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乡村振兴之路

刘守英 科学出版社 2022-07-17



《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理论、制度与政策》在构建一个分析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对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智慧治理、农民增收、生产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农业支持保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了基于学理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提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体制保障和政策措施,尽了我们这批长期研究乡村问题的学人的心力。











 本书为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本书首先提出了一个分析乡村振兴的理论,旨在表明中国在城市化水平达到 60%基础上乡村振兴的基本格局,明确提出城乡中国是我们理解、分析和解决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基本结构形态,农民的代际革命及他们与土地和村庄的黏度变化是乡村转型的根本维度,任何违背这一规律的极端都将加重乡村问题。

在乡村振兴的支撑框架里,我们强调了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在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中的支撑作用,只有守住了这两个安全,乡村振兴才有实现的前提。为此,国家相关农业和乡村支持保护政策的实施不仅是为了农民和农村的发展,更是为了国家现代化战略的实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我们的研究表明农业产业的低回报、产业单一和低复杂度是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乡村产业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必须革新农业理念,推进农业要素组合与升级,实现农业和乡村产业革命。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形态,我们的研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中的乡村与自然是紧密的孪生体,村庄既是农民关系的载体,也是与生态环境互动的主体,乡村规划与形态必须以生态韧性为导引,实现人、村庄与自然的有机和谐。

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与缩小和其他群体差距是乡村振兴的标志,我们的研究表明,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难度加大及财产性收入低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只有真正实现农民的市民化才能使整体农民群体和继续从事乡村产业的农民实现收入水平的提高。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规则保障,我们的研究表明,乡村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都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智慧治理嵌入乡村社会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全面脱贫后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加依然是乡村振兴阶段的重要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正确理解乡村产业的基本特性,发展提高在地农民劳动利用率的可持续乡村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行方式。

城乡融合是城乡中国格局下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我们的研究表明,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在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和延伸带上,只要打破城乡二元制度阻隔,实现要素、公共服务、基本权利的城乡平等,就能实现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中共十九大以来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


(一)  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梦”的成色。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突出反映在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滞后上。乡村是农业和农民的空间与载体,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有望真正解决中国久拖未决的“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意味着“三农”作为“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的回归。 
(二)  乡村振兴的内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党管农村工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主体地位,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七个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乡村的美好产业、美好家园、美好风气、美好秩序和美好生活。 
(三)  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
 乡村振兴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强化活化乡村的制度供给和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活业—活人—活村”为路径,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通过城乡关系的重塑,改变不利于乡村经济活动的城市偏向公共政策,改革妨碍乡村发展的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平等发展。顺应发展阶段转换和消费需求变化,研究新阶段农业产业演变规律,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建立小农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产业体系、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探索中国农业优先发展模式和现代化路径。正视农民代际革命和城市人口对乡村文明的需求,对进城农民的城市权利赋权,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促进人口城市化,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社会资本和城市人力资本下乡,提升和改造乡村人力资本结构。通过村庄的开放、实行乡村规划体制、宅基地制度、治理结构改革,促进村庄转型与复兴。顺应城乡互动和乡村经济活动的变化趋势,通过土地、资本、劳动力要素市场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城乡顺畅配置与流动,实现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共融共生与城乡共同发展与繁荣。 
(四)  乡村振兴的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按照七个必须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还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完整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改变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轻农村现代化的倾向;二是从城乡统筹转向城乡融合,实现人、地、资本等要素的城乡互动,实现城市和乡村文明共荣共生;三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和农业经营制度;五是乡村治理,重建乡村秩序和制度。
(五)  乡村振兴要注意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注意以下问题:①关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实行“三权分置”(指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②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民集体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性质。③关于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有条件也符合农民意愿的地方,应当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并非所有的耕地都适合规模经营,关键是要向小农户的生产提供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储运营销和其他各种适合于他们的服务。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及规模经营的度,要与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


2021 年,中国开启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没有乡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乡村现代化。乡村仍是相较于城市的弱势空间,农业仍是相较于其他产业的弱质产业,农民仍然是相较于其他群体的弱势群体,不能有浪漫主义,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使乡村复兴,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之复兴。 

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理论、制度与政策
刘守英 程国强 等 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系列丛书)
2021 主题出版物
ISBN 978-7-03-069906-0
责任编辑:李 莉 陈会迎 江 研


内容简介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本书在构建乡村振兴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了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智慧治理、农民增收、生产要素流动、农业支持保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所面临的深层次约束和问题,基于学术研究和实地调研提出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政策建议和体制保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府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本书适合从事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政策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的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及基层工作人员,经济学、社会学、农林经济管理、城市规划等专业背景的从事乡村振兴学习和研究的硕博士研究生,以及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本期编辑: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科学出版社 视频号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