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连载】禅的体验(十四)

2017-10-11 那兰陀寺


第二篇 调琴


在明朝末叶,有一位名叫憨山的禅师,教导人们如何以“舍”这个字来修。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当一个人念头生起来时,即刻中止它或放下它。但中断念头或放下念头并不是表示与它对抗,或者尝试抛掉它,而只是意味着不去理会它。假如你无法得到任何禅修的进境,最大的原因就是你不能放下或行舍。当你非常专心于你所修行的法门时,或许会有妄念出现,这是很平常的,尤其是在初初学习的时候。然而不要让它干扰了你,在发现妄念后,应该使你更专注于你正在用功的方法上。


由妄念的产生而出现的问题有两种.;第一、你发现到这个念头,但你无法驱走它。你越想要赶它走,便会有越多的妄想生起来。第二、当你发现妄念时,已经太迟了。因为人正如坐在满载着散乱念头的车厢里,而这车厢已经越出了轨道。第一种现象就好像你在吃甜品时,一大群苍蝇围绕着你。如果你摆摆手赶他们,他们只是散开一下,然后又涌集回来。应付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去理会这些苍蝇,否则你将无法吃完你的东西。只要你把东西吃完,这些苍蝇就会自动的散去。第二种现象正如你骑在马上打瞌睡。结果在你没有觉察的情况下,马儿离开了道路,在四周溜和吃草。当你在精神上感到疲劳,或者肉体上感到虚弱时,你将无法意识到散乱的心。当你终于发觉了,可能已经是好几分钟以后的事情了。但是,你切莫因此而心烦意乱,因为焦急、担忧只会引起更多的杂念。与其为了打妄念浪费时间,不如放松心情,回到所用的方法上。


修行“舍”有好几个层次。第一个步骤是舍去你的过去和未来,而专注于现在,因为凡是妄念必定与过去和未来有关。这看起来似乎容易,其实不然。第二个步骤,我们更需要连现在这个时刻都舍弃。现在这一个时刻可分为两个部分:外在或外境,以及内在,内在又可以分为身体和内心。首先我们需要放下外境,因为所有念头都是外境与我们的官能接触而产生的。假如我们没有意识到任何外境的存在,我们很有可能根本不会产生念头。气候、车子、鸟儿、风、走过你面前的人发出的声音、光亮与黑暗、粗声的呼吸等等,所有这些外缘都会影响你,使你杂念丛生。既然我们无法在一个完全隔绝而无任何干扰的地方修禅,唯一的方法便是“舍”。即使你已经能够专心到只专注于你的身心,你还是会听到外面的声音的。然而,切勿对它们生气,你只需要在它们生起时,“舍”掉它们。


当你已经放下了外境,接下来的步骤是放下你自己。第一个阶段是舍去你的身体。很久以前,有一位禅师,由于打坐时经常感到昏沉或打瞌睡,为了要克服这个问题,他将自己的禅座安置在一个悬崖边缘的一块石头上。他知道只要他再昏沉,他将会头下脚上地跌下深谷。这样的人必定能够修持得很好,因为他能放得下自己的身体。假如他还是不能好好的修持的话,他是准备死去的。因此倘若你一直担忧着自己的身体,并意识到那些不舒适的感觉,如热、冷、背痛、脚疼和发痒等等,而你如果又是不断地想要去抓你的痒处,想换脚,想迁就你的身体,以减轻这些难受的感觉,那么你将无法进入好的禅境。有些人以为忘记身体比放下整个外境来得更容易,但是,不要去注意自己的身体,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事。当你觉得痒时,你越想忍耐,你会越加难受,如果你去搔一搔,则这个问题便很快解决了。然而这是错误的推理,因为一旦你开始搔痒以后,你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将会有痒的感觉,这种情形将持续下去。假如你只是不理会它,它便会慢慢地消失掉,而其他部位也不会再发痒了。处理疼痛的方法也是如此,当你感到膝盖痛时,不要使自己紧张,以致全身都似乎在发痛。你应该放松自己并隔绝痛的部位。你告诉自己:“只有我的膝盖疼痛,与其他部位无关。”接下来,你便去观察这个痛到底痛到什么程度,用这样的态度,你就不会再顾虑到你的身体。这将会使你感到更加的疼痛,但最后这些痛楚将会消失,过后你便能够很好地应用你修行的方法了。


假如你能够专心一致于你的方法上,结果你会忘了身体的存在,那时剩下的就只有你的“专注”了。当你只剩“专注”而没有外境和身体时,还是有一个“专注”的念头,最后一步是将这个“专注”的念头也舍掉,那即是连你的心也放下而达到心境统一的境界了。


参禅或修禅的方法有好几种。有一种普通的方法就是“参无事禅”,即是说以一种非常从容的态度来修行。那些应用这种方法修持的人似乎是一个坚定,始终一贯的行者,他们每天修行,整天修行。然而实际上,他们的修持是有缺漏的。这些行者在修行了一会儿,就会想:“啊!午餐的时间到了。”于是他们便停下来用午餐。用过午餐,他们会休息一会儿,然后再开始用功。忽然他们会想到:“这是我洗衣的时间了。”洗完了衣服,他们会感到有点疲累,所以他们就会休息一下,接着又是晚餐的时间到了,吃过晚餐,他们感到肚子有点胀,所以需要等一会儿,才能继续再用功。他们会再修行一段时间,然后你知道口罗,又是睡觉的时间了。第二天,他们会继续采用这种方法修行。他们连续这样地修行了十年八年,于是其他的人便会认为他们是经过长期锻炼的大修行人。他们也好像很稳定而有恒心,同时已经解脱了烦恼。


然而。事实上,这类的人可能修行了很多年,但他们依然与自己在开始修行时的境界是一样的,一点也没有进步。他们所以看来稳定和解除烦恼,是因为他们只有很少的事情好做,或做一些不重要的工作,并避免卷入或接触那些比较复杂的事物。


我曾经碰到这样的一个人,他告诉我:“当我用功时,我得到大自在,大解脱。”我就问他:“在当时,你不必担忧衣食,也不必去应付那些好争吵的人,是吗?”他回答:“这当然,我修行时,人们都供养我衣食,也没有人来和我吵架。”我又问:“那么,现在呢?”他告诉我他现在有很多烦恼,因为周围的环境已经不同了。我对他说:“假如你已经证得大解脱,那你现在为什么不能解除这些烦恼呢?”


实际上,类似这样的人,是不会解脱,不会开悟,也不会成为禅师的,他们只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浪费食物而已。


另外还有一种所谓的修行人,他们在一两天里非常精进修持,就好像他们的一生需要安全依靠这一次的修行一样。但是过了几天以后,他们就会感到非常的疲倦,头痛,他们的脚部和背部,也感到疼痛,还有就是他们整个身体也受到伤痛,致使他们无法坐起来。在这种时刻,他们会说:“开悟,或许不是那么容易的,我最好是先好好地休息,等到气力恢复了,我再回来修行吧。”当他们的身体已经痊愈,而感到已经好好地休息后,他们会再回来,以同样的方式修行。


然而,这类的修行者其实和上面所提到的是没有两样的。他们的修行是没有用处的。同样的,这种行者也经常被赞美为大修行人,他们投注了一生在修行上,却用了这种没有价值的方法。


第三种修行者会很好地记住佛陀的金言——修行要像调琴一般。琴要发出美妙的音乐,它的弦必须要调得不太松,也不能太紧,正如修行人,在用功时,不能太过松懈,或太过紧张。有些人以为这个观念是,一个人需要很勤奋地用功修行,直至他感到疲倦了,稍为休息,然后再继续用功。他们相信这种方法是适宜的中道法。但是,这也是没有用的,就好像在攀爬一条垂挂着的绳子,你很有精力地爬了一会儿,但你感到疲劳而休息一下;当就地休息时,你使自己滑回到原来的地方,这样做是不可能到达任何地方的。


这种修行人需要一个明师的指导,指示他们什么时候应该精进发愤,什么时候应该休息而不退回原处。比如一个人在修禅时,他听到了引磬声,他就会知道:“啊!时间到了,我应该是疲乏了,现在让我舒活舒活我的腿子。”就是在这种时刻,一个人需要一位高明的师父,手持着香板,利用逼拶、猛烈,甚至邪恶的手段,去喝责他,使他感觉到他是一个有能力及有用的人,但由于他的懈怠,所以他现在处于无用的状态。这种情况的出现,经常都是因为那些人总是趋向于容易原谅自己而有的,但在师父敏捷和果断的逼拶之下,他可能产生一种所谓的“大愤心”。这种情形使这个人有很深刻的出离心,厌恶自己的现况,而发下强烈的决心,发愤地用功。


辨别一个修行人是否进入所谓的“状况”而产生大疑情是非常重要的。在疑情未生起之前,师父会允许一个已经精疲力尽的行者休息,休息时间的长短则端视他疲倦的程度。然而,当他进入“状况”以后,师父会像驱赶一群牛羊而不让他们有停止的机会。当一个人的大疑情生起来的时候,除非他本来有高血压或严重的心脏病,不然不论他如何使劲地用功,对他的身体都不会有损害的,因为处于这种境界的人,他是完全与宇宙相应的,来自整个宇宙的力量,都可以注入他个人而融合为一。因此,在这个时刻,师父一定要逼驱行者不断地前进,前进,以期望能得“虚空粉碎”的“大爆炸”发生,或者至少也有一个较小的“爆炸”。


当然,对于那些利根如六祖惠能的修行者,这些都是没有需要的,他可以无师自通。但多数人在修行时都需要明师的指导,在明师的开导及辅助之下,一个人可以向前苦干下去,以致最后得到良好的成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