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月入一万五到手就八千!你的个税和社保有多重?

2017-05-26 新京报 商业小道消息

一位土豪朋友曾向小编吐槽,年收入100多万,但拿到手的只有一半多呀。


当时还嗤之以鼻:你们高收入人群就应该多为税收和社保做点儿贡献!


然而近日一张疑似为复旦大学老教授的薪酬单刷了屏,这位老教授“月入一万五,实际拿到手的只有八千”。作为一般工薪阶层,他能拿到手的工资也就才一半多。这引起了一众吃瓜群众的共鸣。


于是决定好好算算,个人缴纳的个税和五险一金究竟有多重?


先来看看这张工资单:


▲网络图:某复旦教授薪酬,应发金额和实发金额差距数千元


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名教授应发金额达到了15335元,为何实发金额只有8271元呢?原来,秘密在于被扣缴的个税和五险一金等七七八八。


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名教授代扣代缴的费用有多项,包括:养老金(1129.20元)、公积金(858元)、失业金(70.60元)、医疗金(282.30)——这几项传统的五险一金(不含补充公积金)的合计费用,达到了2340.1元,加上个税(781.7元),总计费用达到了3121.8元。


按照中国青年报的说法,这张薪酬单的所有者是在复旦大学有三十年教龄的老教授,还是上海市浦江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讲,个税和五险一金到底要缴多少?



━━━━━

不可承受之重?个税和社保要交多少


先来说下个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为3500/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税起征点)(这个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以下是不同的工资标准所对应的不同的税率,原则上是收入越高,缴税越多。



对于个税想说的是,已经有6年没有调整起征点了,对于调整3500元起征点的呼声日益强烈。而且业内人士也表示:个税已经沦为工资税。


相关部门对此的回应是,将会对个税进行综合调整,不过目前调整的方案和时间表尚杳无音讯。


接着再来谈谈五险一金。


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实际上,指的是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作为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保障。


“五险一金”并不是强制所有企业缴纳,而缴纳的企业中,也并非会上所有保险(如男员工可能没生育保险)。


如果五险一金都缴纳,则上交比例则可能高达2成(参见下图)。



▲来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各地实际缴纳基数以各地具体相关政策为准


在“五险一金”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能是最受关注的两项。以北京市为例,养老保险的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按照19%和8%的比例共同缴纳,而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则为单位10%、个人2%+3元(大病统筹,可选择)。


在此,要说的是,养老金的空账问题曾多次引发关注。


我们现在缴纳的养老保险实际是给已经退休的人发放了养老金,也就是说,等我们这一代人退休的时候,不知是否还能领到养老金。


由于我国采取“个人+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且出于刚建立起养老体系时老年人并没有个人账户积累、我国面临老龄化的冲击等原因,养老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此前,有报告称,“空账”的额度超过了4万亿。


下面来听听一般的工薪人士的说法吧:



━━━━━

新北漂:每10块钱工资要扣掉2块


“扣掉在三环边上跟人合租的房租钱两千五,只剩两千五的生活费。” 去年毕业的小黄说。


小黄几经辗转在今年年初进入了北京一家影视公司担任艺人经纪工作。此前,他一度觉得“养活自己绰绰有余。”


入职前,他跟公司谈好正式录用后的税前工资是六千五。然后发现还有试用期——这意味他试用期只能领到四千块钱。


在社保上,小黄所在的公司缴纳的是三险一金加个税,每个月要扣除1500元,占到了薪资整体的五分之一以上。


“转正之后,实发工资也只有五千左右。”他感概。


此外,由于北京对外来人口相对严格的入户政策,他觉得买房“不大可能”,索性就以租房为名,每个月都把公积金提出来。


尽管如此,他坦言,由于原先读书的时候大手大脚惯了,不时还要靠父母接济,有时候可能还多达数千元。


━━━━━

工作多年: 工资1万扣掉2千;工资3万扣掉1万。


“如果细算的话,比例真的不低啊。”当记者提出算一算五险一金的比例的时候,李红(化名)还是吓了一跳。


工资中显示,李红的应发工资为11460元,然而,他还要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在内的多项费用,合计高达近2000元。


“虽然社保是好事,但是比例是不是有点高呢?”李红吐槽。


直接看工资单吧:


▲某国企工资单,受访者提供


小编用北京五险一金及税后工资计算器算了一下,如果一个工薪阶层的月收入在3万元,那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2万元,要被扣掉1万元。


缴税+社保的比例是低还是高?看看国外的情况


实际情况来看,五险一金起到了保障生活的作用,其中“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更是被认为是企业“标配”,但不少受访者关心:这个比例是高还是低?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基础社会缴费比例并不是突出的高,不过,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保体系更为完善。


根据财政部官网介绍的《英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于两部分,一是由雇员、雇主共同缴纳的国民保险税(保障养老、失业和医疗等),2013年国民保险税的基本税率为雇员缴纳11%,雇主缴纳12.8%。从2011-2012财政年度起税率将提高至雇员缴纳12%,雇主缴纳13.8%——对比来看,我国的个人缴费比例是8%(养老)2%(医疗)+0.2%失业相差并不大。


不过,英国方面有着历史悠久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险上,“三支柱“——基本保险、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市场三块非常完善——对比来看,我国目前则是主要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其他两块相对欠缺。


美国而言,根据财新网2016年的《如何借鉴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它有一个“复合养老计划”(OASDI计划),以工薪税(payroll tax)的形式来筹资,它由雇主及其雇员各缴付一半的税金。


自从1990年以来,OASDI总税率一直固定为12.4%,雇员与雇主各缴付6.2%(2011年,个人降低比例下调至4.2%,雇主比例未降低)。


官方总体思想:企业减少点负担,职工多拿点现金


需要要强调的是,对于降低养老保险的呼声,有关方面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作出回应。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称,“如果一个职工工资条上一个月收入是8000块钱,他到手的收入实际上不到5000块钱,3000块钱都缴纳“五险一金”了。 “


据新华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对此表示,去年就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实际上已经下调了它的缴存比例。


他说:“当然,‘五险一金’从总体上看还是有适当调整的空间,各地情况不同。我前面已经说了,社会保障基金是充裕的,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框架下,可以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阶段性地、适当地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是可以做的。”


他表示:“总的是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


说到个税,真是很多北上广深上班族的心头疼,每次看到工资单都心里滴血。当然了,对于个税的问题,国家也常常表决心,又是财政部专设个人所得税处,又是可以用商业保险抵个税,但是自2011年实施的个税免征额为3500元开始,如今已经过去六年多了,个税改革一直未见实质性的进展,到底是为什么呢?





面对蹭蹭上涨的物价、房价,个税免征额能不能也上调点?家庭负担重,可不可以也像国外那样实行家庭制?你看,人家美国都将家庭个税的起征点上调了。


还有好多人问该如何避税。犯法违规的事情,不会说,就说说高管如何通过企业避税。                                      

 2%的人贡献了万亿个税


全中国缴纳个税总人数有多少呢?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曾表示:现在中国交个税人数2800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2%。


才这么点人?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全国人人都在交个税呢?难道老百姓眼中的世界和领导眼中的世界不是一个世界?


可就是这2%的力量,却让全国个税收入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2016年我国个税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2016年,上海以1482.7亿元的个税收入位居榜首,北京以1428.15亿元紧随其后。京沪以千亿元的个税收入领先全国,四大一线城市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四成左右。


正是城市里的上班族们贡献了全国绝大部分个税。纳税人真是实至名归。


“工薪阶层收割机”


但是“纳税人”三个字好沉重。猫哥也是上班族之一,森森感觉到艰辛。个税不但没有起到真正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反而让其渐渐沦为“工薪税”。


我们快速浏览一下,到底个税包括哪些税,以及这些税的税率是多少?


我们可以发现以工薪为主的劳动所得个税最高45%税率远远高于资本所得20%的个税税率。


而大家都知道,哪个有钱人是靠工资的,都是靠资本。但人家赚大钱交的税率,比咱们搬砖的上班族交的税率却低得多。


更何况,由于我国征税能力不足,无法查证现金交易、灰色收入、隐性收入,很多人挣得盆满钵满,但税务局一般很难掌握,所以可以正大光明的“偷税、漏税”。反而辛苦上班的工薪阶层,因为收入极其透明,成为个税缴纳主力军。


这也导致了在中国,上班族成了纳个税的主力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闫坤在《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热点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一文中引述有关统计称,近年来工薪收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比在65%左右。


而美国个人所得税的70%左右来自10%的高收入者。


个税非但没有调节收入差距,然而成了工薪阶层的“专属税”。说好的调节收入差距共同富裕呢?


上有老下有小可不减免


这一切还是源于个税税制设计的不合理。


即使是中美两国,个税标准也相差甚多。


因为我们不实行家庭(夫妻联合)申报纳税,而是以个人作为纳税单位,这使得上有老下有小的上班族们更加苦不堪言。


同时从事建筑、销售、出版等行业的劳动者,他们并非每月都能得到固定劳务报酬,而把一次性劳务报酬按一个月所得计税,显然也不太合理 。


举个例子:小明暑期给一家日报社打工一个月,赚到了3000元的工资,并缴纳了440元的个人所得税(注:一次性劳务报酬的税率为20%,其中不满4000元的,应减去800元作为税基)。


但是在其他月份,小明并没有收入。也就是说分摊到全年,小明月均收入低于300元,但按照中国现行的个税制度,也就是月收入300元以下也要纳所得税。


制度性的避税


没有任何避税途径的上班族只能乖乖交税,当然,也有合法的避税途径。


那就是通过企业所得税,把消费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中作为费用扣除。


以上可以看出,同样的车辆同样的使用时间,如果以企业名义购买,那么单是所抵扣的税费就使得总成本减少近10万元。


如果再去计算上少缴的个人所得税,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规定:“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那么股东由于使用公司车辆减少的成本计入股息红利,平均每年要缴纳294000/10*20%(股息红利的个人所得税税率)=5880元,十年合计58800元。两项合计避税157800元,占总成本294000的53.67%。


也就是说由于该股东使用公司车辆而没有将该笔费用计入分红,比与其同样收入自费买车的人要节约157800元税款,占车辆成本与使用费用合计的53.67%。


把消费计入企业成本,通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行抵扣和税前扣除,同时避了相应个人所得税。所以全国缴纳个税人数不到3000万,其中超过12万自主申报的不到200万,不是因为个税起征点高导致纳税人数太少,而是可以把开支都算在企业成本中避税了。


所以,当你看到哪个大老板号称只拿年薪1元时,千万不要说他是高风亮节,人家很精明,做企业不容易,能省则省。


当然,最厉害的是《人民的名义》里的那些人,他们有纳税人养着,基本工资不高,福利和补贴却不少,连税都不用交几个。

    


商业小道消息,微信号:meyesou,关注商业社会的各种爆料八卦,侧重互联网、科技、娱乐和媒体圈:小道消息总能抄出一条近路来!


有爆料,有八卦,可加微信:mesouga或者直接留言,我们一起搞搞大的。涉及到版权请后台联系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