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公司债业务频被处罚 券商加速调整 中小券商竞争加剧

2017-12-02 中国证券经纪人协作网

 罗辑

  2017年,市场进入强监管年。其中,除股权市场感受到强烈的监管收紧信号外,债市也同样延续了2016年严监管的态势。

  11月24日,因未能有效监督发行人募集资金管理,东吴证券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而在此之前,还有大量券商因同样的原因被罚。

  在此背景下,多位券商固收、投行负责人表示,“券商债券承销业务体系以及项目收入分配原则都面临调整。未来中小券商再难依靠快速上量的业务模式实现‘弯道超车’。”

  持续督导问题高发

  随着11月24日浙江证监局警示函的下发,据不完全统计,整个11月约有六家券商因公司债项目收到地方证监局开具的警示函。而券商公司债项目接连被罚的情况,在往年的“处罚单”中还较为少见。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可以看到公司债监管趋严、监管上行的信号。”

  从上述几家券商的处罚情况来看,“地方(证监)局对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的履职情况进行了相关核查,以及部分债券项目现场检查。但就目前披露的处罚情况,受罚券商的业务违规情节并不十分严重。”上述人士表示,“其问题主要集中在‘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职,出现对存续债券的信批、募集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而这类情况在券商执业中实际上较为常见。”

  其中,多地证监局在核查中发现部分券商未能有效监督发行人募集资金管理及信息披露工作,分别涉及募集资金转借他人、年度受托事务管理报告披露信息与实际不符等问题,并对涉事券商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此外,也有募集期信批不完整而受罚的券商。如新时代证券、华信证券因“17泰达债”募集说明书中对截至2015年底的对外担保情况披露不完整而收到天津证监局的“罚单”。

  “以往公司债项目违规处罚主要集中在发行人,最近承销机构接连收到相关罚单,这意味着债券市场的监管在向机构加速收紧,以监督执业机构实现债市的‘正本清源’。”上述人士提及。

  实际上,2017年中旬,中国证券业协会就向各家券商发布“关于修改《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规范》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文件,按照分类管理公司债券承销业务的监管思路,实现对公司债券承销业务的扶优限劣,为券商承销公司债券资格划定了最新两大门槛:一是公司债主承销商资格与分类评级结果挂钩,必须最近两年内,至少有一年评级在A以上。二是非A类券商的公司债主承销资格与其公司债承销金额行业排名挂钩,必须进入前20位。

  某全国性券商固收负责人从券商组织架构及内控角度分析称,“《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按照分类评级结果将公司债券主承销赋予单独的准入资格,实质上是与证券公司全面风控、业务发展相挂钩,必然使证券公司领导、风控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均参与到债券业务流程之中,更加通盘考虑、维护该业务,从而改变之前单纯由相关业务部门自行管理、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随着对公司债券承销业务的全面加强监管,证券公司无论出于符合监管机构合规要求的需要,还是内部提高债券承销业务质量压力,都需要建立公司内统一的、较高水准的债券业务标准,既包括项目获取、执行、销售以及后续督导,因此相关业务的统一管理必然提上日程。”

  中小券商竞争加剧

  在上述监管收紧的同时,券商业务环境悄然改变。

  2015年以来,公司债规模井喷,不少中小券商试图以公司债业务取得弯道超车的机会。但经过2016年的快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监管收紧后,今年公司债发行出现降温。

  “中小证券公司往往以增加项目人员数量的方式,增加业务数量,随着监管加强,后续督导责任大幅增加,项目人员素质门槛的提高,此种方式将不复存在。”上述固收负责人认为,“随着监管制度的规范,问责频率的增加,更多的项目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因此证券公司也会在数量与质量、收入与责任、荣誉与风险等之间做一个权衡。而随着市场利率的走高,信用风险的加大,发行规则的明晰,前几年债券发行人鱼龙混杂的局面将改变,一些低等级、风险大、不符合规则的发行人将退出市场,中小证券公司获取项目的难度也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债券市场的成熟,将进入到稳定期,债券发行将以存续债券的替换为主,即首次进入市场的新发行人将明显减少。债券承销的格局基本稳定,证券公司对于客户的维护将更加重视,因此,中小证券公司争抢市场份额的难度极大。”

  值得注意的是,据鹏元评级统计,今年前10个月,共有1074只各类公司债完成发行,募资规模合计10707.3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8.09%和58.87%。

  而另一方面,上述局面也将进一步对投行业者造成影响。前述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的监管趋势来看,为了提高债券承销业务质量,同时也是提高与其他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对于债券客户的维护必然贯穿于债券存续的几年之内,证券公司内部从项目承揽、执行到后续督导全流程均需要专门人员参与,因此必然协调全公司各部门在不同阶段加入相关项目。同时,这也对债券承销业务团队专业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为避免后续督导的效率,要求在初始的项目执行阶段就能够发现风险、排除隐患。”

  在经历保代降薪、股权市场监管收紧后,市场一度认为固收团队相较更加轻松且收入不菲。但在上述债券市场监管向机构趋严后,固收团队收入分配也将出现调整。“项目周期的延长将改变项目的分配原则,降低固收团队收入。”该业内人士表示,“以前大家认为债券项目周期是从承揽到发行完成的几个月,随着监管加强,现在大家知道在债券存续的几年之内均有繁重的后续督导义务和责任。因此无论证券公司还是固收团队,对于项目收入的分配更均衡,改变了之前重承揽、轻后续督导局面,同时也将延长收入分配的周期以匹配项目周期,以上都将明显降低固收团队的收入。”

  而“固收吃香”的局面,在上述人士看来,也将随着对于固收团队专业能力要求的提高而改变。同时,“项目成功与否可能更依靠平台,‘大平台’对于项目获取、风控、销售等支持更大,获得收入相对更容易,因此制定项目收入分配原则时,证券公司将处于更强势的地位;‘小平台’虽然相对分配比例高,但未来获取项目收入的难度将极大。”该人士如是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