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绽放青春之光 | 沪上高校学子这样过寒假②
责任担当闪耀青春光芒
复旦大学策划组织“投身中国式现代——复旦学子何为”专题社会实践,共有300余支社会实践队伍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担当”这一命题开展社会实践。
复旦青年立足上海,有的实践团队以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为例,探索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路径;有的将考察“一江一河”战略规划与“人民城市”相结合,探索黄浦江及苏州河沿岸的城市更新;有的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与城市公共空间协同治理的微更新探索等等。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踊跃参加“百县笃行计划”,赴15个市县参加基层政务生涯实践活动,寻访红色足迹、体验国家发展成就,在一线基层实践的“大思政课”中不断学习,将所学与群众所需相结合,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非遗记译与传播中心组成“云上非遗”实践团重走“滇藏线茶马古道”,调研走访云南30余处非遗项目和民族文化相关场域,辗转1600余公里,形成超16万字的调研报告、口述记录以及各类多语种影音产品等资料,发挥上外“多语种+”专业优势,推动茶马古道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对外传播。
用心用情回报家乡
上海海事大学的刘百顺同学寒假返回家乡,返回自己的母校——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大王小学支教,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支教前,他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联系、规划、了解学生情况,他用个人兼职的收入为学生购买了学习用品与温暖的手套作为见面礼。
刘百顺在 “我的理想”小课堂中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想成为一名轮机长,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梦想!课堂上,孩子们也一个个写下自己的憧憬与期盼。“帮助一个个梦想生根发芽”也正是他支教的初心。
艺术与科技碰撞火花
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师生们积极开展寒假社会实践,在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里如火如荼地展开机器人戏剧的创排工作。
创意学院师生们在机器人戏剧《巨物之城》中将机器人作为戏剧演员进行舞台演绎,为搭配机器人演员交互演出,项目组使用40台投影仪打造全方位XR沉浸式影像空间,实现环幕、墙面及地面全方位立体效果。他们创意改造移动双臂机器人“堂吉诃德”、人形拟真机器人“岚”等4款智能机器人演员,利用“动作捕捉+AI合成方式”编程控制机器人演出动作。
在教育实践中绽放理想
自今年寒假起,上海市创新开办小学生爱心寒托班,将爱心托管从暑假延伸至寒假。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生理论宣讲团为2024年上海市爱心寒托班设计开发了开班第一课。课程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将理论宣讲团在中国商飞、古北市民中心、杨浦滨江、进博会等地实践研学的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的王心暖同学,在寒假深入到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启力学校开展助教志愿实践活动。根据孩子们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课件,耐心辅导,以实际行动为孩子们带去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她表示,将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中侨好青年,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感恩之心助力乡村振兴
上海商学院“爱心贵州”的16名志愿者前往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马路乡契默小学,开展冬日走访“一对一”帮扶计划。志愿者每日徒步15-20公里,完成对42户山区儿童家庭的家访,把援助物资和各界人士的爱心带给契默小学的小朋友们,辅导他们的学业。23级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志愿者樊尚文琪说,“常怀感恩之心,让每一朵花儿拥有同样的阳光,是我们团队一直秉持的信念,我们会继续坚持照亮更多小朋友前行的道路。”
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师生来到全国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闵行区马桥同心村荷巷桥,了解村民需求,开展走访调研,充分运用所学的设计技能,开展了荷巷桥数字地图设计,帮助村民们寻找“儿时的记忆”。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一次锻炼。
暖心暖意回馈社会
怀揣着火热志愿之心的东华大学“小甜橙”平安铁路志愿者们,走到春运服务工作一线,为广大旅客贴心服务、答疑解惑,温暖旅客的归乡路。这个寒假,东华大学创新拓展校地合作,强化校社联动,精心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在社会实践中贯彻“大思政课”要求,探索新时代实践育人新范式。
今年的腊八节,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的宋欣燃同学跟着浙江省海盟救援队以实际行动为社区的老人送去了满满的祝福。在寒冷的冬日里,一碗热腾腾的粥不仅温暖了老人们的身体,更温暖了他们的心。此次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让宋欣燃同学深刻体会到付出的快乐。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的宋博岚同学参加了杭州市湖滨步行街公益魔方志愿服务活动,承担信息咨询、党群共建、文化推广、便民服务、应急救助等服务,为来往市民和游客提供便利和帮助。他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准确的路线指引,还与众多市民共同推广城市文化,周到、热情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赞誉。
“在看”和“点赞”点这里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