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蚊子为什么总在晚上出来咬人?

科学世界 科学世界 2023-04-14
蚊子是一种令人讨厌的昆虫。它们虽然体型很小,但危害很大。蚊子吸食人血不仅会引起皮肤红肿、局部瘙痒,而且可能会传播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疾病。据统计,因蚊子叮咬传播疾病,每年威胁几亿人的健康并导致上百万人的死亡。


其实“咬人”的蚊子一般都是雌蚊子,雄蚊子则“吃素”,多以植物汁液为食。比起白天,蚊子似乎更喜欢在晚上出来“咬人”,晚上光线较弱,蚊子是如何发现猎物的呢?

图片来源:千库网

昆虫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嗅觉系统。例如,雄蛾会利用嗅觉系统跟踪信息素寻找雌蛾交配,科学家通过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已经成功开发出通过干扰雌雄虫交配来进行害虫防治的新办法。与其他昆虫一样,蚊子寻找猎物的行为也非常依赖嗅觉系统。蚊子的嗅觉系统包括触角与下颚须,其中的嗅觉感应器(简称嗅器)中的味觉受体可以感应化学气味小分子并产生信息,蚊子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猎物的方位。
图片来源:pixabay
除了嗅觉受体之外, 味觉受体也被发现对蚊子的定位起作用。二氧化碳CO2)是蚊子感应猎物的重要信号,它对蚊子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传统上一直认为是昆虫的嗅觉系统在感应CO2,但2007年发表的在果蝇中的研究显示,是果蝇的味觉受体在起作用,味觉受体的突变或者缺失会使果蝇丧失对CO2生理与行为上的反应。
图片来源:pixabay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也解释了为什么人在劳累时更易招蚊子叮咬,因为劳累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的CO2和一些酸性物质对蚊子有吸引作用,它们在空气中混合成一道“烟柱”,蚊子会循其找到猎物。可见,蚊子寻找猎物并不依赖视觉,黑夜不影响蚊子准确定位猎物。
那么,蚊子为什么偏好“夜间出行”呢?研究表明,红外线也是蚊子寻找猎物的重要信号,白天太阳辐射过于强烈反而会干扰蚊子的判断,晚上的弱光环境更利于蚊子的行动。另外,蚊子吸食血液时需要在皮肤表面停留,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晚上行动显然更隐蔽,不易被天敌发现。综上所述,“夜间出行”对蚊子来说是更“明智”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蚊子的种类有很多,并非所有的蚊子都在晚上出来寻找猎物,如我国常见的白纹伊蚊全天都有吸血行为,活动高峰期在日出和日落前后。因此,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我们都应做好防护,防止成为蚊子叮咬的目标。

白纹伊蚊的雌蚊(上)和雄蚊(下) 图片来源: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


本文摘自《科学世界》2022年第6期作者 / 林青新媒体编辑 / 张丽君

《科学世界》2022年第7期新鲜出炉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2022全订订阅  12期  全年包邮到家!

2021年合订本上下2册  全年珍藏  一口气读过瘾!

强烈推荐  典藏本  大宇宙+相对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