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得有点儿偏执,才能把这件事做成……”
▼点击观看“重逢岛”原创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09sa9fxj&width=500&height=375&auto=0
张大力:必须得为自己冒险一次
前段时间,艺术家张大力去学校做讲座,有90后或者00后问他,说自己想画画,但没钱,担心以后吃不上饭。
“这是必然的,只要你想这么做,你要告诉自己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太好了,吃不上饭是好事儿啊。”张大力回答道,“当你面对绝境的时候,你就不会考虑吃不吃饭的事儿了,因为吃饭变成小事儿了。精神斗争很重要,精神要战胜自己很重要。所以,人到了绝境的时候,他一定是很坚强的,他不考虑琐事。”
张大力是从那种日子里熬出来的。
导演吴文光记录圆明园流浪画家的纪录片《流浪北京》中,年轻时长发的张大力对着镜头说:“我现在惟一的希望就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房子,能稳定地生活,没有人赶我离开。”
那时,张大力 25岁,五年前他经过三次高考从东北小城鸡西考入中央工艺美院。当时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告诉他们,“你们别幻想,我们培养实用人才,不培养艺术家。”
毕业后,因为不服从学校分配,张大力丢了档案,在北京漂泊。漂泊期间到了后来的妻子,一位意大利姑娘。圆明园待不下去时,他跟着妻子前往欧洲。
1995 年他带着妻女回国,把两个女儿送进胡同里办的托儿所,自己开了家小型的灯箱装帧公司,白天加工灯箱,夜里骑着自行车在胡同里涂大人头。(详见:那些年,和“拆”一起出现的“大头”涂鸦,是他干的……)
……
有年轻人跟张大力说自己很苦恼,因为选择太多,最后不知道该选什么。
“我也没办法,我觉得我不能选那么多,我只能选一个,这是我最大的苦恼。”张大力说。在他的人生经历里,很多次都是只有一根稻草,抓住了不能放。
在他看来,中国的家长把子女的路都给固定住了,结果,一是这些孩子普遍很脆弱,二是没有勇气选择自己喜欢的。
张大力说自己只想过当艺术家,“就选择了这条路”,但“碰过断崖,碰过小路”。他最早是画抽象水墨,觉得那是他一生要研究的项目,后来发现这个东西和生活脱节。他就断然放弃了,去画涂鸦。等到涂鸦被社会接受,他就又断掉,开始去研究照片,近年来又做蓝晒,也有雕塑……“每一次我都是能逢凶化吉。”
他说,“我外表可能挺温和的,但是我做事儿不温和。要把一件事儿做到极致,你得动用各种办法。你的性格必须得有点儿偏执,才能把这件事做成。”
张大力没有博客,没有微博,他对物理、化学读物,还有其他一些在一般艺术家看来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着极大的兴趣。
他经常乱翻书。有一天在一本书里看到了发明蓝晒的斯切尔的故事。
“这个人很浪漫。他在度假的花园里采了很多花,加酒精,加花枝儿捣碎了涂在那个纸上。但是你长时间感光它也能做出一些影子……后来他又发明了铁氰化钾和柠檬酸铁铵的混合液。”张大力对Lens说。
谈起蓝晒,他几次用了“浪漫”这个词。
他也开始做,自己调配化学药剂,有几个工人帮忙。
蓝晒有一个致命的地方:“它出来的东西是偶然的。它具有唯一性,它不能做第二次。”
“我就觉着这个挺好玩的我就开始去研究它,变成我的艺术的一部分。我总喜欢去找一些挑衅性的东西。”
蓝晒的成功率很低。大多数都是做坏了,“一塌糊涂,糊了,全是那些斑斑点点。”
但这些作品给他带来很大的满足感。它们是“自然和这种创造、人为之间的一种东西”,让人想起宋画等艺术,但又不一样。
“我在表现一个中国当代社会,对于我们传统价值的一个丢弃和否定。”张大力说,“它是很可惜的一个过程。”
张大力的工作室位于北京郊区的黑桥村。他一般下午到工作室工作,处理文案,画画,晚上见朋友,夜里看书。“我每天都为我做的事情思考,别的东西我不关心”。
张大力的蓝晒作品。这组作品将出现在张大力新作展“恒久与无常”中,该展览由巫鸿担任策展人及学术主持,分为《在空气中》和《蓝晒》两个系列。
恒久与无常:张大力新作展
时间:2016年7月2日-8月3日
开幕:2016年7月2日下午15:30
地点:北京民生美术馆一展厅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7)
除蓝晒作品外,图文版权为“重逢岛”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 去做梦,去实现 ”
▲ 一键关注 “重逢岛”
▼ ▼ ▼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更多重逢岛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