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店大排长龙,真相居然是……”
小王慢吞吞地走在江汉路
突然,一条“长龙”出现在他眼前
出于好奇他上前去拍了拍队末一年轻男子的肩膀
“哥们儿,这儿干啥呢?”
男子回答:“鲍师傅新开张。”
“嗷,那个网红店啊。”小王应声
心想,“这么多人都在买,应该很好吃吧。”
他抬头望了望店门口的标志
招牌前面那个图是什么鬼?
无所谓啦,反正“鲍师傅”是没差的
于是他站在了年轻男子身后
约摸等了半小时,前面仍旧有很多人
他身后的队伍也越来越长
小王瞥见男子手里红彤彤的百元大钞
问:“哥们儿,为啥不线上支付啊?”
“做我们这行的,要用现金。”
小王有点摸不着头脑,问:“你是做啥的啊。”
“演员。”年轻男子斟酌了一下。
演员为啥不能线上支付啊?
小王转念一想,也许人家对自我隐私保护意识较强
“你们这行是不是挺赚钱的啊?”小王问
“不多,一天90。”男子回答之后就不再言语
小王最终还是买到了鲍师傅糕点
不枉他在烈日下排队那么久
拿到东西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试试味道
“味道一般啊。”他一边咀嚼,一边想着。
回头望了望这家店
招牌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在闪光
排着的队伍越来越长
一天90的演员?
小王觉得好像哪里怪怪的,但又说不上来
“糕点没有多好吃
排的一个多小时的队倒让我记忆深刻。”
小王这么想着,向远处走去了……
近日
我市江汉路的“鲍师傅找托”事件引发争议
起因是该店面新开业
店主为了宣传而雇人排队
营造出一种该店很火的假象
什么?你们网红店是这么玩儿的?
三水想到自己追过的那些网红店
不由心生怀疑,委屈的抱紧自己
就在去年
突然一批“网红店”进入大众视野
诸如一点点、喜茶等
那他们是如何由一家街边小店
成为赫赫有名的“网红店”的呢?
三水仔细观察过那些突然兴起的网红店
无一不是装潢精致,所卖物也是包装漂亮独具特色
十分满足当代年轻人“发朋友圈的需求”
这种看似高格调的东西
使得在网红店内的消费已经变成了一种符号消费
变成了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
三水也曾经排很久的队去买某奶茶
买了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发朋友圈
除此之外
商家的营销模式也带动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在信息流量如此巨大的当下
“雇托”和“饥饿营销”等手段
能使一个品牌快速崛起
辅之以高格调、年轻化的宣传
使消费者对之有了好奇心
自然而然就会去消费
当你的朋友圈都在晒某网红店的食物的时候
你不去试试这家店
仿佛就成了一种落伍
并且对于真正的吃货来说
错过任何一样好吃的东西都可能抱憾终生
他们更是不能错过了
网红本身就是年轻人的一个新概念
故而网红店迎合当代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用年轻人习惯的方式去推广
就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Part 3.“雇托”心得
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是很值得利用的一点
大家都会以为“排长队”的店应该是很不错的店
当然是不会错过的
社会学研究证明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
往往口碑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而雇人排队
极大影响了路过的潜在消费者的决策
甚至吸引了一些非目标消费者
让这些消费者因为好奇而购买
靠着这样一种噱头
店家的销量自然就会上去
靠这种出奇制胜的方式走红
除了能短期能增加销量之外
还烘托出一种火爆的感觉
能迅速吸引更多加盟商
进一步点亮该品牌
还能获得许多加盟费
此种现状下
网红店在市场上也是来去匆匆
武汉有原来有不少网红店
现大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如:itea找茶、土掉渣烧饼等
在互联网时代
似乎什么都与“快”字分不开
当食品搭上互联网这趟车
口感成为次要
人气才成了第一位
大量商家挖空心思想让自己店面快速蹿红
但是一家店想要长久地经营下去
不能仅仅依赖宣传炒作
产品本身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产品里子好了
才能长久地撑住面子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也只有产品本身做好了
才不会被淘汰
想我三水也是堂堂中南大的一届网红了
本优秀青年也要去开店了(假的)
欢迎大家光顾
告辞!
推 荐 阅 读
◇ 关于“滴滴打伞”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图源网络
文案 | 李莹
编辑 | 刘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