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医大拜年之大年初七 | 廖灿:优生可不仅和准妈妈年龄有关

2018-02-22 伍仞 健康有约

大年初七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面两孩”政策在广州的实施效果明显,2017年全市每出生10个人,就有6个是“老二”。


有的二胎妈妈认为,自己都已经有过一胎的经验了,第二胎只不过是一切再重来一次而已。但是专家提醒,第二胎的备孕、怀孕、分娩、产后,并不能完全照搬第一胎时的经验。


尤其是第二胎时夫妻双方往往年纪较大,自身可能已患上代谢性疾病,而胎儿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疾病风险也上升。不过,以如今的产前诊断技术,当产检中发现胎儿异常,可以进行遗传学诊断,看看是否染色体、基因出现问题,避免了许多遗传缺陷宝宝的出生。


名医大拜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52ieutp3&width=500&height=375&auto=0

廖灿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院长,广州市优生围产研究所所长


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第二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杰出专家。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产前诊断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产前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



健康利市

产前诊断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染色体产前诊断,发展到如今的全面分子诊断、超声影像学诊断。一些以往无法查出原因、无法避免的遗传病,如今在胎儿阶段就会被“揪出”。


想生健康宝宝的夫妻,除了进行孕前检查,一定要坚持规律产检,有异常情况的话,配合有针对性的遗传学诊断,以便发现或排除遗传疾病、及早进行相应处理。

提醒

无论男女 生娃要趁早


不少人都知道,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大,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几率也增加。以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来说,母亲年龄在20~29岁的,怀上唐氏儿的几率大约为1/1667,30~39岁上升到1/952,40~49岁显著上升到1/106,到了49岁以上,风险高达1/11,每11人就有一个!


但实际上,父亲的年龄对后代健康也有影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院长、产前诊断中心学科带头人廖灿介绍,母亲高龄带来的风险,主要是怀上非整倍染色体胎儿的风险,大部分在怀孕早期即自然淘汰,只有21三体、18三体等个别异常胎儿可以存活。而新的研究证明,如果父亲是高龄(46岁以上),孩子患上单基因遗传病的风险是增加的。大部分单基因遗传病是罕见病,部分罕见病还面临“缺医少药”的困境。


所以廖灿建议,生孩子无论男女,最好还是“趁年轻生”。


产检发现宫内有异常 

遗传学诊断可揪出病因


不过,二孩夫妻也不用太担心,和过去相比,如今的产前诊断技术,使不少过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才“现形”的遗传病,在产检过程中被发现。


廖灿介绍,最近几十年产前诊断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入行时,产检B超大部分只是用于评价胎儿大小等宫内发育情况。而如今,影像技术进步,可以及早发现胎儿在宫内的异常,进而一步步地对染色体、基因进行排查。


她以心脏结构异常为例:“按照国际先进水平,胎儿器官异常中最难看出的心脏结构异常,在怀孕14、15周时大部分就已经可以检查出来。在产检形态学检查发生问题了,那么,到底是局部器官的问题,还是遗传病引起的呢?如果是遗传病引起的,胎儿时期可能只有器官异常,但日后还可能还会癫痫、自闭症、发育迟缓、运动障碍等,形态学检查看不出这些,就需要我们一步步做染色体和基因的诊断进行排查。如果最后排除了遗传病,而只是局部器官问题,出生后通过新生儿科的手术可能可以进行矫正。”


对于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现问题的,产前诊断同样意义重大。廖灿介绍,一对夫妻最近来就诊,就是因为第一个孩子智力低下、癫痫,基因诊断结果显示,孩子患的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这种基因的遗传概率为1/3万,而恰好孩子父母双方都是携带者。到了这对夫妻怀上第二胎,在怀孕10周时进行产前诊断,及时发现第二胎依然患有同样疾病,避免了不幸在这个家庭再次上演。


慢性疾病控制好 

孕前检查不能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的主任医师韩瑾介绍,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生育二胎有不少挑战。目前不少“追二孩”的夫妻都年纪较大,生殖能力下降,自身的身体可能也已被年轻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找上门”,对女性来说,怀孕期间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几率也增加。另外,既往我国较高的剖宫产率造成的不少“疤痕子宫”,也会影响再次妊娠时的母婴安全。


因此,追二孩”之前,夫妻双方最好在孕前3到6个月去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虽然已经有过生育的经历,但是也不能疏忽大意。特别是比如肝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高血糖等疾病,要提前筛查。否则,不仅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如果本身有慢性疾病就更要提前做好准备,到综合性医院重新评估疾病的状况,女方的话看看是否可以耐受怀孕;如果有长期服药的情况,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


饮食方面,准备生二胎前,要注意食物多元化,多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多吃瘦肉、鱼虾、蛋类、豆制品、应季水果蔬菜、五谷杂粮等,储存丰富的铁、钙等微量元素。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提高身体素质。


怀孕:坚持规律产检

韩瑾介绍,对于孕妇来说,无论是第几胎,要想生下健康宝宝,规律产检是“必修课”,是发现异常的前提,不要仗着自己已经生过一胎就“逃课”。


对于高龄孕妇来说,还可以做一些针对性遗传学的检查,比如羊水穿刺、无创DNA检查。比如唐氏综合征筛查为高风险的孕妇,都需要通过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手段来确诊,然而由于筛查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也就是把正常的胎儿错判为异常,因此有部分做产前诊断的孕妇可能会“白扎一针”。


无创产前检测是一项新兴发展起来的技术,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游离DNA,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NGS),结合生物信息分析,鉴定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征。这个方法已通过10个以上的临床试验验证,具有无创取样、无流产风险、高灵敏度,检出率高达99%,假阳性率低的特点,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唐氏综合征筛查“假阳性”的孕妇“白扎一针”。


第一个孩子患有遗传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也建议进行遗传学检查。


另外,二胎妈妈还要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糖,注意情绪的调整和饮食、休息。


临产出现“发动”信号 尽早入院


生头一胎时,有的妈妈在出现宫缩后还会抓紧时间洗头洗澡才出门上医院。但是和初产妇相比,经产妇的产程会明显加快。因此,二胎妈妈要特别注意,接近临产期时如果已经出现了见红、规律宫缩等宝宝要“发动”的信号,不要再像头一胎临产时那么“淡定”,而应该尽快带上入院用品到医院。


产后注意休息

重视修复盆底肌肉


韩瑾提醒,二胎妈妈产后要注意休息和心理调适,尤其是两胎间隔不长、大孩子还需要照顾的,家人应该多分担家务和照顾大孩子的任务。


另外,怀胎10月,盆底肌肉像网兜一样承受胎儿和羊水的重量,就像一条皮筋长时间拉长,弹性难免被破坏,更何况二胎妈妈,会经历两个十月怀胎的过程。韩瑾提醒,二胎妈妈在产后应该重视产后的修复,尤其是盆底肌肉,否则有可能出现产后漏尿,上了年纪后还可能出现器官脱垂。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伍仞 通讯员 魏星

拍摄: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伟荣

编辑:吴婉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