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独家|卓越型卧底和北京瘫线人,哪份工吸引你多些?
2016第五届香港主题电影展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驻京办)与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合办,香港导演林岭东、杜琪峰联合策展,将于大连、济南、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武汉 8个城市巡展。
我们接下来会陆续公布本次影展各站片单、具体时间及票务信息,请密切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及微信。
目前,济南站已经开票,当地观众可到百老汇官方售票网站、APP、影院票台及微票儿格瓦拉购买。
更多信息参见:
文章原名:《卧底·线人·二五仔》
原载于
《江湖路冷——香港黑帮电影研究》
香港黑帮电影的类型,由七十年代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堂口角力中由小子变英雄的传奇、城市恶棍肆虐下地区势力如何为自保而组成帮会、有勇有谋的大佬豪情义气地为维护帮规而出击。到七十年代末,黑白世界之间的界限渐趋模糊,卧底、线人的电影如《行规》(1981)、《边缘人》(1981)等渐次出现,不单把故事剧情围绕着卧底、线人发展,更放大描写活在边缘世界的心理压力和磨心状态。
本来编剧把卧底或线人写进剧本只为推动剧情、建立矛盾的工具,但到今天,以卧底和出卖为题材的香港电影可称为只此一家、自成一派的类型或次类型。无论是黑与白结成热血兄弟共同进退,或为求自保不择手段,许许多度的就地取材,推陈出新,都足证这种黑帮片衍生的类型发展至今,已自成体系,既有很清晰的演进脉络,亦有很扎实的编剧策略和独创的艺术风格。
「卧底电影」和「线人电影」可说是代代有奇葩的香港特产。
本文主要就港片中的「卧底」和「线人」角色作对比研究,从角色设计和编导策略审视一下这些电影如何由黑帮片作基础吸取养分,又另辟蹊径,称为有分量的「次类型」。
警察的卧底,有其类近外国电影里的间谍的一面。
间谍常要掩饰真正身份混入敌方阵营收取情报,卧底亦一样。但间谍的敌方是另一政治体系,大多牵涉国际政治。而卧底的敌方则是犯罪集团,往往不涉及国防政治。卧底警察要混入犯罪集团,取得敌方信任,甚至要在行为上与一般古惑仔无异,以期完成击破贼党的任务。而卧底无论和犯罪集团成员建立了多少感情,其最终目标却是利用这种信任和感情,以帮助警方拘捕对方,假如纯从个人情义角度,可以说卧底注定要「背叛」、「出卖」其潜伏的犯罪集团;只不过从观众的角度看,这种「出卖」却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他有另一重「效忠」凌驾于这「出卖」之上。
卧底和线人虽然同样活在黑白道的边缘上,但卧底亦与线人有很大不同。
线人是为了钱或自身利益出卖自己帮会的人,但卧底却是背负重任的警务人员。所以线人一般在电影中都被写成黑道中的小角色,活像沟渠中的鼠辈,既得不到戏里同党的尊重,也少有得到戏外观众的同情;相反,卧底都蛮有冷面英雄或悲凉浪子的气度。
黑帮的边缘世界,早于七十年代已被写进电影,以卧底为剧情主线的经典作品很多,现选不同年代的五部片作近距离阅读比较:《四二六》(1977)、《边缘人》、《龙虎风云》(1987)、《龙在边缘》(1999)、《黑白道》(2006),试看不同导演和演员,如何随时代的转变,以不同故事手法去塑造卧底的角色。
《四二六》是林国祥、钟国仁等在七十年代末开拍的一系列黑社会「数目字电影」之一,写卧底张大文(白彪饰)潜入黑帮后,很快便凭其胆识和机智为帮会立功而上位,更击破「叔父」叛变的阴谋而取信于帮会「大佬」胜哥(刘丹饰),本来已胜券在握,孰料黑帮幕后黑手出现,揭穿张大文的卧底身份,在千钧一发之际,警察赶到,将黑社会核心分子一网成擒。
表面上426是卧底探员的编号,其实编导是借题发挥,目的在展示张大文如何在黑社会一路升至帮会「四二六」(三合会职位「双花红棍」的代号)的经过。影片刻意呈现三合会的入会仪式、不同堂口之间如何会面和讲数、帮会如何处置犯过的兄弟等。
典型的黑帮电影结构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大佬,识英雄重英雄地对待兄弟;而两堂口之间因利益关系而衍生内斗,义气兄弟联手歼灭敌人。《四二六》不同的是,这名新扎兄弟竟是一个警察。总的来看,张大文这个卧底真的不太冷,而且警方和帮会两面都讨好,不像后来的卧底身处夹缝,两面不是人。
《边缘人》
把卧底由白递变至黑写得最最悲凉和富宿命感的莫过于章国明的《边缘人》。
这次饰演卧底阿潮的艾迪,被塑造成命运极悲惨的悲剧英雄,身处穷街陋巷,众叛亲离,由脸上出现刀疤后,急转直下,公报私仇行劫珠宝行后便越陷越深,结局极震撼地在屋邨被民众用乱棍打死,暴力之中贯满愤懑和控诉,被誉为香港卧底片先锋作。
细看本片,其实片中还有另一个卧底亚泰(金兴贤饰),他在卧底期满的前一天,被警方枪伤,虽不致送命,却严重打击阿潮的自信,加深其对卧底身份的质疑。影片没描述阿潮在黑帮世界交朋结友,笔墨集中在两个卧底如何互相扶持。
卧底的角色再有突破要数林岭东的《龙虎风云》。
高秋(周润发饰)这角色一开始便入型入格地「劈酒」、「沟女」、捣乱,像透四肢发达、撩事斗非的古惑仔;但很快我们便知他是个醒目兼重情的卧底。
林岭东沿用黑帮片最「煞食」的「义气兄弟惺惺相惜」桥段,描写抢劫集团的阿虎(李修贤饰)因欣赏高秋的胆识而与他结成生死之交。高秋这角色之所以那么立体扎实,亦靠几个出色的配角衬托,其中「老差骨」江叔(孙越饰)和坏警官(孙耀扬饰)一弱一强的角色铺排,和女友阿红(吴家丽饰)的既爱又恨,都很有力地为高秋建立了「有得拣等于没得拣」的悲剧命运。
《龙虎风云》最为人乐道的当然是尾段南哥(方野饰)认定高秋为内鬼,用枪对准高秋的头时,阿虎仍相信高秋,反用枪指向南哥,而另一手下立时又拿枪指向阿虎。这场四人三枪一触即发的心理高潮,被塔伦天奴(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在《落水狗》(Reservoir Dogs,1992)中照单全收,再混合他招牌式的荒诞、演员神经质的演绎和张扬的暴力,惊心动魄全靠各人的演技和剪接的节奏感。
《落水狗》
不过虽然塔伦天奴摆明车马要向《龙虎风云》致敬,但在《落水狗》中饰演卧底橙先生(Mr Orange)的添罹夫(Tim Roth)身上,却完全找不到任何港式卧底的英雄味,一开始便被枪伤而全程取得白先生(Mr White,夏菲基图(Harvey Keitel)饰)的信任,到大哥大亲自出马表示凭他多年经验肯定橙先生是卧底时,便形成三枪互指的僵持局面,更甚者,最后全都荒谬地死掉。
到九十年代末,王晶编剧,霍耀良执导的《龙在边缘》又为古天乐度身订造了另一个卧底处境:追随一个表面上做正行生意、令警方抓不着痛脚的大佬!
故事的巧妙在于卧底王志成(古天乐饰)跟的大佬飞龙哥(刘德华饰)根本完全金盆洗手,改做正行,有贤妻(关秀媚饰)更有良母(鲍起静饰)-----那岂不是没故事好讲?
王晶的剧本厉害之处就是一方面描写观众惯见的义气为先,维系帮会团结的江湖大佬,但另一方面又出奇制胜地制造几个重新的惊喜。
首先是在古天乐和刘德华以外,另辟一条跟豹哥(黄秋生饰)的卧底线----尹天照饰演的白头文仿佛是《边缘人》艾迪的翻版,长期活在黑暗的酒帘和窄巷,身心疲惫,最后被全片最毒辣的文俊(谭耀文饰)害死。另一惊喜是刘德华作为过气大佬,本已被文俊打击的节节退败,整副身家都散掉,不料最后得以脱困,帮他干掉这个帮会叛徒的却竟是身边的卧底。如是者拐一个圈又回到传统黑帮片的轨道上;黑道兄弟比警察上司更重情重义,大佬视卧底为兄弟,一起对付帮会中的坏分子。
影片的开始好比一般卧底的结尾,假设传统卧底故事的情节已如期发生,卧底为大佬出生入死八年,早已成功取得大佬的信任。电影一开始的数分钟正是交代海生成功逮捕了大佬Dark(吴镇宇饰),并得以回复警员身份,获颁发英勇勋章。故事由一个完成任务的卧底开始,讽刺的是,他竟遭遇另一种「两面不是人」的心理压力,不独一起相处八年的女友亚芹(李彩华饰)和战友细B(曾国祥饰)都视他为「二五仔」而远离他;更难受的是警察同僚对他投以歧视的眼光,不愿和他分享警方机密。这悲剧人物最终被内部调查,更被认定有和不法分子继续联络,走投无路。
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无间道》(2002),卧底角色的编剧策略发展又经历另一高点:「双向卧底」的设计。
所谓双向卧底,是指除了警方派卧底到黑社会外,黑社会也学乖了,把「内鬼」自警察学堂开始便放入警界。
刘伟强、麦兆辉执导的《无间道》集中写警匪双方的两个资深卧底陈永仁(梁朝伟饰)和刘健明(刘德华饰),如何透过「双重间谍」的手法,斗志斗力地去相互击破对方的计策。卧底电影发展至《无间道》,已非常远离《四二六》那种卧底安排为揭露黑帮世界以满足公众的好奇心;亦不再像《龙虎风云》写卧底在黑帮中如何与黑帮英雄结义,教卧底处于「忠义两难全」的困境中;亦不纠缠于好大佬与坏警察的斗争。
即如《边缘人》写阿潮时已铺下的心理矛盾,「白染黑就容易,黑色又点染得番白呢?」同一道理,陈永仁潜入黑帮,染黑后越近权力中心越危险,「两面不是人」的心理压力亦越大;但吊诡的是,另一方当黑帮卧底的刘建明自以为可以黑变白,但实际上是「黑上加黑」跌入「无间深渊」,永远受罪疚和黑帮阴影的煎熬,影片舍穷街陋巷的嗜血打斗,取城市玻璃墙幕的冷酷;舍男女或兄弟情的渲染,取高能量剪接的张力;捡黑帮写实的落寞悲情,取蓝调漂色视觉技术的内敛深沉。
总的来看,是编剧麦兆辉和庄文强剧力处理的巅峰之作。
「如果你找不到你部门中那只爱吃乳酪的混蛋老鼠,最终受罪的人可不是我!」
《无间道》的影像无远弗届,近的是诱发更多港片去演绎「双向卧底」题材,远的有美国名导演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买了香港版权去改编而拍成的《无间道风云》(The Departed,2006)。
此片的演员阵容可谓一时无两,饰演两位「双向卧底」分别是潜入黑帮的比利(Billy,狄卡比奥[Leonardo DiCaprio]饰)和潜入警方的哥伦(Colin,麦迪文[Matt Damon]饰),演黑帮首领葛士打罗(Costello)的积尼高逊(Jack Nicholson),演两名警方上司的是马田辛(Martin Sheen)、麦克华堡(Mark Wahlberg);影片的主线以至很多重要场口都跟港版《无间道》非常类同,但故事被移放在美国麻省的波士顿后,角色便自然因应地域和文化的转移而染上不同的调子。
潜入黑帮的卧底比利的角色,是一个爱尔兰裔、在问题家庭中长大的两面人,自少游走于妈妈的中产世界和爸爸的黑帮环境中,性格较偏激和躁动,这背景较易令人信服他被选进卧底行列,亦解释到黑帮大佬为何那么信任他。另一方面,自少在波士顿穷社区长大的哥伦,则充满向上爬的斗心,很切合他后来冷血地消灭自己大佬,甚至杀害帮他的另一卧底党羽。
虽说《无间道风云》剧本脉络跟港版很相似,如大佬要手下交出个人资料、正义警官死得悲凉、两个假警察等,皆以不同手法重现;但角色处理上有两个重要的不同:其一是把黄秋生的角色黄Sir分为两个警察上司,一软一硬,一个像黄Sir般悲剧式从高楼堕下而死,一个于最后一场以暗杀(黑道)手法把哥伦在家杀死;其二是把两个女主角变成一个,并和两主角都衍生感情关系的心理专家。这两个改动无疑都很有心思,亦有助剧情的推进。
可是,港版剧情中两个很出色和强劲的安排,在《无间道风云》中却没法写进去:包括黄Sir和韩琛(曾志伟饰)的角力及陈永仁和傻强(杜汶泽饰)的兄弟情。
港版《无间道》编剧之精彩处,正在于其环环紧扣的角色设计,除陈永仁和刘健明,还包括正义的代言人黄Sir、绝顶聪明但极无安全感的黑帮大佬韩琛和愚拙但重义的傻强。那场以网络科技进行的双「老细」双卧底的现代江湖大战,和傻强中枪后还开车把陈永仁救离现场,并说了一堆不着边际的傻话,这两场戏剧力逼人,大概是因为东西文化的差异而没法写进美国版的剧本吧!
线人两面受敌的命运
新浪潮名作《行规》的导演翁维铨,花了很多资料搜集的工夫去找出警察和线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花了不少笔墨去写线人师爷谭(石坚饰)这个角色如何周旋于毒枭和警察之间而以出卖情报为生。负责毒品调查的帮办陈焯(白鹰饰),利用线人提供的贩毒情报,尝试缉拿幕后的大鳄,因而与线人建立了互为依靠的关系。警员和拆家之间的私相授受,层层相扣的制度,令警方永远没法破解犯罪集团。
影片描写的师爷谭虽负责安排毒品交易,而且告密陷害帮办,但外表看去和平常人无异,拥有正常的家庭,家中既有病重卧床的母亲,又育有三个儿女,角色设计很有实感,首尾贯彻。擅演奸角的石坚收起穷凶极恶之态,换上奉承嬉笑、闪缩处处的嘴脸,当然宿命难逃,做「二五仔」和互相出卖的结果注定是没有好下场的。《行规》中的线人并非一面倒的坏,最少对家人的努力照顾,对情妇兼搭档三婶有情有义,平实的戏剧处理反而驱使观众同情线人。
时隔三十多年,由林超贤执导的《线人》(2010)以风格化处理代替《行规》之实感,以心理压力和无助悲凉代替其对制度的控诉。
警察李沧东(张家辉饰)靠线人报料破案,却处处受制于官方规定而保护不了线人,陷入道德矛盾的深渊。片首一段,廖启智演活一个渺小的线人如何被大佬追斩,最后被吓至精神失常,潦倒一生。其后李沧东边的更专业了,找来甘愿卖命的细鬼(谢霆锋饰),说服他签订当线人的协议,让他混进犯罪集团之中。之后的剧情发展跟卧底电影非常相似,警方与线人里应外合地捕猎劫匪。细鬼虽不是卧底,却绝对可从他的角色中找到陈永仁或阿潮的影子。
在大制度下,线人的命运被收料警官操控于鼓掌之间,道德和良心在出卖和买卖的交易过程中渐次模糊,积累的孽债最后还是用死来救赎。
从香港卧底片的角色分析下来,便不难看见香港卧底电影为何可成为独树一帜的类型。
黑帮电影类型之所以成立,首先要建立地下世界,以及摹描黑道中人,主线可以跟随大佬发展,亦可跟着党羽、喽啰、古惑仔。人物下场有强调义气重信用,最终义无反顾、死而无憾的;又有为利益而互相出卖、自相残杀的。这些江湖人物之所以在不断演变的社会现实中得以发展,并引起共鸣,都因这些故事人物主轴每每反应港人活在政治夹缝和主权转移下所引发的心理状态。
黑社会片中的卧底,角色设计与西方惊险电影描写的间谍有显著的不同。过去,间谍英雄片的桥段在五、六十年代都有被写进港片,如楚原的《黑玫瑰与黑玫瑰》(1966)或邵氏的《黑鹰》(1967)等,但始终格格不入,未能在香港长足发展。相反,黑帮电影却越拍越旺,越拍越黑色、蓝调、悲情,推究原因,应与社会气氛和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关。
首先,香港电影描写卧底很有一种身处夹缝、忠义两难全的况味,其实正是作为香港人多年处于强国夹缝中生活的写照。
这从上列电影中艾迪饰的何永潮、周润发饰的高秋、古天乐饰的黄志成和张家辉饰的单海生都各有发挥。不管是阿潮的难言之隐,亦或高秋的轻佻浪荡,又或是海生的有口难言,都很容易得到本土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再者,这些角色虽性格和形象不同,但都有很复杂的心理层面,绝非黑白分明的英雄或坏蛋。
如果放大到中、英、港角力的层面来看,这种双向忠诚,或双向角力的性格,似乎是每个香港人骨子里都存在的基本「双面性」。
我们并非真正卧底,却有卧底心理上的「双向忠诚」和「双向角力」;表面上没有支配我们的大佬,但那种为某大佬服务的心态却长存在某些人的心坎内。
所以说,香港是开发卧底、线人电影的最佳土壤,而这土壤所出产的卧底、线人电影亦比其他国度相对出色。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我们情愿选择当一个出色的卧底而永远活在边缘中面对「双向忠诚」的矛盾,还是选择当个卑微的、以「报料」来赚取报酬的角色,但求家人朋友生活安宁而见步行步呢?
北京站混剪预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2548cz7a&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条内容由百老汇电影中心编写
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