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改革开放即将迎来40周年之际出现的(这一)逆转,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前不久,在香港发布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其GDP首次被深圳超过后(深圳官方随后称,按去年平均汇率算仍落后香港),《日本经济新闻》作出这样的评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近40年来,这座城市一直处于快速变化的中心。它有过很多称号,比如“世界工厂”“仿冒商品之都”等,如今更多是“中国硅谷”“创新中心”。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日本企业是重要参与者,而日本也一直有紧盯中国进行研究的传统。《环球时报》记者发现,眼下,日本政界、经济界、文化界正兴起一股“深圳热”。
政治家口中的“沸腾城市”
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位于东京的“秋叶原”是世界第一电器街,并一直引以为豪。但近来有日本媒体发现,深圳“华强北”电器街规模是秋叶原的30倍!而且,秋叶原主推“20世纪产品”,华强北销售“21世纪产品”;光顾秋叶原的主要是普通游客,华强北的顾客则来自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一时间,以前连深圳的“圳”都不知怎么读的日本人,开始对这座中国城市产生强烈兴趣。
实际上,华为、比亚迪、大疆……当这些品牌频繁出现在日本媒体上,走入日本社会时,很多日本人就开始好奇:它们来自哪里?这也让深圳这个以前在日本鲜为人知的城市,逐渐成为日本各界最为熟悉的地名之一,包括日本政界。
2016年8月,日本自民党IT战略特命委员长、众议院议员平井卓也和众议院议员平将明及众议院议员福田峰之等人,组团前往深圳考察。他们在深圳体验创业创新环境,亲自操作无人机,对深圳的发展惊叹不已。
时隔一年多,日本内阁府副大臣、众议院议员越智隆雄访问深圳后感叹说:“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高铁、无人机,我在深圳已经深刻感受到‘中国的现在’,我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重大变化。深圳之行让我感觉到,是应该认真考虑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时候了。”他形容深圳时说:“硅谷的3个月,是深圳的两个星期。深圳是一座‘沸腾的城市’,是快速进化的创新生态系统的象征。”
2018年1月,日本前经济产业副大臣、自民党人工智能未来社会经济战略总部事务局长、众议院议员山际大志郎,在东京公开发表演讲称,日本必须与中国联合起来。现在,中国的深圳已经以超越美国硅谷的势头,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创新根据地。日本不能老想着与中国争,而是要想着如何与中国联合。
企业家心中的“梦想之都”
通过深圳,日本政界人士开始从意识层面重新认识中国和中日关系。实际上,很多日本企业家更超前,已经跨越在深圳投资办厂的阶段,选择直接在深圳融资。为了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推介深圳,笔者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专门出版了一本“深圳特刊”,其中就介绍了四家日本公司到深圳融资上市的经过。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对外招商引资的深圳,如今已经可以扶助日本企业融资上市,拓展出一条全新的经济发展之路。
采访这四家赴深圳上市的日本企业负责人时,他们对于深圳有着让人震撼的感受。被称为“日本自动售货机创新之父”的株式会社V-Sync社长井部孝也说,就像“梦想都市”这个代名词一样,深圳的确是企业发展的梦想之地。“在深圳,我能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发展动力。深圳有着全新的商业环境,来自日本的我们,想要在中国这艘经济大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成为深圳的‘合伙人’”。
在日本全国设置了107个太阳能发电站的Century Energy株式会社,是日本顶尖的能源企业。社长山中正谈到为何选择在深圳融资上市时说,深圳发展得非常快、非常独特,规划特别好,这一点和中国其他的发达城市不一样。比如深圳和上海都是发达城市,但上海是一个现代和过去相融合的城市,稍走几步就能进入旧时街景,而深圳完全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都市,几乎看不到农田,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从零开始建立起来的都市。如此高效率的建设和发展,是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
山中正认为,深圳将超过世界其他城市,最终成为全球资本集中地。如果可再生能源事业能够吸收到这些资本,发展前景将无可限量,这也是企业选择在深圳上市的主要原因。山中正考虑将来以同样的发展计划,通过深圳向东南亚推进太阳能发电事业。
日本动漫界“新星”、株式会社AICRIGHTS社长大村安孝评价说,深圳对未来充满热情,对发展充满期待。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经也有过这些东西,但如今已经看不到了。他觉得深圳的魅力就在于此。
日本新概念公寓的旗手、承包驻日美军公寓开发的Symbolic City 株式会社,也选择在深圳上市融资。谈到原因,社长平田知良表示,深圳是一座高速发展的城市,来自世界各国的很多创业者在深圳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它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经济特区。“我们在深圳感觉到无比自由,这让人充满力量。”
在与日本企业家交流中,《环球时报》记者感觉到,他们对于深圳的深刻感受,源于一种全新的“深圳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包括创新、自由、希望、激情……而这些,是如今日本最缺乏的。
媒体人眼中的“创新之地”
长期关注深圳的日本媒体,更喜欢将深圳与美国硅谷相提并论。而最近,日本媒体甚至认为深圳已经超越硅谷。
今年1月,日本记者中山淳史写了一篇题为“中美IT‘双城记’”的文章,称自己时隔20年去深圳,华强北的繁荣、当地独角兽企业之多让他吃惊。这让他想起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双城记》,“如果将美国的硅谷和中国的深圳比作法国革命爆发前夜的巴黎和伦敦,硅谷相当于结束了市民革命的伦敦,深圳则如同等待法国革命的巴黎”。
今年2月,日本《现代周刊》副主编近藤大介考察深圳后撰文称,深圳已经拥有从“一维”到“三维”的全方位产品,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深圳已经超越硅谷。近藤大介说的一维商品指的是可以看作“点性商品”的智能手机,如果将“点”延展为“线”,就是“会奔跑的智能机器”,即“二维商品”——电动汽车及无人驾驶汽车。现在,深圳的公共汽车已替换成“电动巴士”,1万多辆燃油出租车也换成了电动车。去年12月,无人巴士驾驶实验项目正式启动。
如果再从二维延展到三维,那么“会奔跑的智能机器”将变成“会飞的智能机器”,即无人机。目前,在商用无人机领域,深圳的大疆创新占有全球7成市场份额。近藤大介认为,如果20世纪是二维的“汽车的时代”,那么21世纪可能是三维的“无人机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的引领者,既不是美国、欧洲,也不是日本,而是中国。
通过深圳之行,近藤大介意识到,一维的华为智能手机、二维的比亚迪电动汽车、三维的大疆无人机有共同之处:深圳企业能够大规模制造出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成品,而日本企业只能成为外包商制造零部件。而且,这一情况已成既定事实。
回想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放之初,日企在中国投资设厂,日本是生产销售的总公司,中国是提供零部件的外包公司。这种“日本在上,中国在下”的关系持续了几十年,竟然在不知不觉间逆转了。
日本的追赶计划
对于深圳体现出来的“中国速度”,日本政府已经深感危机,并迅速制定应对方针。2018年2月,日本召开以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为议长的“技术革新战略调整会议”。日本政府将以6个月为期,出台包含具体行动计划在内的“综合技术革新战略”,以追赶深圳的步伐。
对于日本民众来说,了解深圳主要是通过各种民间交流。由日本新华侨通讯社每年承办的“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日本分站赛”,是日本民众了解深圳的窗口之一。今年3月,在第二届国际赛日本分站赛上,参赛的日本团队已经占20%。当他们在深圳看到,去年获奖的团队一年之内已经落户深圳,并建成了厂房与生产线开始生产时,非常惊讶。“实验室的科研项目,能在一年内转化成实际产品并推向市场,这种事情在日本不可能发生,只有深圳做得到!”
深圳,正在通过举世瞩目的成绩,将“深圳印象”潜移默化送入日本各行各业各种人群的头脑中。以前,《环球时报》记者向日本朋友提起深圳,他们最多的问题是“深圳在哪”“深圳的‘圳’字怎么写”,如今最多的问题却是:“那里又弄出了什么新东西?”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 丰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