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时代的焦虑:2018中国互联网证券年度报告

2018-01-30 中国证券经纪人协作网

本报告由 券业星球 × 光量科技 联合发布


:时代的焦虑


每一位投身于证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的从业者,都从未感到今日的焦虑。

 

声势高涨的金融科技应用,全面收紧的监管政策,以及由盈利空间告急而引发的转型困局,成为券商零售业务待跨越的三重屏障。互联网证券在国内经历了三年黄金发展期,围绕增量客户展开的业务策略在2017年充分显露瓶颈,网金的命运被赋予了更多不确定性。

 

在多重变化叠加的情形下,我们除了即时了解同业及外部环境的动向,还应回到金融服务的本位,思考哪些应该变,哪些不该变;排除短期干扰因素,锁定更为长期的机会。

 

围绕金融科技、监管思维以及财富管理转型,这份报告试图摘录最能反映市场变化的数据,尽可能呈现更多与常见观点不同的信息,为您洞察行业、感知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



第一部分 重新认知金融科技



回顾2017,我们将国内互联网证券相关的事件归纳为四个关键词:监管尺度、渠道变革、账户升级、智能应用。比较明显的趋势在于,此前单一的线上获客策略已经告一段落,各券商试图从账户服务、精准营销等角度寻求新的突破。


海外券商同样备受传统业务模式转型压力,也努力迎合投资者,不断升级数字化体验。众多经纪商大幅下调佣金手续费,E*TRADE在曼哈顿市中心区开设了一家以金融科技为主题的旗舰网点,TD Ameritrade将交易接入社交软件Facebook Messenger。



将金融科技清晰地分为技术层和应用层,可以很好地避开各种伪信息、伪观点的轰炸。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金融科技分为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市场设施四类,对于尚不够成熟的应用,建议多做关注,少做决策。



大数据的运用是当下金融科技相对成熟的领域之一,目前主要的应用方向是客户画像和精准营销,它解决的不是获客的问题,而是拥有充分客户基础之后的转化和精耕。



关于区块链的讨论,愈加显得甚嚣尘上。关于它在证券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主要强调两点:


第一,它的现实意义在于信息生产和维护过程中的真实性、高度加密,当前还无法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目的,典型的应用场景在证券发行与转让、登记存管、清算交收等环节,因此,交易所、证券登记存管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探索最为积极。


第二,它的去中心化特征是值得反思的,全面的「民主」机制产生的结果,未必是最优选择,去中心化也并非商业或技术的必然趋势。



银监会研究报告指出,行业监管着眼于金融稳定,而金融科技除了一些显见的优势以外,它对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隐性风险,往往会被忽视。



第二部分 洞悉市场参与者之变



上图列示了互联网证券领域的各类零售金融服务主体,随着监管触角和资本游戏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图谱中的一些板块都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而研判市场变化趋势的核心手段,在于看懂每一类主体的痛点,进而理解他们的动机和行为。这一部分的所有内容,都围绕上图展开。



投资者方面,过去两年开户数据出现了高度失真的情况,新增投资者账户空置率极高,活跃交易者人数也并没有因为投资者群体扩大而增多。


投资者的动机在于财富增长,痛点在于信息不对称,而最终行为取决于行情。



监管方面,新技术环境下产生了新的监管议题,例如金融科技从前台业务走向中后台业务,风险变得更加隐蔽,行政命令的约束效力很难做到适度、全面,为此,「监管科技」(Regtech)的提法出现。


针对互联网证券,待落实的政策空白依然存在,证券开户、经纪人、投顾服务、跨界合作等各个角度,不同券商之间都存在监管尺度不一的问题,是全面收缩或走向监管沙盒,尚没有清晰的线索。



券商方面,降低业务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是一直以来的动机,同时,技术实力的缺乏,和对外部环境的不清晰,成为最大的痛点。


几个市场集中度指标直观地反映出,2015年以后股基交易市场份额不再向大型券商聚集,换言之,行业竞争逐步加剧。赢得市场份额增量的券商,多数以牺牲佣金率和总收入为代价。


2017年券商收入结构中,经纪业务的占比继续下滑,目前已不足三成,因此自我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显得紧迫。从华泰和广发的业务策略来看,在由交易驱动向资产驱动的转变过程中,投顾和经纪人将是获取客户资产的重要抓手,但他们的定位和职能,必须与此前有所区别。



综观全球,第三方信息技术服务商在这一轮金融科技扶摇直上的过程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国内,恒生电子、京东金融等公司借助标准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与众多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对于尚处于技术转型期的券商行业来说,第三方参与者的渗透也将长期延续。



第三部分 新市场格局下的机遇



我们试图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今后券商经纪和财富管理的方向,一是哪些目标客户市场存在机会,二是券商的服务还能往何处延展。


针对目标市场,近几年新入场的、不活跃的存在巨大投资理财需求的投资者,是目前最为清晰的客户群体,他们需要的是投资者教育和理财服务


针对券商的服务,由于各项零售业务的利润空间都在急剧收窄,因此券商必须考虑降低单客户成本,或提高单客户收入,仅有极少数的头部券商可以依靠规模优势实现前一个目标,而针对后者,不少券商则已经开始探索,具体的路径是着眼中高净值客户(资产规模50万以上)。



在投资者教育领域,国内的情况是,一些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承担了初级投教职能。泛投资理财人群的增长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而传统投教的问题在于形式主义、内容僵硬、可移植性差。如何借用互联网平台作为投教载体,最大程度地触达客户,将投教从整片时间的占用,转化为碎片化接收,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海外近两年诞生了一些投资者教育的新样本,包括TD Ameritrade的立体投教课程库,知名投资百科网站Investopedia推出的精品付费视频课程,以及零钱理财应用Acorns的投教内容2B分发模式。



在中高端客户服务领域,从上市券商2017半年报中有关经纪业务的描述来看,中信、广发、华泰、招商等已经提出向财富管理转型的举措,具体包括:重点培养投顾队伍、丰富财富管理产品种类、完善金融产品评价体系、构建私人银行业务等等。


国内中高净值客户服务中主要存在两个难点:一是供需不匹配,客户通常具有投资高收益固收产品的惯性,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许多职能、岗位均围绕同业和非标展开,在新的监管格局下,阵痛难免。二是财富管理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均脱胎于传统经纪业务体系,人员配置、客户管理等多方面与现存的业务体系存在矛盾。


中高净值客户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是一个高成本、长周期的过程。除了做好投资、分销等经营性活动,激励、治理等制度性因素也应该被纳入重点考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