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入流】短视频这么火,爱迪生早就“预料到了”

2018-04-20 王欢欢 腾讯时尚

“刷短视频看起来要轻松的多,美其名曰利用碎片时间。于是在地铁上刷,在公交上刷,在马桶上刷,在领导开会飞吐沫时候刷,吃饭时刷,临睡前刷……感觉自己的手指像肖邦般如丝滑动,时间却像凝固了一般。”


19世纪末,当电影被爱迪生、卢米埃尔兄弟等先驱发明出来后,估计他们做梦都没有猜到,100多年后,动态影像甚至要被加上防沉迷系统来应用于观众。

事实上,比起卢米埃尔兄弟用接近现代电影院的方式,搞规模化放映、用《水浇园丁》或者《火车进站》营造的身临其境感来取悦(或刺激)观众,或许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更接近当代人独自使用智能手机时的感觉——只允许容纳坐下一位观众来窥探的镜头、邀请演员来模拟舞台表演的短小内容,这些元素共同为每个观看个体带来猎奇、碎片而独立的情感释放。微信之父是张小龙,短视频爸爸其实是爱迪生。年轻人在放学后,一边懒懒散散写着作业,一边瞒着父母疯狂刷“抖音”时,不知道有没有这么琢磨过这个诡异的传承。

电影反而不会让人如此沉迷,没听说过哪个电影院贴出告示说观众不准连看三部的。就算是色情电影,似乎在观众进入“贤者时间”后,也会变得吸引力顿失。电影其实接近于魔术、魔法,先用黑暗和仅有的一片亮光来制造仪式感,再用蒙太奇以及各种电影语言来制造幻觉与悬念。当灯光亮起和剧情水落石出,幻觉走向失效。玩游戏的朋友都知道,使用魔法是有时长限制的,电影也是如此。


此刻正逢北京国际电影节,身边朋友里影迷不少,但普遍也就是订那么3、4场电影,问原因,答曰“累”。北京交通情况恶劣,疲惫下班后还要长途奔赴影院,即使是自己所心水的佳片,鏖战下来待到散场时,已然是精疲力竭。90到120分钟的魔法消散后,个个都像是掉了舞鞋的仙蒂瑞拉。十几分钟前可能哭过、笑过,被优秀电影人所打动,但此刻只想把自己丢在床上呼呼大睡,去他的伯格曼还是阿莫多瓦。

刷短视频看起来则要轻松的多,美其名曰利用碎片时间。于是在地铁上刷,在公交上刷,在马桶上刷,在领导开会飞吐沫时候刷,吃饭时刷,临睡前刷……感觉自己的手指像肖邦般如丝滑动,时间却像凝固了一般。永远忍不住观看下一个萌宠撒娇或者小姐姐跳舞,唉,怎么这么上瘾?

带点儿魔法的电影只是中世纪的火球法,参透了生物学的“抖音”们却是未来的激光炮。

互联网产品的设计目的,要么是占据你的时间,要么是让你掏钱,掏钱好理解,如何延长驻留时间,这是包括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们一直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而本来是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工具,在商业的裹挟下,却不免带上灰色的成分。科学家们帮助巨头跟踪人类的行为、研究心理的变化,最终在APP合适的位置诱导大家去点赞、去评论转发、去触发不停观看。短视频APP所谓的智能推荐技术,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利用人脑中多巴胺的手段。

早年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认为多巴胺是与快乐相关。即多巴胺的分泌增多,能让动物感到更加愉悦。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给大鼠颅内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区域插电极,然后送给它一个开关,大鼠越按越快乐直到累翻过去。然而,后期的更多实验证明了多巴胺的生产剂量和快感大小无关,而是多巴胺刺激大脑奖励中心会使得刺激动作本身不断强化。在现实中,APP通过你的初期行为给你敲上若干标签后,它就总有意给你推荐某一类内容,可能是美女或者可爱的婴儿。你的观赏预期与实际获得喜悦差值越小,多巴胺生产的越旺盛。短小的视频连续播放,更适合让多巴胺分泌一波一波始终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真正让人做到身不由己。


还有一点是爱迪生没有预料到的:在互联网时代,居然有这种大规模的由观众制造生产视频内容的形式出现。手机、移动互联网、摄像头让每一个观众也成为导演和摄像师。同时,海量的各类内容让试验观众兴奋点的成本变低,广大用户的交互行为催生所谓热点视频,热点再次引导海量用户去模仿,形成一个闭环。至此,个人印记的短视频和集体化工业产物电影彻底分道扬镳,并且在争取观众时间的能力上,丝毫不落下风。

也许在未来,选择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会越来越少。不仅是因为内容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主要是新一代魔法的释放方式,会对生物内在的渴望,研究的越来越透彻吧。



腾讯网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

不代表赞同或支持其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时尚独家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期主笔:王欢欢

散文作家,微信公众号《美好百科》创始人与唯一作者,

已出版作品集《美好百科:这个知识点超纲了》


没看过瘾?本周热门喂饱你


《北京女子图鉴》: 为什么拿着1w月薪非要买2w的包?


昨天,周迅刘雯都进了这家“诊所”…因为“戒不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