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来百万年薪抢人,券商HR要卷死谁?

纪易繁 金融老编辑 2022-09-23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纪易繁,经授权转载自金融八卦女频道(ID:baguanvpindao)


券商百万年薪抢人仿佛已经不是新闻了,每隔几年就会上演一轮。

有人会说这不会是噱头吧,真的假的?负责任地告诉你,百万年薪必须是真的,虽然你能不能拿到不一定,反正有人能拿到。

不过仔细分析下会发现,这事儿也没那么简单。

2008年抢的是券商经纪人,因为在股灾受伤的股民纷纷退出股市,原本躺赚等人上门的经纪业务也得开始靠经纪人出门揽客了。


2020年抢REITs的承揽和承做人才,因为当年8月,境内公募REITs产品开始加速,又一个巨大的资产赛道在国内的落地,怎能不欣喜?怎能不抢人?

半年前左右还有月薪4万也招不到人的争抢量化交易人才,想必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吧?但事实是真的是招不到人!我身边有很多在招量化人才的HR和猎头朋友,每两周就让我帮他们在朋友圈发帖招人,开出的价码远远比下面这个招聘帖子里的要高不少,但依旧是招了3个月没有人入选。


其实券商抢人一直以来都是和资产大类的切换强相关的。2012年的城投债,2013年的“非标”,2014年的债券,再到2015年的股票和2016年的CTA基金,没有一次不热热闹闹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百万年薪抢的都是啥人?/

这一次打着“百万年薪”旗号来抢人的是券商的FOF基金研究员。我们来看看要求和开出的薪资到底是不是真的。


好吧,承认有被馋到,而且要求的工作年限并不高,1-2年就行,足见其求贤若渴的程度。

按理说正常的券商或基金研究员,刚工作一两年的能达到百万年薪的一半都是奢侈,究竟这个岗位有什么特别之处、需要怎样不寻常的背景或技能,竟然敢开出如此高价?

需求侧的旺盛往往反映了供给侧的稀缺,优秀的FOF人才向来不好找到,不仅需要聪明能干,还需要涉猎广泛,不仅需要有体力脑力,还需要有阅历经历。

在分析为什么FOF人才难觅之前,我们先看看FOF具体是什么:
FOF的全称是Fund of Funds,顾名思义,它是一个投资其他基金的基金。换句话说,一般的基金投资的是某一个标的,或者说某一家企业(的股权或债券),而FOF并不直接投资企业,而是投资那些投企业的基金。
所以对于FOF来说,它的投资组合是由一堆由其他投资经理投出的基金所构成的,选择什么风格的投资经理或者什么风格的基金组合是FOF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FOF的投资经理就不需要去看每一支基金具体投出的公司到底质地如何。

为什么FOF研究员不好找?简单说,因为啥都要懂一点。


FOF跨的领域很广,宏观、中观、微观都要涉及。

从大类资产配置,到基金量化选择,再到微观公司判断,一个资深的FOF投资经理需要在各种投资大类里广泛涉猎,对各个行业甚至各个典型公司、各类基金的投资风格、各种投资逻辑都要略懂,才能做出基金之间的权衡。

至于辅助FOF投资经理的FOF研究员,最主要的就是要对市面上的公募基金产品如数家珍。

这并不容易,因为基金本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不同基金的收益情况、投资策略、主要仓位、投资风格都千差万别——这里面既包含了定性分析又包括了定量判断,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是极高的。

/ 圈到一批投资客的钱 /

事实上,每当“新潮”的投资品种出来一定会有一波蜂拥而至的投机客。

当年的REITs是这样,现在的FOF也是。尤其是这种在美欧等发达市场已经成熟的品种在国内一旦放开,就意味着有了新的赚大钱机会。

FOF能不能帮投资客赚到钱不好说,但肯定能圈到一批投资客的钱。从2017年首批6只公募的FOF产品正式发行到现在,四年间公募FOF的募资规模已经突破千亿。

所以,现在为什么是FOF呢?

先别急着想答案,听完把基本原理分析一下,再作答不迟。

从资本的角度来讲,它可以有三种花钱的方式:
1.它可以直接去投资一家公司——高风险、高收益2.也可以把钱放在VC、PE、二级市场基金里,交给专门管理钱的专业投资人GP或基金经理去投资它指定的行业或阶段——中风险、中收益3.还可以把钱放在FOF基金里,让FOF投资基金经理去投资那些投资于不同行业、公司、阶段的VC、PE或二级市场基金——低风险、低收益
换做是你,如果你手握10亿资金,你会如何做?


同样也是有三种情况:
1.如果现在市场上到处是10年前或5年前的腾讯、阿里、 美团这样的标的在嗷嗷待哺,你可能直接就用这资金冲向它们了(如果你判断力还不错的话)2.如果你非常看好某个或某几个赛道/行业,但是不知道谁会最终跑出来成为龙头,你可能就把这钱交给GP去管了,让他们按照你的要求去对每个公司多调研、多了解、认为好的就多投一点,认为风险高的就少投一点3.如果你完全看不到这个市场里有任何优质的资产或是你比较笃定的好的赛道,那么这个时候你的想法大概是,都投一点,都不要错过,反正不知道哪个行业或哪个企业能行——相当于买了个大盘。
用第三种策略来形容FOF并不完全准确,但是大概可以感受出个逻辑,就是当市场上的确定性好的机会真的所剩无几时,或者你追求的是低风险(分散风险)、稳定收益时,FOF大概是你比较好的选择。

FOF看上去是在选投资经理就好,避免了繁琐的企业分析和公司尽调过程,看上去是分散风险的低风险策略,但你以为低风险的策略就比较容易?错,看似越简单的往往越难做。

除此之外,好的资产也确实所剩无几,或者难以明辨。反正我是没有这种坚如磐石的判断,你们如果有,评论区各路投资大神们麻烦秀一下高见!


/ 要不要奔赴“百万年薪”?/

我有一个已经年薪接近百万在某知名基金做投研的朋友,最近每天都会接到3-4个金融猎头的电话,开出了比他现在高50%的价码,让他去某券商做FOF研究员。对于已经基数不小的他,50%的薪资涨幅不是个小数目,让他能在房贷压力下过得舒服很多。

所以,最近的某一天晚上,他非常慎重地约了我们几个平日里经常一起聊投资的朋友在同一个饭局上,真诚地向我们小伙伴发问,他要不要接受这个工作邀请。

经过我们最终6-7个人的一整晚的辩论,我们得出的结论大致如下:

很多职业路径规划师会把金融投资行业的爬坡路径总结成:

投行/咨询/四大—> PE/VC—>FOF

这么乍一看,似乎FoF处于投资食物链的顶端。但这个结论实际非常危险,似乎他在告诉年轻人,早日FOF早上岸,但我们一群深处在投资行业(包括一级二级、买方卖方、私募公募)水深火热中的小伙伴,本着真心为他好真心换位思考的角度去分析这个事儿,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首先刚才那个爬升逻辑是:先在诸如投行/咨询/四大这样的卖方机构练就出扎实的财务功底、PPT技能、极强的抗压能力后再去PE/VC这样的投资机构积累投资的实践经验、完成一个募投管退的闭环,最后再到FOF,因为FOF关注的重点更多在于资产配置、选“赛道”(基金)、选“骑手”(基金管理人)上,需要有前面的扎实基础做铺垫才能练就狠辣的眼光。

从刚才说的那一条“投行/咨询/四大—> PE/VC—>FOF”路径来看,FOF可能更适合作为职业路径的终点(甚至整个投资事业都更适合作为职业路径的终点)。

投资,尤其是当需要了解的知识面极为宽的时候,就需要见证过大风大浪的投资界变迁、经历过一个个基金经理从神坛的跌落、一支支明星基金的暴雷、分析过一轮轮行业的兴替、一次次宏观政策的调整周期,方能在纷纭的资产类别、行业迷雾和人性转变中有一丝笃定,否则永远无法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策略,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被事件、形势、人、政策牵着鼻子走。

所谓“FOF,得体系者得天下”。

如果没有扎实的金融、财务模型功底、长期深耕某一行业甚至某一公司的系统分析调研方法论、以及几个亲身参与过的真金白银且透露出人性弱点的投资闭环,要如何得到这样的体系呢?年轻人还是多历练一些真枪实弹的实战经验和到哪里都能一展才华的基础财务功底吧。

结论:作为一个30出头的青年人,目前对于FOF的选择,可以缓缓。

从REITs到FOF,政策大礼包一来就开始疯狂招人、堆产品、给市场制造繁荣假象、给金融民工制造暴富假象,然后快速暴雷、快速垮塌,给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阵痛与失望,然后积极寻找下一个政策入口和资产风口,卷土重来。这样的故事熟悉否?

金融机构的HR向来是最会制造内卷焦虑和阶级焦虑的,动不动就拿百万年薪说事儿,动不动就要去名校门口搬个小板凳。真正百万年薪了的有几个,还不都是被平均的人前光鲜。

在券商、基金行业,30多岁年薪千万也从来不是天方夜谭,从明星基金经理到明星分析师不一而足。但是真正拿到这样酬劳的又有多少个这样的人中龙凤?


要想拿年薪后面的0吓唬人,往高了说还有一年5000万年薪的真实存在,这就是某头部二级量化交易员的真实人生。拿到这样的年终奖不需要你是什么合伙人,只要你的模型确实跑得赢确实赚到了钱,那么你理应拿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先看看笔试第一题:……


其实,FOF的本质其实就像一家消费品企业找了一个OEM代工厂做贴牌的产品一样——我就是个牌子,我自己本无产品,但是我通过投资其他基金,我就攒出了一个叫FOF的产品。

从这个本质上看,FOF的门槛可以很低,FOF的天花板可以很高。

其实,任何金融行业的细分领域一样,想要赚到钱必须先让资本赚到钱——这永远是一件难事,无论在哪里,无论用何种方法。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金融八卦女频道(ID:baguanvpindao),作者纪易繁。


也许你还想看:



【公众后台输入关键词查看相关内容】

考试表 | PPT | Excel | CFA必过 | 月薪 | 自律

离职 | 北上广 | 麦肯锡 | 三十 | 金融人

金融街 | 投行 | 银行人 | 投行女




老编辑个人交流微信laobianji06,欢迎添加撩我。




欢迎更多个人、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注明“老编辑部”

文中图片来自视频、采访、新闻、影视剧截图以及网络,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金融老编辑立即删除。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