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流】拍照到底"烧钱"在哪儿?

2017-02-23 腾讯时尚 腾讯时尚



无论合不合理,一些古老的东西仍幸存在21世纪。比如拉丁语、新年挂历、阑尾、包办婚姻,还有徕卡相机。但我们对它们的态度却大不相同,有些面目可憎,另一些却被奉若圭臬。照理来说,这是一个史无前例飞速进步的时代,任何跟不上节奏的东西都会被迅速抛弃,但偶尔,总还有些超越理性的事物熬过了冬天。


让任何一个诚实的摄影师开口,他都会告诉你徕卡M系统是一种如何极端精巧复杂却不合时宜的摄影工具。它有过辉煌的年代,但如今就像失去野外求生能力的吉祥物,活在少数人的脉脉温情中——对,就像大熊猫。


我仍然记得收到自己的第一台徕卡的那天,当时场面甚至有些猥亵——双手止不住地摩挲它的周身,色眯眯地探究推敲铜体的每个角落,搓揉婀娜曼妙的寸寸直曲。对于一个被美与设计鬼迷心窍的人来说,那部1956年产的M3相机就是不老的尤物。但它的罪过,也是捆住了徕卡未来六十年的手脚。



摄影史上,能和M3相提并论的同侪屈指可数,无论智与美。在1954年,它第一次将卡口式镜头引荐给世界,拍摄者们从此可以自由选择他们的视角;它搭载了有史以来最复杂、明亮、精确的对焦取景器,甚至今日我仍在使用同样的结构;它并没有太多复杂功能,仅仅是光圈、快门速度、对焦和过片扳手,将思考的权利交回给按快门的人;从美学角度来说,M3则是相机工业所催生的最完美的产物,是这个世界上曾量产过的最性感的照相机,且历久不衰。


我用M3拍了很多年照片,现在想想都不可思议。这是一团比我父亲还年长的铜块,不用电池和芯片,全靠弹簧齿轮工作。当数码相机不停地改朝换代,先进到令人咋舌,M3训练出了一个固执的我。听起来很浪漫,但这其实是冥顽不化的。选择这种拍照的生活,意味着每拍36张就要更换胶卷,每一次快门都必须深思熟虑,每一次过机场安检都要小心X光机,每一次取景都要尽可能万无一失,往往等待几周后才能看见冲洗出来的照片。这并不是很浪漫的事,这叫不方便。


但社交媒体时代的听众们崇拜符号,崇拜他们所不了解的东西。红色的徕卡圆标就是之一。这家赫赫有名的德国工厂确实有过神话,它从1924年开始主宰了135画幅,将摄影术从笨重陈旧的木座机时代带入了人人可以挎在胸口的移动摄影时代。徕卡为摄影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但绝望的是,这家历史悠久的小公司已被数字化浪潮的潮水吞没,而它的呼救方式也让人匪夷所思。奢侈品战略真的是它的善终吗,这笔主打怀旧的生意究竟可以做多久?


关于徕卡有许多神乎其神的迷思,徕卡粉丝是这些传说的消费者和传播者,吹着吹着,就像真得一样:六十年历史的神镜“八枚玉”、大有讲究的“焦外圆”和“空气感”、可以用来砸核桃的机身……这些昂贵的谣言给玩家带来很多快乐,却并不是真相。


徕卡不是便宜货。在摄影被看作是一种技艺而非数字生活的过去,这个价钱非常值得。可它的落伍也不是从数字元年才开始的,如果向前追溯,颓势早就埋下线索。1930年至1960年间,徕卡的盈利情况非常出色。但随着单反式相机的普及,徕卡主打的旁轴相机在专业市场逐渐失去优势,开始重新定位于更小众的高端人群。可悲的是,徕卡迷和徕卡自己都觉小圈子还挺酷的。


著名的战地摄影师叶夫根尼·哈尔杰伊


什么样拍照的人会拒绝先进的光圈优先?拒绝轻便材料?拒绝电子与自动化?拒绝数字与芯片控制?拒绝更好更锐利的成像?恐怕只有古代人,或者是徕卡玩家。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固若金汤的奇怪哲学,将一种德国产工具奉为信仰。


今日,那些动辄售价12万元人民币,数字技艺却差强人意的现代徕卡只是一场最高工艺呈现的烟火表演,让人回想过去,勾几分情意结,但不长久。毕竟eBay上的古董M3相机也只不过六七百美元一台而已。



腾讯网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其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时尚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期主笔:熊小默


资深杂志人,专栏作家,现任“即刻”创意总监。

收藏珍版唱片、稀有相机与古董钟表,痴迷与所有能满足好奇心的精巧玩意儿。



还不过瘾?本周热门喂饱你


 三生三世里小巴蛇鼻子透光被关注? 这个锅隆鼻可不背


赵又廷今生遇见圆圆抵了夜华三生三世 明星CP裹起来都藏不住糖分



听说酷的人给鹅加个鸡腿后 都变Chill了 :)

Forwarded from Official Account

入流
入流
Lear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