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全球最热市场
全球最热!我国这个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财经决策第一号:ENNweekly(«长按可复制)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董碧娟
近年来,我国设计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设计市场也越来越吸引国外机构和企业参与其中。专家认为,未来我国设计产业将呈现复合型发展特征。中国企业需要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布局方面充分布局,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4月17日,观众在光合未来展位前参观。 宗文摄
4月17日,一年一度的米兰设计周如期而至。在今年这场国际设计盛会上,“中国元素”分外抢眼:由清华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合建的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正式亮相,同时推出“Smart Life Evolution”中意设计创新展。在这场国际盛会的聚光灯下,人们对中国设计给予了更多关注。当前,中国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短板,该如何应对?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和相关人士。
走进光合未来(北京)绿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绿茸茸”的前台让人顿觉清新。只见墙面“种”满了鲜嫩的小草,通过手机还能对它实行远程管理和维护。“我们采用高分子新材料、物联网技术、植物健康检测技术和基于有机种植的独特产品形态,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打造一个充满植物的室内环境。”光合未来创始人兼CEO石俊峰告诉记者。
“我国有全球最大的设计产业需求,因为我们的制造业体量非常大。目前,我国正成为全球最热设计市场。相对于经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对设计的需求更加迫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产品要经过良好的设计才能赢得市场,设计战略已经逐步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也不断推动企业认识到设计的重要作用。“我国设计产业从之前的启蒙阶段已经走向中国制造业的主战场,大批聚焦市场需求的设计公司进入快速成长期。”鲁晓波说,不光是大量涌现的本土设计公司,国外知名设计机构和公司也纷纷落户中国。当然,也存在一些有先有后、不平衡的状态,比如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对设计的重视程度更高,设计公司分布也更密集。
在此次中意设计创新展上,有20多家来自医疗健康、智能生活、前沿科技、艺术时尚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前往米兰参加展览。光合未来也是其中之一。“设计是一个没有很强壁垒的行业,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富有创新的整合。比如,如果做我们的业务,传统农业公司可能不擅长互联网运营,纯做硬件技术的企业又可能不熟悉植物种植,即便这些方面都具备,又可能不太懂如何将植物应用在室内设计中。”石俊峰说。
复合型特征给更多企业提供了机遇。鲁晓波说,我国不少设计企业虽然发展时间短,但是起步非常快。他们一方面借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设计业务实践不断历练加速成长。这种态势使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处于设计产业前沿的企业。
知名的设计类奖项也是重要风向标。中国设计参与和获得全球设计大奖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有60多年历史的国际金圆规奖去年首次在中国举行颁奖典礼,并有中国企业获奖。中国也设立了许多设计奖项,如“红星奖”、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都已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设计人才短缺是挑战
当前,如果单从量上讲,我国设计人才培养规模全球领先,有1000多所院校设立了设计相关学科。然而,我国在设计人才质量上仍有待加强。“国外设计从业者的跨学科能力很强。”这一点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米海鹏感触很深。他发现,国外很多设计者既有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也具备工程方面的知识,他们可以把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融会贯通,做出有鲜明特色的设计。相比之下,我国设计从业者在这方面则比较欠缺。
“我们在设计人才教育上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缺乏立足区域的产业、人文等特色实行差异化的高质量教育。对设计人才培养应该专注于自身特色,不能贪大求全,守住一个方面做实做精。”鲁晓波建议。
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曾表示,目前中国设计业整体水平距离世界设计业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相关设计从业者人数不足,尤其在顶尖人才方面还很稀缺。
雷军说,小米用短短7年多时间,从无到有成长为千亿元规模的制造业企业,成功的密码之一也是对创新尤其是设计的高度重视。他建议,设立相关机构助推国家级工业设计,加大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奖励好的设计作品和公司等。
要让设计人才发力,环境很重要。米海鹏说,中国设计要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就要从法律、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不断完善,形成尊重原创、崇尚原创的氛围。
提升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探索也在不断提速。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由清华产业大军中的战略引领型企业——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这一创新基地将打造成中意两国学术界、政府和产业界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与设计创新合作综合性平台。启迪控股总裁袁桅告诉记者,“设计不像基础研究,它离产业非常近。所以,这次在创新基地建设上,是清华美院和启迪一起打‘双打’——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是清华大学的主要任务,启迪会紧密协同学校的发展战略,在市场及产业领域有力推进”。
“我们应该重视设计高端人才的培养,所谓高端就是延伸到管理者、企业家等具有决策权的人。这些人对设计的理解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往往能把控设计战略,决定设计的方向。”鲁晓波说。据了解,清华大学已经与米兰理工大学合作,启动了双修项目。此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还与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全球领先设计创新公司IDEO共同打造“创领中国2030”项目,为中国培养有设计理念和情怀的创新企业领袖。
应从“嘉年华”回归理性
“中国设计要从这种炙热的、嘉年华的状态下回归冷静和理性。尤其在应对新科技的超前布局上,设计产业应该提升对新技术的敏感性。新技术的布局有了,如果设计不跟进,就会影响新兴技术产业化的程度和速度。”鲁晓波建议,中国设计应该加强关注物联网、大数据、生命科学等诸多科技前沿领域。
当前,越来越多有理工科背景的人士开始进入设计领域。清华美院就设立了30多个新技术领域的设计研究所,采取催生机制和凋亡机制并举方式,不断鼓励展开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对研究不力的及时淘汰。
“在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充分发挥启迪长期积累的孵化加投资运营优势,大力激活科技元素,以设计为桥梁,推动中国创新‘走出去’,助推中国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袁桅表示。
据了解,启迪控股已经分别与北京通州区、四川天府新区签署了共建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国内“镜像基地”协议,通过导入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育、产业汇聚方面所积累起来的相关资源,进一步提升地方的创新能力,辐射地方经济。
“我们希望镜像基地能够在当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能够帮助普通大众、企业管理者形成并提升设计的理念。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影响必将是长远的。此外,一些国内企业和机构也踊跃加入到我们的合作伙伴行列,比如如意集团、海尔集团、北京设计周等。他们覆盖文化创意、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时尚设计等多个领域,这些合作也会大大提高中意设计创新合作成果在中国落地生根及开花结果。”袁桅说。
鲁晓波认为,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通过设计机构或公司服务于市场需求所签的合同额,更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智慧型的服务业,看它能够对其他产业产生怎样的推动力。衡量设计水平的最终标准不是新元素的应用,不是技术含量,而是用户体验到的品质。这种品质不仅仅是一个功能的实现,更重要的是人们习惯上、精神上、认知上感受到的一种便捷和舒适。因为功能越来越同质化,技术也容易同质化,唯独对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关注很难简单地拷贝。
“也就是说,中国设计需要在内涵上多下功夫。”鲁晓波说。
总监制:罗海岩、吴亮
监制:程瑛
责任编辑:王婷、杨萌
任何事宜请后台留言
或发邮件至xhscaijingguojia@163.com
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分享
长按指纹自动识别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