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千万别丢东西,因为会逼死路人
本文由豆瓣用户@仙姑有话 授权发布丨
公众号:仙姑有话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我家楼下的长椅上,有一条儿童小裤。
从我第一次见到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个月。
8个月里,这条小裤大概在那条长椅上换过180个姿势。
有时候它被熊孩子拖进旁边的沙坑,脏成了一坨,
有时它被这样铺在椅背上,在雨里洗净,
有时候它又被晒得干爽,
有时它又被折叠整齐,
有时它又粘上了泥沙,
然后它又洗净,又晾干,又叠整齐,又弄脏了,又…如此往复,春去冬来。
只有很高级的东西才配用“命运”这个词,我觉得这条小裤配得上。
它是如何被主人粗心地遗失,又是如何被陌生人悉心地照料,又是如何被盼望着、盼望着。
它的主人肯定已经忘记了它,在他们家堆积如山的儿童衣物里,这条小裤不值一提。又或者主人还会想起它,但他已经忘记了丢在哪。
小裤的裤生有些凄凉,但我想,它也算被命运温柔以待过。每一个触摸过它的陌生人,都对它施以善意,每一个将它铺展、折起、晾晒过的好心人,都在为它的回家之路张望。
这世上单纯不计回报的善意不多,小裤得到了。
我想这条小裤终其一生恐怕就要在这条长椅上度过了,一直到它自然风化,在某个终于熬不过去的风起时,碎裂,散落,最后变作一缕尘烟,消失在这个温柔的时空里。这片草地上的每一位居民,都将永远记得它,记得一条蓝色的小裤,曾经来过…
等等,搞不好是它记得我们来过?
----
我为什么觉得这条蓝色小裤,很值得一提,因为在瑞典,像它这样的“小裤”,并不孤单。
你看这枚戒指,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气质?45°望着天空,不让眼泪流下来。
好歹也是宝格丽,就算款式老了些,可这样随意地丢在垃圾桶上,也实在有些掉面子。
可是你要知道,选择放在垃圾桶上,可能是那位拾金者最后的倔强了。
在一个室外泳池的人山人海的草地上,捡到一枚戒指,又能送去哪呢?
我想他一定痛苦地考虑了很久,终于才决定把它放在了方圆百米内,最可能被失主看到的垃圾桶上。好人有好报。
下面这顶帽子在我家楼下的架子上挂了三个月。刚开始它在沙地上,后来被捡起来放在中间架子,再后来挂在了最上层。
他们可能是觉得,挂得越高,回家的希望就越大吧。如果能挂在旗杆上,我想他们也愿意的。
下面这只手套,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它在花丛里,之后被挂在了围栏上,
后来还找到了另外一只,换去了闸杆上。这是附近每个居民的必经之路,选择这个位置的那位路人,赢得了我的尊重。
可惜却未奏效。
我最后一次见到它,挂在了树上。看来挂得高真的有用,因为它确实不见了。
瑞典街头,随处可见如此失物——喝那么多牛奶记性还那么差。
大王的一顶帽子,我们都不记得丢在了哪里。一个多月后竟然在一个公园里神奇地“重逢”了。
所以,在瑞典你要是丢了什么,千万要记得回去找,不然可能会折磨死那些执着的陌生人。
没有找不回去的东西,只有不够努力的路人。
这件看起来带着点呆萌气质的小事,其实在那背后,是瑞典人对于“物”的态度:
物以致用。
----
瑞典这个国家,初来时觉得它真的不像什么发达国家——楼矮矮的,街道窄窄的,人们穿得普普通通的。
来之前我们还暗暗担忧过,我们这种时尚品味比较差的人,在欧洲,会不会显得土?
然而发现北欧人实在也没什么“洋气”的。
中国人说,一双鞋穷半截,如果按这个标准,瑞典很多人不仅不洋气,简直还穷得叮当响呢。
这是我在游乐场拍到的一位家长的鞋,
当然破成这样的也不多见,但“旧”在瑞典的街头,稀松平常。
他们甚至还不嫌弃别人的“旧物”。
夏天的时候瑞典人会在各种地方摆跳蚤市场。看起来像我们的“闲鱼”,不过是线下的。
在这里甭管什么都能拿出来卖,衣帽鞋袜手套围巾,甚至贴身衣物…管他呢。
有的鞋子破到,怀疑扔在垃圾堆都不会有人捡,也能拿出来卖一卖。
除了夏季这种不定期非固定场所的跳蚤市场,他们还有各种经营良好、排场甚大,甚至还非常有名气的store.
在地图上搜索second hand store,5公里内有这么多结果:
旧衣破鞋、锅碗瓢盆、项链头绳、儿童衣物…在这些store里应有尽有。
二手商店就跟商场一样,是瑞典人周末休闲、消磨时光的好去处。由于东西大多都是“独一件”,逛这里的人都是一脸耐心跟平和,一副“我今天有空我就耗在这了”的状态,他们在那里,翻来翻去,挑挑拣拣,翻来翻去,挑挑拣拣,翻……
除此之外,他们其实也有“线上”二手商店,只不过更多不是用APP,而是,facebook. 扎克伯格估计也无奈,facebook已经沦为了一个大型线上二手商品交易市场,不光是瑞典,整个西方社会现在可能都在使用facebook,购物!
大到汽车电脑、家具电器,小到床单被褥,内衣鞋袜…
有人卖并不稀奇,有人买才是重点。
要说与中国人逛“闲鱼”的区别,大概可以概括为:二手于他们,是一种生活方式。
用时便买来,不用时就卖出。那些物品在流转之间,甚至已不是二手,恐怕早就是三手四手了。
----
维基百科中,2018年瑞典年人均收入世界排名第九,55000+美元/年,平均月收入合人民币32000+。
相对应的,在瑞典各类商品的物价中,衣物类是和国内相差最小的,Zara、HM、优衣库这些大众品牌在欧洲,价格几乎都与国内同步。甚至很多比中国还要便宜。
生活用品更不用说了,这里是宜家的家乡,宜家商品的价格大多也是全球同步,很多东西我们看了都直呼便宜,以瑞典人的收入来看就更是cheap了。
这种情况下,二手,还有必要吗?
----
除了那些衣帽鞋袜之外,瑞典还有更大型的“旧物”。
有一天我们路过了一幢楼:
下三层建于1952年,第四层建于1992年。
这是打了个补丁吗?缝缝补补又三年?谜一般的操作…
这样的房子还有不少,有些还在正常使用中的建筑(非文物),看看年代会觉得匪夷所思。
小王实验室窗外在盖一栋大楼,盖了已经快两年,据说还要再盖三年才能盖好,总共5层楼。
他把这个视频发在抖音上,观看量超过了70万。
评论区里大家的共鸣主要在:慢工才能出细活。
我们在瑞典居住的公寓楼,外观上几乎看不出年代,似乎样式不大新,围墙却又都十分整洁,颜色还保持着鲜亮;楼门的木头已经磨得发亮,但是推着还是厚重坚实,要用好一把子力气。
但这幢房子实在是已经有些年头,卫生间的设计一看就是上了“岁数”,可是很奇怪,不漏水、不反味、下水道不堵,水压没问题,墙皮不开裂,冬天不觉冷。使用下来,总之是没毛病。
心觉瑞典人对于盖房子这件事,已经琢磨透了。
这样的“旧物”,肯定是扔也扔不得的。
----
想起过去的双十一,我们在两千亿成交量的背后凑单凑到疯狂,算数算到神经衰弱,买了无数的东西,甚至到下一个双十一都用不完…经历了若干次这样疲惫不堪的双十一之后,看看一柜子一柜子越来越多的东西,我在心里想,
要不然我饶了自己吧?
如果说曾经在哪一刻,让我真的有些欣赏瑞典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打心底里认同了一种生活,可能就是关于“旧物”的这件小事吧。
这件小事好像自带着些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气质,光是看看就觉得轻松万分。
这种气质对我们这些疲惫的中年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因为中年肾虚导致的买不动了,终于有了一个体面的理由和出路。
你看我,
无需财富加冕,无需物质背书,无需华丽做装饰。
简单衣衫也令我体面自由。优雅,不慌张,平静,不追逐。
我的心里,自有瓦尔登湖。
这样是不是也挺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