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证券经纪业务如何完成弯道超车?

2018-01-04 kevin 中国证券经纪人协作网

原标题:行业迷思 | 关于证券经纪业务弯道超车的短思考


入这行差不多8年了,在经纪业务领域被问的最多的问题,或许就是如何弯道超车了。


其实我一直认为,经纪业务本身是一个很重且传统业务,讲究的是体系整体的流转与协同。且行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各项业务也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同质化的水平。 39 31441 39 12402 0 0 8445 0 0:00:03 0:00:01 0:00:02 8442


所以,很难说短期加强哪一块业务,就一定能够在短期的业务排名或者创收上取得效果。弱势的市场环境下,更是如此。再加上每家券商的情况与禀赋可能也有比较大的不同。


所以,在回答如何"弯道超车"这个问题上,可能也很难有什么标准的答案,但或许下面的分析框架可以供各位做个参考。




一般来说,任何结果层面的改善,一定源于业务策略层面的调整。业务策略在前,而结果在后。


所以,严格来说,如何"弯道超车"这个问题问的并不好,因为弯道讲的是策略,而超车是策略对应的结果。


而提问者真正关心的采取什么手段才能实现"超车"的结果。


为什么一开始就尝试把策略与结果分开?


理由很简单,看过任何一场赛车比赛的人都知道,确实弯道更容易超车,但并非所有的超车都是在弯道,直道也是可以超车的。


所以,我首先想说的是,要实现"超车"的果,直道或者弯道理论上都可以的,只不过不同策略所要求的资源禀赋有所不同。


先聊"直道"超车。


所谓"直道超车"就是走别人已经论证过的路径,但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这一策略更多地是诉诸于内,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在乎绝对速度,而更在乎相对速度。


这是我最近想明白的一个道理。


虽然经纪业务本身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业务,很多细项业务的启动也都有赖于外围的市场环境,但这并不是说熊市里什么都不需要做了。


经纪业务本身的构成其实很清晰,可以简单的进行杜邦分解,对应的细项绝大部分也都有行业的可比数据。所以,如果业务的增长速度整体弱于行业平均,必然意味着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要么是新增的客户少了,要么是客户的资产流失多了,要么是存量客户的佣金在快速下滑,要么是客户的周转在下降。


然后针对发现的弱点,找到合适的业务切入点和对标券商,进行重点补强。


补齐短板业务,这项工作无论何时都是有意义的,即便是在熊市。


举个例子,如果发现公司存量客户的佣金与周转水平显著低于行业,但客均资产还比较高,那么就必须要考虑加强投顾业务的落地。


再比如,如果发现存量客户的周转还可以,但新增客户的周转率不足,客均资产较低,就必须要考虑对前端获客渠道与营销活动工具包有效性的加强。


由于走的是前人已经验证过的道路,一般而言,这一策略不考验机构的洞察能力,也并没有合规上的问题,加上更关注相对速率,不太挑市场环境。


所以,尽管听上去一点也不高级,但这确实是当下绝大部分机构伸手就能落地的策略。


不过,这一策略也有两点缺陷。


其一由于是直道,所以如果希望获得显著地超越市场平均的业务增速时,其对于业务资源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毕竟在一个公开的市场上,资源就这么些,你都想要,必须要付出他人无法付出的代价。而这在熊市环境下,对于券商经营层的业绩压力是很大的。


其二由于补齐短板,执行层面的速度就很重要。这里面一个是券业总部层面的协同,比如业务需求能否短期内获得IT层面的支持;另一个是总分层面的沟通,总部的意图能否被分支有效地感知并付诸执行,否则上面想的再多,其他人不配合,或者分支不落地都是没有用的。




再来聊聊"弯道超车"。


所谓"弯道超车",本质上就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开辟新的市场,或者找到离成功更短的路径。


这里其实又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有没有弯道?另一个是怎么走?


对券业而言,个人的理解,弯道的本质是变化,看能否以可接受的成本找到足够的增量市场。


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从渠道与市场的渗透上去寻找答案,寻找服务渗透率低、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市场;另一方面则要从时间与市场整体的变化上去寻找答案,去卡位牛市中新增客群的来源。


所以相对来说,在当下这个相对弱势、且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至少在新增领域,"弯道"存在的外部环境其实是比较不利的。


具体到怎么走的问题上,假设弯道确实存在,"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其实也分很多种情况,比如没看到,不敢走或者不屑走


走别人没看到的路,考察的是企业的洞察与执行力。特别是在当下的弱势的环境下,弯道的存在本来就不稳定,所以成功率无法保证。这条路径我目前相对比较悲观,因为这个行业没有傻子,自线上导流模式之后,这两年也有很多人都做了很多尝试,比如经纪人,比如智能投顾,比如金融科技,希望能够发现一招鲜的策略,但最终都只是再次印证了经纪业务不存在三板斧这个结论。


走别人不敢走的路,考察的是企业的商业魄力以及对于监管灰色区域的容忍度。同样,这点我也比较悲观。商业魄力主要对应的是价格,特别是佣金价格,但当下券商的佣金价格已然很低,再打佣金战的边际价值已经很低了。同时,弱势市场环境下,新增客户如果无法转换为收入,再叠加存量客户的降佣压力,同样也会给券商管理层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对于监管灰色区域的理解,目前最大的不利情况在于国内整个金融风向的变化,2013-2015年,行业更强调创新,对于业务层面的探索与尝试,监管更多的是支持与鼓励的态度。但现在很明显更强调全面监管、从严监管,因此,希望借助监管的灰色地带来实现弯道超车,从当下来看其实也是比较难的。


最后只剩下走别人不屑于走的路。这条路径,本质上就是费傻力气,去做别人不愿意干,见效慢,但却对客户长期有价值的事情,比如渠道下沉与专业化服务。这条道路最需要的是耐心与战略上的定力,因为肯定不快。如果短期就能见效,不会绝大部分的券商都不屑于走这条路,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因此,在当下这个弯道并不多的外部环境下,假设没有不计成本的资源投入,要达成"超车"的果。


个人以为,最佳的策略或许是,在直道上分解指标寻找问题,补齐业务短板,提高执行层面的效能,同时保持耐心,去做那些别人不屑于做,但却对客户有价值的"傻事情",积累势能,然后静待"弯道"的出现。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策略很普通,也很琐碎,一点都不fancy。但罗胖在今年的跨年演讲中有句话我非常喜欢——


所谓创新,不要老想什么捷径,扎到最深的现实中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不断地向前迈进。


以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