穿刺精子来源的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技术(ICSI)的试管婴儿(二代试管婴儿);

2003年诞生安徽省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

2005年开始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胚胎的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

2006年诞生了安徽省首例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的试管婴儿(三代试管婴儿);

2010年建立了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技术;

2011年开展男性生殖系统超声检测技术;

2012年开展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技术;

2013年开展无精子症睾丸显微取精技术,诞生安徽省首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取精试管婴儿;

2013年开展睾丸微量精子-单精子冷冻保存技术;

2014年开展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技术;

2014年开展精囊镜下射精管探查技术;

2015年开展了精子功能学检测及受精障碍评估工作;

2018年启动无精子症患者生精细胞联会复合体检测工作;

2019年开展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细胞的高分辨病理检查。


生殖与遗传分院常规开展辅助生殖技术:

宫腔内人工授精技术(IUI);

无痛取卵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

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技术(ICSI);

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

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技术;

囊胚培养及冷冻保存技术;

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技术(IVM);

微量精子冷冻保存技术;

辅助孵化;

卵母细胞激活术;

参与中国胚胎基因组计划并开展染色体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T-A)等。


目前在史庆华教授的带领下,生殖与遗传分院逐渐发展成为以临床为中心,集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院区。院区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提供先进的特色医疗技术,为广大不孕不育夫妇提供优质服务。



▲中国科大附一医院生殖与遗传分院


专家介绍

史庆华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生殖与遗传分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曾任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发育与生殖”专家组专家。2004年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回国,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2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和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现任安徽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安徽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Cell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Current Bi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0余篇,被他人引用2700余次。


 


生殖与遗传分院地址


庐江路院区:合肥庐江路17号,中国科大附一院总院门诊部四楼东原生殖医学中心

含山路院区:合肥淮河路168号




声明:本文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胡礼源 方萍   主编 / 李矗 方萍   责编 / 程玉涵 方雯 供稿/ 桑美英 郭通航 吴家炜  供图 /桑美英 郭通航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热门阅读推荐

■ 520 | “医”路相伴 以热爱之名同行

■ 重获健康有他们的默默坚守与付出,5.12,请记得向他们说声“谢谢”!

■ 终于等到你,妈妈的小宝贝

■ 医声医述 | 转角遇到爱



点在看,祝宝宝健康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