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她吐槽是一种享受,我连续看了3小时

腾讯时尚 腾讯时尚 2023-01-04


/💅/


《假装我们在城市》太有意思了。


我花了快三个半小时,听一个70岁老太婆气哼哼地叨逼叨,还津津有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Fran Lebowitz。





一位纽约的作家是什么样子呢?


基于这个公众号的分类,你可能觉得我们马上要介绍一位《欲望都市》里Carrie Bradshaw。


《欲望都市》里的专栏作家Carrie Bradshaw


不。你想错了。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很絮叨,擅长唠嗑,对所有事情都在抱怨……于是,你脑子里勾勒出了Woody Allen的形象。



有点像了。


如果Woody Allen是女人,她可能就会是Fran Lebowitz这个样子。


Fran Lebowitz

Fran Lebowitz,生于1950年,16岁辍学,18岁来到纽约成为“纽漂”,端过盘子,看过孩子,开过出租,给Andy Warhol 的《interview》杂志写影评赚钱……现在,她是一个靠文字养活自己的“文化名人”:作家、演讲家、评论人。


这个犹太小老太太,海拔不高,讲起话来能噎死你。



从某种角度来说,她不是一个“可爱”的老太太,而是一个高龄愤青



她爱抽烟,是个老烟枪。像所有愤青一样,看起来总是不太开心。



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Fran Lebowitz 不开心很正常,毕竟她说:“Judging is my profession.”



她吐槽起咱们那些“都市病”,尖酸刻薄的口气真像王尔德在世。“中产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是她炮轰的重灾区。


比如,她是这样说那些为了赶时髦而参加瑜伽运动的人们:



还有那些以"健康养生(Wellness)"名义搞出来的“智商税”,让人们为各种椰子油、茶籽油、水果昔、水疗这些“健康”生活方式支付更多的钱:



再比如,都市中产一到节假日就必须去“度假”这种“习俗”。



还有登山、马拉松、极限运动等运动被中产阶级编造成一种“自我挑战”。


在Fran眼里,他们都是徒有其表的体力消耗,挑战是日常生活中每天必须做的事情,而不是编造出来的运动。



还有关于“过度教育”的问题,特别想送给“鸡娃”妈妈们。


全球父母都有一样的心,总是以为花了很多钱,给孩子匹配了更多技能,孩子就能变得更加优秀。但,那些钱常常可能是白花的。



她很清晰地指出了一些本质性的问题,摇醒一些做梦的人。



她总是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那些“鸡汤”的虚幻。



听她唠嗑的快乐在于,她不是“假道学”,对于小欲望非常坦然,而且振振有词。这一点也和王尔德特别像。


比如说,她认识一个孩子,孩子的父母允许他早餐的时候吃冰激凌,Fran评价说:“他们的房子对我来说就像萨德侯爵之家。”(对于鹅娘这样一位希望控制体重、夜晚备受饥饿煎熬的女士来说,不能再同意了)



她那种叨叨,被我们叫做“小确丧”。即便你和她年龄差上半世纪,听完也会觉得有共鸣。



她听起来那么不好相与,讨厌绝大多数成年人,大家也许会觉得她是个冷漠的人。但她其实很喜欢小孩子。



而且对于年轻人的世界,她并不喜欢像某些“文化精英”一样去指点人生,帮别人规划未来。



以上这些截图都来自 Netflix 出产的纪录片《弗兰·勒博韦茨:假装我们在城市》(Fran Lebowitz: Pretend It’s A City),你可以把它当做一部“脱口秀”来看。



只是这部“脱口秀”的制作团队有点“精良”,是由《教父》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执导。这位快80岁的电影大师全程负责捧哏,像个迷弟一样听她说话。你就能想象她有多有趣!


在影片中负责捧哏、并笑得花枝乱颤的电影大师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01

 这个纽约客有点意思 

谁是Fran Lebowitz?



Fran Lebowitz 简直就是教科书一般的纽约客。听她吐槽起都市生活,鹅娘真感觉是在听同龄人唠嗑。她就是70岁的都市青年。


都市青年的痛苦,只有都市青年能明白。


每当面对七大姑八大姨询问:“为什么要留在物价如此高昂的地方呢?”时,虽然北上广青年的“流调结果”被全国人民嘲笑,但个中快乐只有自己知道。



买不起房的都市青年不要慌张,因为70岁的“文化名人”Fran Lebowitz 也买不起她想住的房,还和你一样会发过“中彩票”的梦。



在家写剧本、写小说、写专栏、画插画等等的SOHO一族,也应该常常遇到她这样的窘境吧?



作为常年乘坐公共交通的朋友们,每个人都对自己城市的交通状况有一肚子槽点。Fran Lebowitz和你们一样,会吐槽起纽约地铁系统滔滔不绝。



在马路上溜达时,遇到不看行人不看车的摩托小哥,被闷头玩手机不看红灯的路人撞到,你是不是也有Fran Lebowitz这种念头升腾起来。



但,即便你对你所生活的城市,充满了槽点,你依然不会离开它。因为我们留在这里,是深爱自己的城市。



每次有人说想离开纽约的时候,我都很震惊。我是不会离开的。事实上,我觉得我就是那种特定的纽约人。


——Fran Lebowitz 

2020年4月《纽约客》采访


Fran Lebowitz,1950 年 10 月 27 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叫做 Morristown 的地方,天秤座,犹太人。


从出身来说,她并不是天生的纽约人。高中时期被学校开除后,父母把 18 岁的她送到了纽约州 Poughkeepsie 的阿姨家。在与阿姨同住了 6 个月之后,带着当作家的心愿,Fran 搬去了真正的纽约城。



做过了清洁工和出租车司机,又当过了色情故事写手之后,Fran 开始了自己的写作者生涯。


最初,她为一本名为《Changes》的左派政治和文化刊物工作。


再后来,就有了被艺术家 Andy Warhol 赏识,请她为自己的杂志《Interview》写专栏的故事。



几年后,Fran Lebowitz 出版了两本喜剧杂文集——《都市生活》(Metropolitan Life, 1978)和《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1981)。从此,充满个人色彩的、辛辣的讽刺幽默风格得以奠定。




经常有人问我“你怎么还在这儿?” 好吧,但你有什么好推荐吗?所以,是这样的:如果我能想到另一个地方,我早就去了。


——《弗兰·勒博韦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1970 年代的纽约,固然充满机遇,但也如 Fran Lebowitz 所说的那样,她那一代的“纽漂”正因为不是出生在纽约,不知道在一座大城市生活下去的成本有多高、出人头地有多难,怀着一腔孤勇,想去就去了,反而大多取得了成就。


Fran Lebowitz与Andy Warhol

从左至右分别为Calvin Klein、Fran Lebowitz、Andy Warhol、Studio 54创始人之一Steve Rubell

Fran Lebowitz 与 Brooke Shields

Fran Lebowitz 与 Karl Lagerfeld

Fran Lebowitz 与 Anna Wintour


此心安处是吾乡”,说的大概就是 Fran Lebowitz 对这座她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大都市的心情。


通过这部纪录片,她以脱口秀(Stand-up comedy)的形式,细致入微地说出来她对于文化、科技、交通、职业发展、房价、健康、年龄等种种事物的看法。


Fran Lebowitz曾登上《Interview》杂志封面


02

 对流行趋势,嗤之以鼻 

穿成Fran Lebowitz


作为一个时尚账号,鹅娘肯定得讲点和时尚有关的内容。我们就说说 Fran Lebowitz 的时尚态度吧!



憎恶从众的Fran Lebowitz,自然对流行趋势这件事喜欢不起来。在《ELLE》的采访中,她就炮轰过当下的流行:


“瑜伽裤正在毁灭女人”。

“防水台的回潮,暴露了现在这些年轻人的问题”。

“男人穿短裤,太恶心了”。



她说这些话很有底气,因为这位女士曾入选《名利场》杂志“国际最佳着装名人榜”,在Terry Newman那本著名的《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中占据过单独篇章。也算是一位fashion icon。



而现年 70 岁的 Fran Lebowitz ,早已经在一次次见证历史的岁月里,形成了自己的标志造型:蓝色西装、衬衫、玳瑁框架眼镜、牛仔裤、牛仔靴。



别看她总穿着那么一件蓝西装,其实她可考究了。在《ELLE》的采访中,Fran 这么说的:“如果不是专门为你定制的,衣服是不会合身的。”



她本人是定制服装的簇拥,她向采访者从头到脚地介绍自己的衣物,却狡黠地拒绝透露具体花费数额(总之,价值不菲就是了)



01    西装


Fran Lebowitz的西服大都出自 Anderson & Sheppard


这家位于伦敦 Savile Row 的定制男装店,多年来为查尔斯王子提供双排扣西服。


Fran Lebowitz 从不前往伦敦,而是店家到纽约为她量身,订购的多了,Anderson & Sheppard 便制作有了 Fran 的身体模型。




02    衬衫


Fran Lebowitz 现在所有的衬衫都来自 Hilditch & Key


这个男式衬衫品牌只有两家店,一家在伦敦、一家在巴黎。当 Brooks Brother 不再出她曾喜欢的那款衬衫之后,她就只穿 Hilditch & Keys 了。



看过 Fran 年轻的照片,会发现她曾经很爱用毛衣搭配衬衫。不过在 20 多岁的某个时刻,她突然认定这样穿很幼稚,于是就扔掉了所有的漂亮毛衣。




03    玳瑁眼镜


Fran Lebowitz 总是戴着玳瑁框架眼镜、太阳眼镜,她认为整个纽约都在抄袭她戴的眼镜。



她没透露所佩戴的是什么牌子。但现在这幅眼镜,是旧眼镜坏掉之后,按照原版复制的,尽管还是没能做到一样。





04    牛仔靴


由于脚踝长了骨刺,Fran Lebowitz 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穿带跟的鞋子,牛仔靴因此成了她的选择。


她也不喜欢尖头或方头,唯一接受那种鞋头的是一双镂空雕花牛仔靴。


而在受伤之前,她喜欢穿 Bass 牌的乐福鞋,在此之前,经常穿 Old Maine 的一脚蹬(已停产)




05    牛仔裤


Fran Lebowitz 喜欢穿 Levi’s 501 牛仔裤。


她觉得穿蓝色牛仔裤也挺孩子气的,因为过去的成年人是不会穿这种裤子的。不过,他们这一代人一直都没放弃牛仔裤。可能这就是对于年龄增长的一点坚持和抗争吧。




03

 纽约段子手 

Fran Lebowitz语录


她的金句非常多,出口成章,随时出段子。看她谈话,恨不得拿出小本本,把这些“大实话”都抄下来。



 对于 Me Too运动,她说: 


我的态度是相信每一个女人。向我证明她在撒谎吧,我相信有人说谎,肯定有,但是你必须向我证明这一点。因为我是个年轻女人,做过年轻姑娘的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轻断食&运动养生,她说: 


加州,洛杉矶或者硅谷,盛行养生,他们关心健康,但不关心生活。应该思考的是,从养生中追寻的是什么?


人们做的很多事情,尤其是现在所谓假期的时候,是那些以前会让战俘去做的事情。

 关于天赋,她说: 


作家或画家或其他艺术家,最需要的是天赋。我能想到的天赋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且唯一一个绝对随机分布在世界人口中的特性。它和任何事情都毫无关联,它无法买到,无法习得,也无法继承。


它就像沙子一样散落在世界各地,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现在,在很多地方,你可能有这种天赋,但是你没有能力把它表现出来。

 关于幽默感,她说: 


你要如何学会幽默感?就像你想长个儿一样。


反正对我来说肯定不是别人教的,从小我妈就跟我说:“女人不能有幽默感,男人不喜欢有幽默感的女生,谢天谢地,她说的并不正确。”


Fran Lebowitz 总有新的视角,或让你豁然开朗,或给你当头一棒。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关于欲望,她说 


我憎恨金钱,但我喜欢东西。

Fran Lebowitz 坦诚,自己对赚钱没什么欲望,但喜欢好东西。就连她买公寓,也是为了能给自己的一万册书一个安置地而已。


可是钱又是那么重要,没有钱,就无法拥有喜欢的物品。Fran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说出女性在经济上的困境:对于父母来说,是不必教女孩子考虑钱的,他们对她的期望就是当一个妻子。


Fran Lebowitz与很多名流私交甚好,图为与周天娜

Fran Lebowitz 与Andy Warhol

左起:Katie Couric、Grace Coddington、Sofia Coppola、Fran Lebowitz

Fran Lebowitz 与 Carolina Herrera

Fran Lebowitz 与 Diane Von Furstenberg

Fran Lebowitz 与 Dita Von Teese


Fran Lebowitz 虽然以自己、一个出生于50年代人为例子在讲述这件事,但这个情况如今仍然适用。从求职时性别歧视,到收入上的同工不同酬,再到日常敢怒不敢言的方方面面。很多女性,都曾有过无法或者说不敢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时刻。


话说回来,其实我们之中很多人的金钱观就和Fran类似,秉持着够用就好的原则。



“我所谓的够用,就是有钱支付我所拥有的东西。”


 关于书,她说 


书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扇门。


开口之前,先思考;思考之前,先阅读。

1978年,Fran在出版了第一本书之后,受邀为《新闻周刊》写稿。她在那篇名为《给青少年的一点小建议》(Tips for Teens)中,劝诫年轻人读书。后来,这两个短句被引到了纽约公共图书馆售卖的冰箱贴上。


Fran Lebowitz家中藏书万千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Fran眼中,书并非一面镜子,而是一扇打开世界、让你的内心变得无限宽广的大门。




 关于克制,她说 


我小时候一直想要当艺术家,但为什么决定不当了呢?


后来,我就发现了原因:你决定不当艺术家了,是因为你太享受这件事了。

纵观Fran的种种观点,“克制”情绪贯穿其中。对于金钱,够用就好,不必当大富翁;对于健康,不生病就好,不必长命百岁;对于快乐同样也是如此,不能失了清醒。若她懂中文,“过犹不及”相必会常在心中。



而在克制的同时,Fran也是谨慎的。对于无人驾驶、对于太空旅行,她承认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来说是必要的,但对于亲身体验,她则兴致寥寥。也难怪,Fran毕竟是一个拒绝手机、拒绝电脑,甚至拒绝打印机的人。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她“固执”地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她拒绝使用这个词),不为外界所动,这份坚定也是很令人羡慕的呀。



Fran Lebowitz的金句数不胜数,你最有感触的是哪句呢?分享给我们吧。



- END | 腾讯时尚 -





马上过年了,鹅娘为大家准备了 “年末大礼包”


关注腾讯时尚公众号(qqqfashioncom),扫码加入鹅娘粉丝群,每周都有福利降落!



没看过瘾?本周热门喂饱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