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财经决策第一号:ENNweekly(«长按可复制)
改革争在朝夕,成效重在落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就要让人民的期待变成现实,在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征程上砥砺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砥砺奋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理论创新引领航程。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精准扶贫和打赢扶贫攻坚战等,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黄浦江畔到巍巍天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每到一地,都轻车简从,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重承诺。
为让13亿多人都过上小康的美好生活,习近平同志先后前往全国30多个贫困村镇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各地困难群众的生活境况,鼓励乡亲们用多种形式摆脱贫困实现小康。通过脱贫攻坚工程,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正逐步摆脱贫困。
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然选择。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此做出深刻论述。通过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推进简政放权,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等诸多举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获得新的动力。2017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到6.9%,新登记企业125.5万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达56.5%。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党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中,雄安成为“改革先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需求出发,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防止炒作土地等问题出现”,总书记对雄安新区的嘱咐言简意深。
从2013年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首倡,到2017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峰会,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新的合作意向和行动方案逐一推进。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成为应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严峻挑战的宝贵财富。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鲜明特征,也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深改组先后召开35次会议,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研究解决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各项难题。
此外,习近平同志还亲自挂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国家安全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等多个专项机构,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
……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他部署工作的大量经典语汇,折射出着眼大局、统筹谋划的深度思考,传递攻坚克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心。
改革争在朝夕,成效重在落实。为了总书记的嘱托,各地方各行业正结合自身特点,努力把中央的要求变成改革的行动,让人民的期待变成生活的现实,在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新征程砥砺奋进。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中国历史将掀开新一页。为迎接新里程的到来,在新华社的统一部署下,《财经国家周刊》特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专栏,记录伟大的变革进程。
深圳创新密码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陈荣 陈少智
深圳,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基于特区政策的高速增长奇迹,再到“特区不特”的疑问,近年又华丽转身为创新高地,以总书记的嘱托为最强动力,为整个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演绎出新的传奇。
习近平同志上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离京考察,首站选在了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向世界发出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创新无止境的时代信号。
时为2012年11月。回想起总书记前来腾讯大厦的情景,许多腾讯人记忆犹新。
是时,大厅屏幕显示,QQ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47亿,是全球唯一的同时在线用户过亿的互联网产品。
习近平说,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是世界潮流。他希望腾讯保持创新优势,为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作更多贡献。
如今,位于南山区科技园的腾讯大厦二楼展厅,成了各界人士参观学习的地方。腾讯市值也超过3000亿美元,跻身全球前十。
除了鲜明旗帜强调改革开放这条正确的道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习近平在深圳调研的一个重点。腾讯由小到大的历程表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进入总书记的视野,因为其正是深圳本土的创新型企业代表之一。
为走创新发展之路,习近平在考察深圳时还特别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经济新常态下,由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五年来越来越明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方向。
正如腾讯为深圳创新发展的缩影一样,深圳,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基于特区政策的高速增长奇迹,再到“特区不特”的疑问,近年又华丽转身为创新高地,以总书记的嘱托为最强动力,为整个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演绎出新的传奇。
创新源头活水
习近平调研考察以来,深圳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
从数字上看,2016年,深圳市GDP达到1.95万亿元,同比增长9%,相比2012年,增幅超过50%,是2010年的两倍多。
高增长的GDP数字和一些更为关键的数据背后,是深圳经济发展从速度到质量的脉络体现。
比如,先进制造业成为深圳发展的强劲新动能。过去四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年均增长10.5%,2016年实现增加值约5600亿元,占工业比例71%,比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这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66.2%,5倍于全国。
再比如,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深圳发展的主引擎。2016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加值增长10.6%,高于全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1.7个百分点,占GDP比例超过4成。而过去6年来,深圳的战略新兴产业更是连续保持了20%以上的强劲增长。
创新要素驱动已成为深圳发展的突出特征。2016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4.1%,2倍于全国水平,居全国城市之首;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5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80件,10倍于全国水平。
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不仅腾讯这样的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圳,也实现了创新发展的“蝶变”。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说,深圳的实践表明,只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就能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
值得注意的是,谈到在深圳“蝶变”过程中唱主角的创新主体时,除了华为、中兴、腾讯等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很多人还会推荐研究“新型科研机构”。
按照当地政府官员的说法,这些机构属于“四不像”:具备企业、研究机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等特征,但又不完全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
这样的“四不像”,有华大基因研究院、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太赫兹研究院、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等,有近百家之多。
这些“四不像”的具体模式有些区别,比如华大、光启和太赫兹研究院是“民办公助”,中科院先进院和深圳清华研究院则属于“国有新制”,但总体看,它们体制机制灵活,都在扮演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红娘”。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华大建院5年多时,科研实力就已跻身国内科研机构十强,在全球顶级科学刊物发表论文数量位列中国第四、世界第六,是全球规模和产值最大的基因测序及分析机构。
中科院先进院院长樊建平介绍说,该院旗下的育成中心,育成企业总计逾200家,持股91家,持股企业的年营业额17亿元,资产规模逾80亿元,并形成蛇口机器人、龙岗低成本健康、李朗云计算等产业园区,院地合作助力转移转化,聚集初创型高新企业抱团发展。
这些蔚然成风的新型科研机构,和华为、中兴、腾讯等众多科技企业一道,组建创新梯队,成为了新时期特区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为什么是深圳
深圳的土地、电力等生产要素有限,没有全国最好的高校资源,也没有科研大院大所,为何会扎堆出现华为、腾讯这样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为何会培育出华大、光启这样灵活高效的科研机构?为何会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的高地?
一些人说,深圳一是特区,政策有优势,二有深交所,靠近香港,有资金优势。给政策给钱给资源,这个别人比不了。
单一来看,确有合理之处,但都不能令人完全信服。
深圳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得以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得以层出不穷,离不开当地在创新方面的“顶层设计”。
比如,从2008年进行全国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到2014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深圳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实施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促进科技创新“62条”等系列政策。
尤其前海合作区、国际生物谷等一些重点区域和项目的开发建设上,深圳更是在财税优惠、激励机制、人才发展环境、土地管理、运营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给予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扶持。
这些不断强化的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是深圳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石。但如果横向对比,对创新产业的特殊政策支持并非深圳独有,深圳政策供给出成果的秘诀,又与政策制定者的战略定力和前瞻性布局有关。
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深圳还能坚持将创新驱动作为主体战略,实属不易。没有这种意识和定力,恐怕深圳至今还在依靠土地财政和传统产业来保GDP增长。而如今,深圳市土地对财政的贡献已降低至不到一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半壁江山。
在创新类政策体系的具体执行上,深圳也颇有章法。
比如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这是几乎所有地方政府的创新政策都在强调的内容。深圳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的创新主体下不同的“菜单”:华为、中兴、腾讯这样的大型科技企业,政府放手,让市场规则去配置资源;华大、光启这样的新锐民营企业,则重点帮他们解决与传统体制机制的衔接难题,尽量用全新的配套政策体系去包容新主体;对于体制内的科研院所,则放手让他们嫁接市场基因。
简而言之,就是用政策和规划营造一种宽松的政企关系,企业需要时政府和政策会及时出现,不需要时走远一点。
如果跳出单一因素层面,从顶层设计到产业链结构,再到政企关系和深圳的企业家精神,整体看,深圳已经创造性生成了“政策引导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反哺产业,产业配套政策”的良性循环。
用不久前调任河北省长的深圳原市委书记、市长许勤的话说,按照中央提出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相关要求,深圳正在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这个创新生态之中,包括政策生态、科研生态、人才生态、创新产业链生态、金融生态、全球化资源配置生态、创新文化生态等。
也就是说,企业要钱时有钱,要人时有人,要政策时有政策,几方面互相支持,形成区域内、系统内、产业链内的共赢。
攻坚期和深水区
和整个国家的深化改革进程类似,深圳的改革和创新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同样面临一些曲折和“通病”。
比如人才问题。
过去数年的创新发展乃至数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特区的魅力,中西方文化交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冒险家”,把深圳作为寻梦的家园。
深圳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实施了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的“1+6”文件、“孔雀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近年来累计引进国际一流创新团队64个、“海归”人才约6万人,“十三五”期间还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10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人、新增技能人才110万人。
随着城市扩展和改革进程的深入,一些问题随之而来。在降成本方面,深圳的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过快,尤其是地价、房价升幅过大,既给企业创新发展造成挤压,也加大了年轻创业者的负担。
在补短板方面,深圳公共服务供给也还存在需求缺口,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缺乏,给人们创新创业带来一些后顾之忧。
为了留住人才,深圳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从创新回报、知识产权保护、住房、家人安置、社会福利等方面,为高层次专业人才安心生活、称心工作、专心发展、潜心提升营造适宜的环境。
不过,怎样才能用得好留得住人才,仍然是深圳乃至所有现代创新型大城市面临的一大现实挑战。
另有一些挑战,更具普遍意义。
比如,有当地研究人员认为,一方面,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的深水区,每项改革都涉及到利益调整,不可避免会面临很多新矛盾、新风险;另一方面,深圳凭借数十年积累的市场机制、环境、产业结构、体系、创新能力,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一些干部开始出现自我满足的情绪,改革创新的紧迫性和使命感有所淡化。
除了这些改革创新的“通病”,作为排头兵,深圳也碰到过一些其他城市尚未遭遇的难题。
一家新型科研机构负责人说,他们机构的一些研究项目曾想与体制内的单位合作,一些新产品也曾想进入国企的采购体系,但由于其民营身份和“四不像”机制,与传统体系“不够兼容”,需要冲破的障碍不少。
汪建也介绍,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技术和测序仪产品,在深圳按照先行先试的办法进入市场,却因为技术太过超前,一度遭遇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限制,无法上市。
中科院先进院虽然是“国有新制”,在运营模式上实现了市场化运作,但在用人机制、资金使用、风险承担等部分制度上,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科研院所的框架,束缚住了进一步前进的手脚。
这些配套、衔接问题,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往往非深圳自身区域之力所能协调和解决,需要全国范围内更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和制度突破,需要中央部门和地方联手,共同寻找发力点,才能将改革创新深化。
积极的信号在于,中央层面早已关注到改革先锋在深水区面临的挑战。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深圳市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进一步开动脑筋、解放思想,特别是要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创造新业绩,努力使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这既是今后深圳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又提出了更高的使命要求和责任担当。
深圳当地人士对此亦有清醒的认识,一位政府部门负责人士表示,从“试验田”到“示范区”再到“尖兵”,特区的特殊使命和功能定位,必然要求深圳在改革和创新的新阶段,继续有所作为。
总监制:罗海岩、吴亮
监制:程瑛
责任编辑:王婷、杨萌
向原创作者致敬
任何事宜请后台留言
或发邮件至xhscaijingguojia@163.com
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分享
长按指纹自动识别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