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一轮券商「大洗牌」即将登场,那些熟悉的名字还能活多久?

2018-04-04 中国证券经纪人协作网



2018年3月,中国的金融圈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或者用时髦的说法——「改革」均影响重大,能「载入史册」,能决定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


银保合并、央妈换帅、资管新规、安邦覆灭...... 随着这些标志性事件的密集发生,微信朋友圈高潮一波接着一波。靠谱君自问无指点江山之才,没跟着大家瞎起哄,只针对稍微熟悉的券商行业,怼了一把经纪业务的囚徒困境而已从深圳400家证券营业部2017年的数据,体会经纪业务的「囚徒困境」!


不过变化终究还是来得太快,作为亲历过十多年之前券商行业大洗牌的老人,靠谱君隐约又嗅到新一轮券业合并重组大戏的序幕。况且敏感话题也不敢写,今天继续写券商吧。不过好戏即将开场,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游「系」结束



新上任的央行行长易刚首次公开露面是在3月25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一上来又把「妖精」批了一顿,不过这次换了个更为准确的说法,叫做「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易行长认为这些「野蛮集团」存在着「较大风险,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比较突出,带来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传染风险。」


几天后,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召开,大大亲自主持,然后《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获审议通过。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过去几年中,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步伐显著加快,除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机构相互渗透的综合化经营外,相当数量的非金融主体也纷纷涉足其中,形成了数量众多、并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各类金控平台,为许多违规操作提供了条件,也埋下不少风险隐患。 」


从刘士余骂妖精、野蛮人开始,到安邦的倒下,金融行业从里到外查了个底朝天,打向这些野蛮集团(民间称他们为「民营系」)的大棒终于靴子落地。说起金融控股集团,或者说各种「系」,其实「造系运动」在中国由来已久,甚至最开始的「系」都是国家一手打造的,比如光大集团、中信集团这些亲儿子。


当然,由于做妖精实在是要比在天上做神仙爽多了,于是赚了很多钱的地方「小仙」和民营「凡人」也开始向往逍遥快活的妖怪生活,各种「民营系」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根据券商中国的统计,目前的金控集团已经形成了几大阵营:央企系、地方系、民营系、集团系、互联网系等。


央企系发展到今天又可以细分为:金融央企系和产业央企系。这些由央企控制的金融集团通常资产庞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获得了全牌照。下表是央企与地方系的典型代表,它们成立时间较早,由央企或地方政府控股运作,整体运营较为规范。



所以这些「上神」、「上仙」们可不能与被点名批评的「妖精」、「野蛮集团」相提并论,监管对象主要还是那些民营非金融企业发起设立的金控公司,我们称之为「民营系」,典型代表如明天系、复星系、万达系等。民营资本不好好做实业,跑来玩金融,显然不是来为中国的金融事业添砖加瓦,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赚easy money,赚快钱。所以很多都「存在着虚假注资、循环注资的问题」,再加上「大量甚至无节制使用杠杆,给金融体系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有些妖怪已经占山为王,做得很大,如果出问题的话「影响范围广,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以下是券商中国整理的「民营系」金控集团的代表及其拥有的牌照:



安邦已被接管、《指导意见》也毫无悬念的通过,可以预计针对「民营系」的法规或监管办法将会很快出台,一些块头大的很可能被抓典型,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也要陆续清理。


说了这么多,我们说回证券公司。由于这些「民营系」手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券商牌照,而证监会的反应最快,开完会的第二天,证监会就发布了《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这个《管理规定》,券商的股东将被分为四大类:持股5%以下、持股5%以上、主要股东(持股25%以上或5%以上的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50%以上或50%以下有重大影响的股东)。其中对控股股东的要求是最为严格的,不仅要求净资产要超过千亿(看清楚,是千亿),还要求连续5年盈利,且最近3年的主营收入累计也要超过千亿,同时主营利润要占到一半以上。另外非金融企业的持股不能超过1/3。


为什么说靠谱君又闻到了新一轮券商合并重组的序幕?大家自己对照这个管理规定,看看这些「民营系」里面有几家能达标?如果不能达标,手里的券商牌照势必要想办法脱手转让了。



排着队倒闭



看到这里,很多人自然而然联想到了12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券商合并浪潮。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个年代,2004年到2006年短短三年时间,中国的证券公司排着队倒闭。全国130多家券商里三十多家券商被行政托管、关闭和收购,四分之一的券商永远退出了这个行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证监会从2004年8月开启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行动」。


靠谱君曾经写过一篇券业秘史,用略带八卦的方式讲述几大券商的兴衰往事券业秘史:中国最牛逼的金融家们,有一半在牢里!。那个年代没有三方存管制度,客户买卖股票的资金就存在证券公司的账上,随时可以被证券公司挪作他用。而那时候几乎所有证券公司都会挪用客户的保证金,要么拿来炒股票,还有的投资实业,最后投资失败,窟窿堵不上,死路一条。比如当年深圳最大的券商南方证券,挪用客户保证金80亿和吸收理财资金80亿拿来炒股巨额亏损。2003年10月爆发挤兑,2004年被政府接管,2005年破产清算,南方证券资产并入中投证券。现在的中投证券又与中金公司合并,中投与南方皆成历史。


还有与南方证券齐名的航母级券商华夏证券。大股东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牛逼吧。华夏证券还是第一家全国交易联网,第一家实现全国统一清算,第一家实现保证金集中管理……


然而最终因为各种对外投资、对外担保、融资、账外经营、挪用客户保证金、吸收理财、对分公司管理失控等等因素,造成巨额亏损,于2005年被证监会撤销业务资格。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共同出资筹建中信建投证券接管了华夏证券的资产。


还有大鹏证券,全国排名前十的民营券商,欠下了44亿元,2005年破产,营业部并入长江证券。汉唐证券,也是深圳的民营券商,最后因为挪用客户保证金、理财资金、国债回购资金坐庄炒股产生巨额亏损,2004年被信达托管,资产与另一家破产券商辽宁证券一起并入信达证券。还有1987成立的深圳第一家证券公司特区证券,后来改名为巨田证券,和北京证券一起被并入招商证券。


还可以继续列下去,太多了,名字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圈。


后来证监会推出了第三方存管制度,客户炒股票的资金都要托管在银行,券商不能直接接触客户资金,也就不可能再随意挪用客户资金了。再后来经历了07年的大牛市和后来的慢慢熊途,但再也没有券商破产倒闭了。


就这样平安无事的过了12年,我们又站在一轮新循环的起点上,作为标志性事件的巨兽安邦轰然倒塌,收购到一半的世纪证券会成为新一轮券商合并大潮的第一炮吗?


据券商中国消息,今年2月23日下午,在一个金融机构的微信交流群里,一则券商股权转让的消息引来不少围观者。一时间,很多人将猜测目标指向了世纪证券。



2014年,安邦保险以17亿元价格收购世纪证券91.65%股权。但由于审核程序卡壳,相关工商信息一直未能变更,不过公司高管已经更换大半。在协会网站上查询,除了副总裁庄大庆任职起始时间相对较早,为2009年外,其他高管的任职时间都在2014年和2015年。



2014年和2015年,世纪证券分别实现净利润1.24亿元和4.33亿元,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到了2016年,世纪证券净利润仅356.85万元,同比减少99%。据世纪证券员工介绍,「安邦收购之后,业务上确实有些起色,投入也明显加大,营业部数量也增加了不少。但到了2016年,市场环境变化比较大,而且新股申购制度改革、小额融资受限等政策的影响,公司整体业务确实下滑比较厉害。」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不论世纪证券的故事将来要怎么讲,毕竟新规一出来,全国能做证券公司大股东的企业,掰着指头也能数过来。股权转让也好,合并重组也好,证券公司的股权大调整是在所难免了。不过这次大调整和12年前的那场大洗牌并不相同,券商本身没什么问题,变化来自于股东。但说不相同其实也相同,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记得靠谱君刚刚本科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家母曾经这样问我:「你学了四年的这个什么金融,到底是个什么专业?都说金融很赚钱,到底怎么赚钱?」我回答:「金融嘛,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用未来的钱来赚钱」家母沉思片刻,自言自语道,「用别人的钱赚钱,用未来的钱赚钱,这钱能赚得踏实吗?」


我简单粗暴的解释让家母感到担忧,不过搞金融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吗?所谓未来的钱实际上也是别人的钱,现在不在你手上,可不是就在别人手上吗?但市场经济最伟大的发明正是让人们可以用别人的钱来赚钱。最典型的就是银行,用储户的钱来赚钱,还有我们的养老金系统,实际上是用年轻人的钱来发放老人的养老金。至于这钱赚得踏不踏实,关键在于怎么赚法。


最近朋友圈里流传甚广的一个小段子,我觉得就非常形象。


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冰箱里的肉是别人的,你只赚到手指上的油,这很踏实,如果你把整块肉夺走,那么就不踏实了。从理性的角度来讲,你只要赚那点油就够了,房子、奔驰车和游艇都会有的,相反如果你把整块肉夺走,等待你的只有监狱大牢。可是要让人抵住一大块肥肉的诱惑,这是反人性的。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任何人都无法抵抗肥肉的诱惑,妖怪不行,神仙也不行,所以需要强有力的监管。


12年前,券商不受监管之下疯狂挪用「冰箱里的肥肉」——客户的保证金,把中国的第一批金融家一大半送进了大牢。12年后,风水轮流转,这次轮到了「民营系」,他们依然不满足于赚到手指上的那点油,而是用别人的钱来收购银行、券商的牌照,用别人的钱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用别人的钱买下「别人冰箱里的肉」。


其实做金融,比的不是谁赚得多,而是看谁活的久,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说即使明白,也做不到。那些死掉的,不论是158年的老店雷曼兄弟,还是不到10年的创业新贵乐视网,究其原因,什么次级债什么的说起来太复杂了,本质上就是拿了人家的肥肉,本来只想揩点油,结果揩得太多还不回去了。


而金融监管,本身又是一件无比复杂的事情。制度不健全的,人家会挪用保证金;制度健全的,人家会发明新玩法搞衍生品;分行业监管,人家会收牌照搞混业经营。永远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新补丁,我又找到新漏洞,对决策层的业务水平要求极高。


而民营企业的监管又更难,法无禁止即许可。领导出面打招呼,可以不鸟你。人家就是要赚钱,也不会跟你讲什么党性国法。万一出了问题,国企央企可以直接拿钱出来救,民企出了问题,救还是不救?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将再一次站在历史循环的新起点,不胜唏嘘。不知道新一轮的洗牌之后,你的指尖再次「沾满油脂」,还会把「肥肉」还回去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