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这种禁片的中国电影是可耻的

2016-11-27 毒Sir 毒舌电影

《神奇动物》《海洋奇缘》一出现,宣告《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基本到头。


无疑,之前定下的五亿目标十有八九落空。


可惜了。


在Sir看来,相比三年前应付式的《私人订制》,《我不是潘金莲》就电影品质,的确让冯小刚打了一场翻身仗。


奈何输在场外因素,以往对票房起积极作用的任性炮轰,这次居然不灵,甚至因此推开部分中立的观众。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票房再伟岸,也经不起时间的推敲,真正留下来的,唯有作品。


你看,昨晚金马奖不就用一座最佳导演,证明冯小刚拍《潘金莲》,是“对的”。





说到这,90年代就有一部“官场现形记”,这次借同题材的《潘金莲》再次复活,至今提起,人人交口称赞。


喏,正是下图右边那位拍的。


黄建新在《潘金莲》中扮演省长储敬琏(右)


和他比起来,连傲娇的冯小刚可能也要甘拜下风。


不卖关子——


《背靠背,脸对脸 》




都说90年代的中国电影异常牛掰,这部当然也是。


豆瓣评分是难得一见的9.1好于98%的剧情片




如果说《潘金莲》是近乎禁片,那《背靠背,脸对脸》按今天的审查标准,绝对是禁片。


光看到片名,你可能会困惑——


背靠背脸对脸,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位?


别急,慢慢说来。


故事发生在某个小县城的文化馆。




俗话说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这里头的名堂还不少。


主角王双立,简称老王,在文化馆当了好几年的代馆长。


家里老父亲、老婆、他自己都日盼夜盼希望早日扶正。




盼了好久,不但没扶正,还先后调来两个正馆长压在他头上。


一个是“下面”来的老马。


原本是做基层工作的,没多少文化,偏让他管了文化馆。




一个是“上面”来的小阎。


他是大领导冷局长的亲信,做事轻浮冒进。




老王要当上正馆长,就必须想方设法把这两个人挤走。


什么叫背靠背脸对脸?这就是。


迎面见着人笑脸相对,转身就跟你对着干,官场里阳奉阴违的那一套呗。


用电影里的话那叫扇阴风,点鬼火。



就在文化馆这座小破庙里,妖怪们开始斗起了法,表面上我和你称兄道弟,暗地里老子整死你。


不夸张地说,《背靠背,脸对脸》完全把人际相处中的政治小手腕说尽了。


这里头,完全可以编出一套《三十六计》


比如,借刀杀人。


徐副局长让老王给新上任的老马解决房子,老王立即摆了财务一道。


要腾也只能腾李会计的那一套

他刚从西后地买了一套私房

按照政策就不能再住公房了




等等,财务不是老王的心腹吗,干嘛还搞他。


别急,老王小算盘打得可响呢。


前脚说完,后脚就和李财务伸张“正义”,假装受害人,统一阵线。


哦 老马要来馆里住 相中了你的那套房子

徐副局长让我命令你把那房子腾出来 这事就你我还蒙在鼓里




这下还得了,李财务是全馆上下最擅长煽风点火的人,分分钟就联合了馆内一伙人准备挤走老马,从各种小事上给老马难堪。


还有,栽赃嫁祸。


人心拉拢之后,要开始来真的,小打小闹不行,得来个大的。


文化馆在盖一个歌舞厅,老王和李财务从中作梗,让工程队故意拖延时间、制造问题。


省卫生队来检查,老王故意下乡考察,把烂摊子交给老马。


老马搞不定,被冷局长骂得狗血淋头。


正当大家都急得焦头烂额,以为天要塌下来的时候。


老王从乡下回来,立马想出个好主意。


这垃圾呀,我说我们一点儿不用搬

就像大城市搞建筑一样

用塑料布这么一围,眼不见为净




这一招妙啊,不仅灭了敌人威风,一站在挖土机上,还长了自己志气。


再有,釜底抽薪。


前面这些已经足够让老马形象大跌,但是离地位不保还差点。


所以老王又想到最关键的一招。这一招玩得快、狠、准。


文化馆搞抗洪摄影展,老王又从中作梗,帮老马选了一张最“厉害”的照片。


你看别的干部一身泥 一身水

咱们的冷局长在这伞底下

身上连个泥点儿都没有




这不,大人物来参观的时候,看得倒吸一口凉气。


注意看后面的老马还笑得纯真灿烂,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三招之内,老马出局。


他连连感叹“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城里人,肚子里那弯弯儿肠子多。




好不容易斗走了老马,老王以为自己能当上馆长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又空降了个小阎。


噢 对了 为了减轻你的担子

冷局长我们商量了一下 决定让小阎到文化馆当馆长




没事,接着斗,更狠的手段还没使出来呢。


没看《背靠背,脸对脸》之前,你总以为官场如何如何。


看了之后,它告诉你,还真是你想的那样。


《我不是潘金莲》至多让领导坐在主席位上,对台下的记者大手一挥,“接下来不要拍了”。


《背靠背》好多情节,直接是提着刀子向前刺。


放到今天,无法设想还能拍出来。


拿红包。



递条子。



走后门。


财政厅有个肖科长

他有个妹妹叫肖乐乐

咱们文化馆能把肖乐乐安排进来

他就能想办法给弄十七万的财政拨款




当然,《背靠背,脸对脸》的绝妙之处,还不是这样赤裸裸的揭露,而是它的各种话里机锋,活活一本《厚黑学》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官场哲学映射出来的,是中国千百年的人情文化,这里头的学问够人琢磨一辈子的。


Sir又要敲黑板了。


首先,说话是一门艺术。


好多官场里的黑话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比如老马因为得罪了冷局长而被撤职,那不叫撤职,叫“工作需要,另有安排”。



计谋得逞的老王心里美滋滋,也要装作没事人一样说“服从组织安排”。



你看人家这上下级说的话,多漂亮,多政治正确。


另外,做事也是一门艺术。


事不能做绝,老马已经被整下台,老王立刻实行“打一巴掌揉三揉”的政策——


一揉,给他一个休假旅行;二揉,保留他在文化馆的房子;三揉,送上一壶好酒,相逢一笑泯恩仇。



讨好领导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明明可以直接给领导女儿安排工作,却偏要公开招聘,然后才“择优录取”。


这讲究的是不仅要把事办成,还得办得滴水不漏。



这就是多年混迹官场练就的厚而又厚的脸皮、黑而又黑的心肠,《背靠背,脸对脸》把《厚黑学》给拍绝了。



最绝的是,就这么一个发生在文化馆的故事,居然还拍出了超大的格局。


它不是那种春晚式的小打小闹。




也没有重复那种“上面都是英明的,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的老生常谈。


老马因为拍了大领导冷局长抗洪搞特殊化的照片被撤职。


打的是谁的脸?


冷局长。



小阎是冷局长的亲信,他被撤职,打的又是谁的脸?


还是冷局长。



冷局长退下来,谁当上了局长?


冷局长下面的徐副局长。




看到了没,冷局长和徐副局长这两个不怎么露面的领导之间的较量,才是主导了老王他们权斗的关键所在。


地下是一盘棋,上面是一盘大棋。


还不止这样。


细思恐极的是,老王的父亲,一个当了大半辈子修鞋匠的老实人。


居然也有办法设计陷害小阎,帮助儿子上位。




我们看到的各种现形的丑态,绝不只在文化馆,真正的病灶早已经扩散到了整体系统,整个社会。


电影的最后,当老王走出画,镜头不再对准他,反而往上移位。




对准了这座发生了所有故事的古楼,其实是隐喻着官场之道、处世之道、甚至人生的无常与玩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更增添了历史的纵深感。


当《我不是潘金莲》还在以荒诞的笔触,管中窥豹地往官场瞟一眼时。




黄建新早在1994年,就已经“脸对脸”地说透官场残酷,以及这种残酷对人性的重塑。


尤其比起《潘金莲》那个为了过审而不得不加塞的软趴趴结尾。


寸土不让的《背靠背》更把视野拓展到了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历史。


不得不服,九十年代的那一拨电影真是神一般的存在。


不过黄建新老了之后就开始转型,后来竟然拍了《建国大业》《建党大业》,这反差,着实让Sir有点难以消化。




如果说黄建新《背靠背,脸对脸》时期是在拍电影的话,后来的电影则更像是在做局。


这是黄建新的选择,但这是不是他的“自由选择”?


坦白讲,能把局做成,能把大资本、大明星、敏感的重大历史题材同时都玩得转,黄建新在洞察官场上,功力是不减反增的。


但是比起做局的黄建新,Sir还是怀念以前那个拍电影的黄建新。


还有那个有话敢说,有话能说的中国电影冒犯时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爱奇艺有


编辑助理:二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