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 | 《文学遗产》2023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文学遗产》 文学遗产 2024-02-05

目    录

内容提要

  • 本刊特约

编者按  《文心雕龙》自问世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整理与研究,目前“龙学”已进入亟需推进的更深层面,而转换新的研究视角,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学习新的研究方法,是推动《文心雕龙》研究取得新进展的必由途径。为此,本期特约三位专家,基于对“龙学”研究中的具体疑难问题如刘勰的“宗经”观、《文心雕龙》的“体性”问题等的讨论,尝试在观点、方法、视角、论域等方面提供新的启发,同时也希望学界同仁积极参与到“龙学”的相关讨论中来,以激发“龙学”研究的活力。

从刘向到刘勰:在时空动态中认识刘勰之“宗经”观

汪春泓

内容提要:从比较向、歆目录文献学与刘勰文章学入手,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种种渊源关系。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原道》之道所具有的开放性质和恢弘气度,与《汉志》具有一致性,并非儒家一端可限。而《宗经》也源出于向、歆所推崇的儒家“于道最为高”之观念,甚至文体论所涉及“文义”的重要文体如《明诗》《乐府》《诠赋》《颂赞》诸篇,亦祖述《汉志》自“六艺略”之《诗》至“诗赋略”的线性脉络,并与《神思》《情采》《比兴》《物色》等篇相对应,构成了《序志》中“傲岸泉石,咀嚼文义”之“文义”的主干部分,其重要性应在全书其余文体之上。就空间性差异而言,刘勰批评南朝文学,则与向、歆在《艺文志》和《地理志》中所表之意见保持高度吻合。
关键词:《汉志》  宗经  《七略》  裁士  巧而少信

才性异区  文辞繁诡

——从《文心雕龙·体性》篇的赞语看刘勰的“体性”说

张    晶

内容提要:《文心雕龙》不仅创造性地熔炼了若干美学范畴,而且刘勰自觉地以“赞”的文体形式进行理论抽象与升华,各篇赞语也凝结了许多美学命题。《体性》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重要篇章,我们可以从它的赞语来透视该篇的美学价值。刘勰所谓“才性”,是以“才”“气”“学”“习”所凝结的作家成熟的主体因素。因“才性异区”,故“文辞繁诡”,才有以“八体”为核心的丰富的文学风格状态。“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是关于风格的代表性命题。“情动言形,理发文见”的观念,则贯穿着整个“体性”说。“志”与“辞”非主次关系,而是内外一体化的呈现。“才性”的培育首在选择,“学慎始习”是其关键性节点。
关键词:体性  才性  志实骨髓

《文心雕龙》“八体”本义及其理论价值考辨

刘尊举

内容提要:“八体”是在作家才性与作品风貌之关系这一特定视角下,分别从体式、事义、辞理和风趣等不同角度,探讨文学作品可能具有的两极化的体貌特征;并非简单的文学经验的总结,而具有鲜明的理论建构性;不宜笼统地称作文学风格,而应视为八种基本的语体类型。其批评论层面的价值,不只在于对语体类型的提炼,更在于为精准、细致地阐述作家风格和文体特征提供了有效的批评路径和参照体系。其创作论层面的意义,既在于引发作家对自身才性和文风的思考,又能在论证文体的体貌要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质上体现了刘勰对当时丰富多样的文学风貌的认知和接受,以及与其宗经思想的折中与融合。“风骨”即是这种文学思想倾向的一个生动展现。
关键词:八体  语体类型  批评路径  文学风貌  折中

  • 专题研究

《唐李幼卿墓志》及其相关问题谫论

胡可先

内容提要:《唐李幼卿墓志》是唐代重要诗人的墓志。李幼卿是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和散文家,现有《游烂柯山》等六首诗传世。他与当时的文学家刘长卿、钱起、李华、萧颖士、独孤及等都有交游。墓志记载了李幼卿的家世、科第、仕宦、卒葬等,是其一生的真实记录,尤其是记载李幼卿的文学活动以及安史之乱当中的经历,为我们研究安史之乱前后的政治与文学,提供了难得的实证材料。墓志撰者柳识,是中唐前期古文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关键词:《唐李幼卿墓志》  安史之乱  文学交游  诗歌创作  墓志撰者

词之变体机制探论

李昌集

内容提要:词体,每一调既有特定程式,又有若干“又一体”。古代词谱对词体形式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正体”“变体”概念,但对“变体”为何发生未作解说;今学界深化了词之“乐体”与“文体”关系的研究,但对词之变体机制未作研究。词的“变体”机制,关涉中国传统歌曲的音乐构成与汉语特有的句法句型。在音乐上,宋词歌谱显示了词调音乐的“变体”习性;在歌曲传唱中,“旧曲新翻”是声歌艺术的常态;在“乐”“词”关系上,汉语歌唱的本根是“以文化乐”,是汉字的不同声调和语句声音织体的音乐化;汉语特有的“流水”句型,是汉语歌曲音乐“变体”的根本支撑。词之变体,是在“乐”“文”双重变体机制中发生的,在古代韵文史上建构了一种新型“弹性文体”范式。
关键词:词乐  汉语流水句  变体机制  弹性文体

李梦阳广信狱及相关事实考论

杨遇青

内容提要:明代复古派领袖李梦阳以文章气节享誉文坛,却在广信狱事件中险些身败名裂、声名尽丧。该事件对弘正复古文学产生重大影响,但其中是非原委及背后的政治博弈、人物关系仍有待深入辨析。广信狱包括李梦阳与江西抚按官员江万实、郑岳、吴廷举及淮、宁二府等互相讦奏的一系列案情,存世史料聚讼纷纭,私家著述和官修《明史》对此形成了针锋相对的纪述,后者采信《明实录》的倾向性叙事,将李梦阳塑造为刚愎险薄的形象,认为他沦为了朱宸濠政治操弄中的马前卒。但广信勘狱意外地促成李梦阳与诉讼对手的互相谅解,使官场斗争发展成为君子之交。澄清广信狱的关键事实与历史书写,对我们理解这一时期士大夫的政治处境与文学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李梦阳  广信狱  宸濠之变  《明实录》

被遮蔽的明代清澹派

王春翔

内容提要:王维、孟浩然等人为宗的明代清澹派是嘉靖前期规模较大的诗学流派,但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人为制造出来的嘉靖“中唐派”却渐有被学界公认的趋势。实际上,正因为研究者将本应属于明代清澹派的诗人错认为“中唐派”,遮蔽了这些诗人真实的诗学观念,才导致清澹派在诗学史书写中的“缺席”。而研究者被误导,主要是受到王世贞、胡应麟建构的“为中唐者”概念的影响。由于明代清澹派一直未得到研究者重视,其与格调派围绕何为盛唐最高取法对象的重要论争也遭到学界的忽视,致使我们对明代中后期诗学发展脉络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关键词:清澹派  中唐派  格调派  徐祯卿

《手批唐诗鼓吹》与赵执信诗学思想的再审视

逯铭昕

内容提要: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藏有赵执信季子赵念手录其父批校的《唐诗鼓吹》,书中近万字的评点文字是考察赵执信诗学思想的新见材料。这些批注表现出赵执信对用意曲折深婉之诗的偏爱。他对温柔敦厚、风雅比兴等儒家传统政教观念的重申,本质上是对讽喻与不平的合理庇护。这是其现实主义诗风的基础,也是他批评王士禛的重要立足点。他在创作上的直截刻露与温柔敦厚的观念相互抵牾,这不仅与其诗歌内容的现实批判性相关,也源于其在求奇出新上的艺术冲动胜过了温柔敦厚的理性认知。作为虞山二冯晚唐诗学的继承者,他肯定了晚唐诗细腻的功夫与华丽的文采,也认识到晚唐诗的缺陷,试图在立意、情感与语言上对晚唐的境界琐细、格调卑陋进行改造。
关键词:《手批唐诗鼓吹》  赵执信  诗学思想

《歧路灯》作者李海观印江宦迹考论

——以新见清代档案史料为核心

朱    姗
内容提要:清代长篇章回小说《歧路灯》作者李海观曾出任贵州思南府印江县知县,是其生平中的重要经历。然而,学界长期以来对李海观印江宦迹知之甚少,有限的文献史料中亦不乏矛盾和疑点。通过对清乾隆朝题本、奏折、上谕等档案史料的考索,可订正贵州地方志所载李海观任期之舛讹,并考证李海观任内的重要事件;同时,亦可详细梳理李海观任内委运辛卯下运京铅过程,特别是铅船沉溺这一重大事件之始末。考证李海观的印江宦迹对于今人理解其生平、诗作颇有助益,并可从成书与版本源流角度为解读《歧路灯》提供新的启发。
关键词:李海观  《歧路灯》  印江  黔铅京运

  • 《文心雕龙》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笔谈

编者按  在“两创”原则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引领之下,如何总结和借鉴《文心雕龙》研究的经验与教训,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不仅对赓续“龙学”传统、推动《文心雕龙》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构建中国文论的话语体系也具有现实意义。为此,编辑部邀请三位学者撰写笔谈,以期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共同推进《文心雕龙》研究的新进展。

《文心雕龙》研究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左东岭

《文心雕龙》研究须返本以开新

周兴陆

从章学诚看“龙学”的回归与还原

戚良德


  • 学术综述

明代复古派研究的省思与展望

郑利华

内容提要:学术界对明代复古派的研究经历了多个变化阶段。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其批评的话语或刻上现代学术原初阶段的痕迹,或以社会—历史的批评思维为主要研究范式,其共同的特征是,对复古派历史地位的贬低与否定占据了主流意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在清理复原的基础上又呈现出精细化、多维化的发展趋势。如何从知识革命的角度认识复古派的现实效应和时代意义,超越闭合性的研究方式以辨识其与不同群体在文学网络中的交互情势,以及加强对该流派的延伸性考察,也许是未来研究视角转换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复古派  批评话语  时段特征  视角转换

文言小说研究评述

——以21世纪以来的研究为中心

张庆民

内容提要:21世纪以来,文言小说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也有须反思处。在概念、分类方面,论者所持小说观不同,或古、或今、或古今结合,所称文言小说内涵及范围乃有差异;以“笔记小说”指称全部文言小说,则失当,势必造成混乱;文言小说分类,或据内容,或据体例,形成各自谱系。在文献整理方面,校勘、辑佚、辨伪等取得可观实绩,有启发,有借鉴。在理论、研究方法方面,叙事学、接受美学、主题学理论在古代小说研究中起到相当作用;借鉴、运用西方文艺理论研究古代小说,传统考据学方法不能丢弃。
关键词:文言小说  研究与思考  评述

选择经典:清代文言小说七十年研究的线索与方法

王    昕

内容提要:清代文言小说研究中,经典的选择和阐释是一条核心的线索。因为时代未远,大量的作品未及阅读与整理,创立新知与转化传统,成为清代文言小说研究的必然。围绕着《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浮生六记》等传奇、志怪和轶事小说,七十年来的研究工作从研究范式、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研究者对《聊斋志异》这样的经典著作,进行更能体现时代价值和意义的阐释;对《阅微草堂笔记》等“子部小说”,是通过修正文体定位和研究模式,以旧学的标准重新评价和阐释;对《浮生六记》的“发现”,则是现代人文关怀对清代轶事的再选择。随着近年来小说文献的大量整理出版和已有研究模式的困境,新的转向和探索开始出现。
关键词:清代文言小说  《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  《浮生六记》

  • 学者研究

名著意识、质疑理念与学者情怀

——张锦池先生的古代小说研究

杜桂萍

内容提要:张锦池先生一生用力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从四大名著扩展为六大名著,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是新时期以来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其立足于经典作品的系统性学术建构,借以揭示中国古代小说的演进机理和文化内涵;确立以作品为核心的文本批评理念,通过理论养成之慧眼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了独具内涵的文本、文献和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论;注重教学相长过程中的学术生成,具有职业精神中彰显学术品格的文化实践意义。
关键词:张锦池  小说名著  文本  教学相长

  • 读书札记

“桃花扇”小考

王    宁


‍‍‍‍‍‍‍‍‍‍‍‍‍‍‍‍‍

内容提要:生活于乾嘉时期的秀水人徐世钢,在他两首诗里,分别记载了《桃花扇》当中画扇和书法家王铎书写之《燕子笺》钞本的收藏归属。综合徐之诗集《通介堂稿》所提供之海量信息,加之散见于其他文献的众多证据,可以定论:《桃花扇》当中的桃花扇确实存在,并非作者虚构。
关键词:《桃花扇》  《通介堂稿》  徐世钢  孔尚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刊 | 《文学遗产》2023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文学遗产》 文学遗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