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月11日开幕!第三届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来啦~


12月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届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有关情况。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作新闻发布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傅云主持新闻发布会。

 

郭杰忠介绍了第三届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总体情况。本届对接会将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A3、A4馆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赋能产业”。目前,在有关各方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下,对接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有力推进之中。

 

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且一届比一届有特点,一届比一届有成效。

展馆面积需求


从6500平方米增长到1.5万平方米,到本届的2万平方米;

参加单位

从63所高校、2个工业园区、5家企业发展到上百所省内高校、9所省外985高校、1家国际机构、20家企业,到本届的19所省外“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更多企业;

现场对接的企业


从800多家增加到1000多家;

签约金额


从8041万元增长到2.53亿元,本届签约金额预计近6亿元。

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已成为我省展示高校科技创新成果、校企对接、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与往届对接会相比
本届对接会的特点
 “高、精、活、实” 


“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办单位和参会单位层次高,二是科技成果的水平高。本届对接会得到教育部大力支持,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参与举办。参与高校除江西高校、园区、企业外,还邀请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19所外省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精”:对接产业更精准。围绕我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本届对接会将重点推介航空、中医药、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一批契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成果。


“活”:展现形式更鲜活。在对接会的两天时间里,除现场展示外,将举办电子信息科技(VR技术)类、农业及食品类、航空航天类、生物医药科技类、有色金属类、装备制造类、企业科技转化需求、校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宣导以及投融资服务等7场形式活泼的路演活动。同时,首次开展网上直播,在新华社“现场云”和赣教云、江西教育网、校企通等平台同步直播开幕式,方便不能到场的观众参与。


“实”:对接产业实,成效实,校企签约金额5.8亿元。单个项目签约金额过千万元的有7个。南昌大学与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约的共建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项目为4亿元,南昌理工学院与江西省乾星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的TS石墨烯碳纤维复合芯软电网铝导线项目为3000万元,江西理工大学与鹰潭市工信局签约的高端铜合金材料产品开发与应用项目为2100万元,江西中医药大学与广西英路维特药物有限公司签约的B4新药开发研究项目为2000万元,等等。


本届对接会还有三个值得关注的亮点


一是办会方式更加科技化、信息化。本届对接会增设了创意人屏互动节目,科技感十足,充满想象力。专门开发了一款小程序和面向社会公众的电子邀请函,参会来宾扫描二维码即可快速读取参会信息,随时了解会议动态,市民也同样可以直接登录领取电子门票。


依托今年上半年开发的“校企通——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了长期的线上服务、联络、宣传、展示、对接平台。目前,已有88所高校、182家企业和63家第三方服务机构入驻平台,上传科技成果、创新平台、专家资源、设备资源等各类信息近3000条。


二是更加注重发挥金融资源的中介催化作用。与往届相比,本届对接会新增设了投融资机构服务区,更加注重发挥资本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让金融资源在市场的作用下更好地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更加注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本届对接会设置了序厅(主展区)、高校科技成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园区、企业科技成果等4个展示区,将产教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起来,推广校企共建、共管、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共赢、共享发展。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汪立夏,省工商联二级巡视员彭玉萍、省工信厅科技处处长龚虹、省国资委宣传教育处处长李艳、省科技厅成果处副处长张馥出席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对接会将于

12月11日至12日

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A3、A4馆举行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

带着家人朋友一起来参加这场盛会吧!




 答记者问 


记者:请问汪厅长,近年来,省教育厅在推动产学研用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江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汪立夏:近年来,省教育厅不断提高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关工作举措主要有:

一是出台激励政策。推动省政府出台《关于依托高校科研平台推动产学研用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落地江西的实施意见》,争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落户江西南昌,提出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落地江西的18条意见,进一步激发高校创新创业活力。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全省高校紧密对接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牵头组建了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体系”产教融合战略联盟,组建了16个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2020年,教育部和江西省签署协议,共建中部地区第一个部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高地。

三是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发了“校企通——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高校和企业搭建长期的线上服务、联络、宣传、展示、对接平台。遴选认定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8家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理人培训,初步建立了一支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的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 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强化校地校企合作。全省高校与开发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2020年,省教育厅与省发改委联合启动了高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百校行”活动,组织全省高校与对接开发区,服务中小微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共对接开发区86个,开展项目合作1443个,选派科技人员4357人,服务企业2682家,产生经济效益35.26亿元;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340个,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33728人。


经过努力,全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青年长江学者等一系列零的突破。南昌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风益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完成的“高光效黄光LED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高光效绿光LED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硅基LED专用MOCVD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和“金黄光LED照明光源及灯具”等4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省高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48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获国家级奖励8项。高校(含附属医院)在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占比逐年提升,从2015年度的38.3%提升到2019年度的66.9%。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请问张处长,作为全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省科技厅在构建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方面有什么举措?


张馥:感谢您的提问。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驱动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作为全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构建和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既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工作的落脚点,工作举措具体有: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结合江西实际,制订了《江西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设计出了一个体系框架,从供给、需求和服务端同时发力,将现有工作和各个环节联动起来,补齐技术转移链条上的短板,强化对技术转移体系的全要素配置与全链条部署。


二是系统谋划布局。突出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改革牵引、创新机制,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纵横联动、强化协同的原则,从“基础架构、转移通道、支撑保障”三个方面对技术转移体系做出了系统性布局。既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和技术市场、服务机构、人才等技术转移体系中“硬件”作出部署,也对科技评价、改革政策、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信息对接、社会氛围等“软件”作出安排,还对科技型创新创业和军民、区域、国际等技术转移“通道”提出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三是搭建线上转移转化平台。打造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补助”六位一体的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依托这一平台,不定期举办科技成果在线对接会。今年,围绕抗疫情促创新、中医药、航空制造、有色金属、VR产业等举办了5场科技成果在线对接会,平台累计汇集了省内外科技成果21436项,技术需求2187项,技术专家40654人,企业5863家,展会对接4849次,实现技术交易及后补助申请。


四是强化政策引导。为进一步加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今年我厅出台了《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技术交易专项补助办法(试行)》,从2020年起,对线上技术交易的受让方、转让方及中介服务机构,分别按照技术交易额的2.5%、1.5%、1.0%进行专项补助。


五是培育和建设技术转移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绩效考核,通过中央引导地方发展科技专项资金,加大对已建成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国创新驿站的经费支持和扶持引导,持续发挥示范机构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骨干带动作用。


六是开展技术经纪人队伍培育行动。今年我省获批一家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该基地,已开展3期培训,培训人员300多人。通过规范有序的培训,加快补齐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条,提升科技中介机构和技术转移人员能力,破解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的难题,为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提供助力。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请问彭主席,省工商联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民营企业中转化方面有些什么思路?


彭玉萍:感谢您的提问。开展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民营企业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省工商联近年来,高度重视高校科技成果在民营企业中的转化工作,主要按照掌握动态,搭建平台,举办活动,做好宣传的思路来推动。


掌握动态。省工商联连续八年对全省上规模民营企业开展了跟踪调研活动,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从以往填报的数据来看,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占61.77%,通过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掌握好民营企业在产学研科技创新方面的动态,发送相关高校进行对接。


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工商联大数据中心和创新中心作用,为民营企业产学研融合搭建平台,提供高校科技成果展示,发布民营企业科研需求,办理知识产权申报,撮合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


举办活动。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教育科技主管部门开展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帮助有合作需求的企业做好相关对接工作。利用工商联每年组团赴境外经贸考察的机会,组织企业家走进发达国家高校参观学习交流,开展技术引进、合作等对接活动;结合行业商会举办系列活动机会,邀请国内高校专家进行授课,举办科研成果展示对接会;发挥省非公经济维权中心作用,为民营企业产学研合作保驾护航,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


做好宣传。利用工商联赣商动力直播平台,为民营企业开展与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宣传和互动撮合的舞台;组织开展民营企业产学研科技创新案例收集和评选活动,对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成功的民营企业进行总结宣传推广。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请问龚处长,省工信厅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举措?


龚虹: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从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出发,以实施创新项目为抓手,着力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


一是确定技术转化路线。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省领导挂帅的14条重点产业链,分别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明晰产业创新路线和应用转化路线。


二是强化技术协同攻关。编制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围绕稀土新材料、VR、5G等新经济新动能重点领域,实施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9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专项,推动突破一批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三是推进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连续实施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累计安排资金16.72亿元扶持59个项目、其中重点骨干项目11个。支持新兴产业“增品种、提品质、扩规模”重大项目48个,带动完成生产设备投资20.5亿元。加大江西省新产品开发和优秀表彰奖励力度,近三年验收的江西省新产品1200项,新产品新增销售收入超1500亿元左右。


四是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江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9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1家,有力地聚集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促进创新成果对接转化。与省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动中科院的创新成果在江西应用转化。充分利用世界VR产业大会、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大会(江西)、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等平台,推介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成果在赣加快落地转化。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加大高校科技创新力度,离不开企业的支持。请问汪厅长,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怎样?校企合作中存在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汪立夏:感谢您的提问。长期以来,我省高校和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协同创新成果。


一是共建研发平台。江西理工大学和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江铜集团等企业共同组建了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中医药大学、江中集团共同组建了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是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牵头组建了绿色食品、水稻种业等一批江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是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据统计,近三年全省高校共承担横向课题8677项,项目经费达20.4亿元,占项目总经费的40%。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南昌航空大学“含战略资源固废中金属高值化回收关键技术及应用”和获201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个项目均是和企业合作完成。


针对校企科研合作存在的障碍,我们也做了分析,主要有:


一是供需信息不对称。企业是市场化运作,生产的产品直接对应市场需求,能够敏锐洞悉消费者对商品要求,但因为创新投资成本高、见效慢、效益低,加上不少企业本身体量就不大,因此不愿意投入资金用于创新。而高校是高层次人才聚集地、创新创造高地,科技创新的体系完备,但是因校企之间供需信息不对称,往往出现创新工作的“供需脱节”、“供需不平衡”。大量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移转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    


二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商品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意味着富含更多的市场价值。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在市场化运作中,科研人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仍然存在着利益分配不科学,科研人员价值得不到充分保障,降低了科研人员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    


三是相关配套支持落实不到位。高校与地方、企业签订了很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但是因场地、经费、人员的支持不到位,后期实质性的联合科研攻关、科技创新的工作不多,没能把合作的机制用好用活,影响了科研人员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校企通合作平台,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和省里创新创业各项政策,加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培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进一步调动高校科技人员从事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请问李处长,省国资委在提升国企创新研发、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艳:感谢您的提问。省国资委将认真落实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部署,聚焦研发投入、创新平台、重大专项等重点领域,督促企业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全力以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强化研发投入。以高质量发展专项考核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企业持续增强研发投入,力争2021年研发投入占比达4%以上。


二是强化平台支撑。启动创新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运行“双百”攻坚行动。重点支持有色、新材料、生态环保、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设立或联合组建培育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三是强化项目攻关。与科技厅建立重大项目联合支持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制高点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共同配套支持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高质量推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四是强化正向激励。进一步加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力度,鼓励国有企业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建立和实施免考评制度,加强对科技创新项目团队的薪酬激励。


五是强化龙头带动。加快推进江铜集团“三年创新倍增”,支持新钢集团转型升级冲千亿,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全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


六是强化校企合作。以贯彻落实《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高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促成双方在产、学、研等多领域达成合作。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请问郭厅长,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高校科技工作今后将着力做好哪些工作?


郭杰忠:感谢您的提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了我国和我省“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远景目标,要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等教育战线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牢固确立服务需求导向,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核心,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撑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面向”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江西产业发展基础性问题,整合高校基础研究优势和特色,引导高校加强对人工智能、材料、核、现代农业、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争取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上取得突破。

二是提升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围绕“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航空、材料、稀金、中医药、VR等领域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发展研究院,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协同攻克一批制约我省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三是推进创新平台和科学装置建设。以国家和江西省需求为导向,在离子型稀土可持续利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与保障、持久性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中药制药工艺与装备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超高温材料、发酵工程、电子加速器等领域建设一批科学装置。

四是加快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加强与中科院、中央所属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依托一流学科、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和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作用,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五是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化高校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坚决破除“四唯”,引导高校建立以创新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发布机制,培育一批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开展高校技术经理人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知市场的复合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人才。继续办好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江西转移转化。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来源:江西教育网

孩子有“粗心”的毛病?这10条对策快收好

求学、工作、结婚……她始终守护着我们

@师生家长  寒冬注意防范这7种疾病!

你好,江西开放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