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中国总给外国人“送钱”?

2016-11-01 商业小道消息

一直以来,“美日”两国通常是,我国网民心中“狼狈为奸”的代名词。然而在今年,菲律宾也“被加入”了这一队伍,三国凑成了“中国网络版轴心国”。

原因众所周知,“南海问题”的发生,让菲律宾成了中国网民的敌人。不过,还没等吃瓜群众抵制菲律宾热乎呢,菲律宾又与我国交好起来,中方也给予了菲方大量资金援助。

这一行为遭到不少网友议论,吐槽中国总是搞对外援助,甚至还给菲律宾这种国家,真不值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外交方面,中国总要做“散财童子”呢?

今天,就来说说,中国的“散财外交史”。

老子祖上也曾阔过

一般来讲,在老百姓眼里,我国外交有且只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礼貌霸气有智慧”模式,常见于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但又基本不实的外交段子。此类段子的套路多为:万众瞩目的外交场合下,不怀好意的老外刁难中方人员,现场一片沉默,中方人员不卑不亢地机智应答,打动了所有人,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群众无不流下骄傲自豪的泪水。

其中,“周恩来妙答外国记者妓女问题,邓小平巧驳菲方总统领土争端”这两个段子,书写了“民间版中国外交史”上最精彩辉煌的一章。

另一种是“土豪有钱撒撒撒”模式,也就是官方所谓的“对外援助/对外投资”。自建国以来,我国在“非洲兄弟”、“拉美同志”和“俄朝战友”等国的身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既有让人感觉物有所值的“被抬进联合国”与“各国资源买买买”;也有令人不快的“喂白眼狼”,例如“巩固中朝友谊,深化中朝合作”、“巨额投资委内瑞拉”......

但总的来说,在平民心中,跟回报比,中国的付出简直太多了。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外交方面,总干这种“亏本买卖”呢?

本着“不妄议中央”的原则,我们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脑洞下可能的解释。毕竟,思维观念这类东西,也要符合“牛顿第一基(guan)本(xing)法(lv)”啊! 

严格说,中国古代并没真正的外交。(请沉默3s)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天朝上国,所有东西都属于皇帝,别人别国别想被中国平等对待!外国人啊,只有朝拜上贡的份儿好嘛?!!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生活在东亚大陆上。是的,他们就是中国人的老祖宗。他们坚信着一个公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然他们东没占过日本;西没有过印度;南没跨过爪哇;北没超过西伯利亚,但这并不妨碍老祖宗们充满谜之自信,坚信世界绕着中国转。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东亚地区始终贯彻坚持“一超无强”的基本格局不动摇。华夏民族自诞生起,就处于绝对优势,让周边小国望尘莫及。

接着,就慢慢形成了“华夷秩序”的观念。打个比方,世界(虽然只局限在东亚)就像太阳系,中国是太阳,“文明之光”以中国为中心普照四方,离“太阳”越远、处于边缘地带的其他民族,就是没文化、不懂人事,跟禽兽一样的蛮夷。

所以,对外国人来讲,即便你没投胎到中国,但只要你仰慕中华文化,并努力学习它,你就能成为中国人。如果你做得足够好,得到众人认可,那你就是中华文化的同义词。这就是古人心中理想的“ISO9001国际体系”。

也因此,在外交上,中国和周边小国逐渐形成了“朝贡体系”——外国定期向中国朝拜、贡献方物。虽然具体而言有些混乱,有的区域民族一会儿“被羁縻”,也就是“成为少数民族,加入中国大家庭”;一会儿又成“独立藩属”,也就是“摘掉少数民族的帽子,脱离中国大家庭”。但无论从属还是独立,中国永远是你的老大哥。

“朝贡体系”建成这几千年也没干什么别的,大概三件事。

第一,确立了“君权中国授”的基本原则。外国国王的统治合法性源于中国朝廷的册封。

第二,把“奉中国为正朔”列入外国“基本法”。中国农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中文是通商交流语言。

第三,就是我们知道的“向中国皇帝履行臣下义务”。比如皇帝生日、娶妻等,都得像中国表示表示。在重大问题上,要唯中国马首是瞻。

如果说还有什么成绩那就是藩属一律不得抗旨,这对“华夷秩序”的延续有很大关系,很惭愧,就做了这点微小的贡献。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古代国际体系,对中国来说真的很好吗?

我们中国人最讲排场了

对王公贵胄而言,“朝贡”很难说是坏是好。坏的方面是,有点打肿脸充胖子。“朝贡朝贡”字面上看,很容易理解成类似“交保护费”的关系,但实际上古中国倒贴很多。

朝贡体系中,中国始终奉行“怀柔远人”的政治政策和“薄来厚往”的经济原则,也就是政策上好好对待蛮子们,多给他们点钱。

好的方面是,从中得到好处的小国们,按理说可以尊你敬你,把你当大哥,不会给中国朝廷找麻烦,威胁其统治,自觉遵守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除贸易上能获得关税等好处外,还能清楚告诉老百姓,看!你生活在一个万国拥戴的国家,何等幸福啊!

对老百姓来说,如果你没强烈的自豪感,也没机会进入体制内,这事儿基本上可以视为弊大于利,因为外国朝贡半天,又跟多数人没屁关系,而且在这事儿上花的钱、出的力,还都得老百姓来承担。

就拿古代顶级外交盛事——“万国来朝”为线索,咱们来具体看看“朝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万国来朝”一词较早见于《隋书·音乐志》,它意味着“威武霸气!祖国强大有希望了”。隋炀帝期间,“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弹弦擫管以上,一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

这话大概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万国来朝就跟开场春晚似的,全国的民间戏曲杂技艺人齐聚首都,为王公贵胄和外国友人献上饕餮盛宴般的表演。

传说中的大唐盛世更是如此,据唐代诗人樊珣的《忆长安·十月》描述,唐代的“万国来朝”阵仗更大,“忆长安,十月时,华清士马相驰,万国来朝汉阙,五陵共猎秦祠,昼夜歌钟不歇,山河四塞京师”。

到后来,朝廷不仅会把你的“京师N日游”整得多姿多彩,就连来去行程也会照顾好。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曾提到,于阗国(新疆地区)的使者每次到开封时,都会被官府当成贵宾,隆重接待,沿途有驿站官吏照顾,一家老小连吃带玩的,好不快活。如果路上再遇到劫匪,那比中彩票还幸运,因为中国官方会给你高额赔偿,简直一本万利!

明朝时更用心了,成化年间(1465-1487)时,鉴于外国贡使抱怨有残羹冷炙、缺斤少两的现象,朝廷便大力整改,派礼部和光禄寺各派位官员巡查,务必做到酒菜保质保量,否则将薄待外宾之人叫去“喝茶”,以达到“庶使怀柔有道,而得外夷之欢心矣”的外交目的。

与清朝相比,历朝历代都图样图森破。清朝的外宾招待,那可是相当壮观,以乾隆时期最甚。毕竟不能给皇帝丢脸,要显示我天朝上国物阜民丰嘛!

例如进京路线,乾隆55年,安南国(今越南)国王派人来华入贡,清廷特意让外宾走山川雄秀、人物殷稠的“进京专用贡道”。贡道的沿途省份还会搞“市政突击工程”,也就是“将道路、桥梁、途间屋宇,俱为修葺粉饰;甚至路旁枯木皆行伐去...”。

又比如观看节目,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时,乾隆帝让手下专门编了一出名为《四海升平》的昆剧。大概讲了个八方神仙各显神通,尽献宝物给皇帝的故事。外国人看不懂这个不要紧,还有“烟花大会”来救场。据斯当东(马嘎尔尼的副使)的日记记载,“大清皇家烟火秀”着实伟大壮观,令人见所未见。

有学者就认为,这是一种帝国礼仪,清廷通过绽放烟花的方式,把帝国的万丈光辉浓缩在北京的暗夜,让贡使们不觉产生“好顶赞威武有希望,大清皇帝亚克西”的感觉,从而增加对天朝的向心力。

叫中国爸爸就给你钱

说完面上的,再讲讲里头的。

事实上,“利益”二字应该在“朝贡体系”中占比最大,使团总乐意往中国跑,99%是因为能从中国获得大量实际好处。

正如上文所说,为了彰显泱泱大国的雄厚实力,以及收买人心,中国施行了“薄来厚往”的原则。一般来说,藩属国进贡后,中国会按照贡品市场价格的8~10倍给予赏赐,也可以看成中国朝廷拿8~10倍的钱来“购买贡品”。再加上贡品为藩属国土特产,本来就低于中国市价,外国人实在是赚翻了!

再加上明清时期,由于中国官方多数时间都实行海禁政策,不准自由贸易。这就造成了中国商品在海外市场稀缺,海外市场在国内稀缺的局面。而朝贡贸易可以合法获取中国商品,盈利颇丰。

所以,本着“有钱不赚王八蛋”的原则,心动不如行动,大声喊出取款密码“中国爸爸”,赶快来中国朝(zhuan)贡(qian)吧!

像是“靖难之变”,明成祖朱棣登基后,由于前来道贺的只有朝鲜等少数国家,明成祖便决定除了对朝鲜使臣厚加赏赐外,还派宦官黄俨去朝鲜行赏,赏赐朝鲜国王冠服一副,五色珊瑚旒珠并胆珠166颗,金事件一副共80件,金条13条,锦缎、纻丝、纱罗16匹,《元史》等书籍各一部。另外对王妃、王父也有赏赐。

其他国家看大明如此大手笔,渤泥、苏禄等国也就打着“瞻仰天子真容,忠诚大明万代”的旗号相继来朝,跑到中国捞钱来了。

又或“大清对安南友好政策”,清朝最初给安南国王的待遇是,锦、织金缎、织金纱、织金罗各8匹,纱12匹,缎、罗各18匹;贡使每人织金罗3匹,缎8匹,绢5匹,里绸2匹,布1匹;行人每人缎、罗各5匹,绢3匹;从人每人绢3匹,布8匹。

虽然我们也不清楚,这些绸啊缎啊换算成人民币后究竟价值几何,但大家也应该能体会到这不是笔小数目了。

好了,关于“中国传统特色外交”的内容,今天就暂时讲到这里。如果各位还想了解更多“万国来朝”的故事,那就请在一点资讯中订阅“万国来朝”频道吧~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华夷秩序”理念下的外交,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利于中国人形成开放、宽容的心态,容易导致盲目自大。在自己的地盘待久了,就自然而然地觉得天下唯我独尊,其他人都是垃圾,于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会接触外部世界。当你没钱了,也就没人再care你,你也就同时落后了。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张程

《“华夷秩序”论》何芳川

《什么是“怀柔远人”》 张隆溪

《万国来朝大戏:各朝皇帝的面子工程》 李夏恩

《万国来朝——面子、秩序与特权》 宋石男



商业小道消息,微信号:meyesou,由“野史秘辛”而来,一脉相承,关注商业社会的各种爆料八卦,侧重互联网、科技、娱乐和媒体圈:小道消息总能抄出一条近路来!


有爆料,有八卦,可加微信:mesouga或者直接留言,我们一起搞搞大的。涉及到版权请后台联系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