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位改革先锋中唯一的音乐家:他短暂的人生就是一首传世歌曲!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北洋之家在线 Author 北洋君

大新闻:微信又㕛叒改版了~

点击上方 “河北共青团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为河北共青团加上星标,以后找团团就方便啦!


来源 | 北洋之家(bypm2016)

转载已获授权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了

100名改革先锋,这100人中,

有于敏、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元勋,

有袁隆平、潘建伟等科学家,

有谢高华、孔繁森等人民公仆,

有李雪健、郎平等文体名人……

而唯一入选名单的音乐家

就是施光南。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施光南没能出现在颁奖现场,

我们甚至很少听说过他的名字,

但他创作的旋律,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很熟悉:

朝气蓬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美好动人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节奏欢快的《打起手鼓唱起歌》;

唱出迈入新时代喜悦的《祝酒歌》……



这一首首节奏明快,

富有民族特色,

流传至今的音乐背后,

是施光南40多年的笔耕不辍。

他5岁写歌便得奖,被誉为作曲神童。

为作曲不要官职不要钱,

一生留下1300多份手稿,

“唱响了时代”。

他的一生壮丽而精彩,

随团团一起,

走进音乐大师施光南。



1


防空洞里的天才少年


1940年8月22日,

在重庆南山脚下竹子搭的临时医院里,

一个初生的婴儿在父亲的抢救下

发出了第一声啼哭,

施光南降生了。


重庆被日军轰炸后景象


迎接施光南的不是摇篮曲的呢喃,

而是日军轰炸的隆隆声和

防空警报凄厉的尖啸!

施光南还未熟悉家的味道,

就已经习惯了防空洞里

浑浊的空气与挨饿的滋味。


1927年3月,施光南父母施复亮、钟复光摄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施光南的父母是革命知识分子,

虽然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他们依然让施光南接受良好教育。

施光南4岁时便被

当校长的母亲带着上了小学。


1941年冬施光南在重庆


在学校,施光南性格内向,

可一旦唱起歌来他就像变了一个人,

他不仅唱老师教的儿歌,

还经常重新填词。

《两只老虎》被他改编成

“肚子饿了,肚子饿了,

要吃饭,要吃饭……”


施光南与父母合影


一次施光南竟然哼唱起了

老师从未听过的歌曲,

“桃花开开,小鸟飞飞……”

老师惊讶之余立刻记下了谱子。

后来在1945年儿童节,

施光南靠自己作词编曲的这首《春天》

获得中小学歌唱比赛第二名!

这年施光南还不到5岁!



2


千面鬼才


解放后施光南随父母搬到北京,

他很快沉浸在民歌和戏曲中,

京剧、梆子唱得有模有样。

施光南成了学校最活跃的文艺分子,

还被邀请去电台演唱。


1950年2月18日施光南与父亲在天安门城楼


考上北京第101中学后,

施光南不只哼唱乐曲,

他还找来报纸上的苏联诗进行谱曲。

有次上课时他突发灵感,

“有一股旋律泉水般喷出来!”

短短一天他就写完一首原创歌曲,

并起名为《懒惰的杜尼亚》。


施光南(左一)与哥哥姐姐合影


后来施光南在看报时,

发现少年合唱团演出曲目中,

出现一首《懒惰的杜尼亚》,

作者正是他的笔名“阿查都历亚”!

这可把施光南激动坏了,

他立刻跑到人民剧院去听。


都尼亚哎呀都尼亚哎,

真是个懒惰的人啊,

都尼亚哎呀都尼亚哎,

真是个贪睡的人啊……

当这首所谓的“爱沙尼亚民歌”响起,

施光南快乐得忘乎所以。

在施光南眼里,

他公开发布的第一个作品,

终于得到社会的承认!


施光南(右)


后来学校委托施光南

编辑音乐刊物《圆明园之声》。

他就化身为伊凡诺夫、扎西旺堆等

“查无此人”的音乐家,

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在刊物上。

每当施光南听到别人赞扬这些作品,

却不知道真正的作者就在眼前时,

他便感到十分有趣。



1957年,17岁的施光南

已经完成了几百首歌曲,

好友们觉得

这些歌曲不能流传实在可惜,

于是同学们出资,

编成一部《中外民歌选》。

其实施光南的好朋友们知道,

这些乐曲的作者都是施光南。



大学期间施光南笔耕不辍,

不但为《革命烈士诗抄》等诗歌谱曲,

还写出了《瑞丽江边》等

流传世界的小提琴曲。


1960年,施光南



3


寒冬中的爱情


1964年,施光南毕业,

他顶着极大压力创作了

《马铃声声响》,

可这首歌曲竟无人敢唱,无人敢演,

施光南感到十分痛苦、迷惘。


施光南1964年毕业汇报表演


在这段最艰难的岁月中,

一位名叫洪如丁的姑娘,

如一缕阳光般照进了

施光南的生活。


洪如丁与施光南


初次约会,

施光南握着一杯水使劲儿喝,

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洪如丁主动说:

“我听过你的《五好红花寄回家》”

施光南才打开了话匣子,

结果三句话不离本行,

说的全是音乐方面的事。


洪如丁与施光南


施光南与洪如丁约会,

10次有9次会因创作迟到。

洪如丁如钟子期理解俞伯牙一般,

成为最理解施光南和他音乐的人。

施光南弹奏新创作的

《最美的赞歌献给党》,

洪如丁一下子就听出

音乐中加入了朝鲜族歌曲元素……


施光南很少对洪如丁说“爱”,

就连求婚时都说不出来,

洪如丁顽皮地刁难他一下,

他立刻激动得面红耳赤:

“我只和你来往,

只弹琴、唱歌给你听……”

1972年2月21日,

施光南与洪如丁结婚了。


施光南与洪如丁在新房


结婚后,施光南下班回家都会唱着

“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来敲门。

待洪如丁笑嘻嘻地将门打开,

他便一屁股坐在钢琴边,

把新写的歌弹给妻子听。

岁月艰难,他们却把生活过成了歌……



1972年,洪如丁的生日将近,

施光南决定为妻子创作一首歌,

很快,传唱至今的

《打起手鼓唱起歌》诞生了。


打起手鼓唱起歌,

我骑着马儿翻山坡。

千里牧场牛羊壮,

丰收的庄稼闪金波……


维吾尔族欢快的节奏感

与乐声中洋溢的快乐,

《打起手鼓唱起歌》经罗天婵动人的演唱,

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

立即受到全国听众的追捧。


在当时“语录歌”“样板戏”

的艺术大环境下,出现了人人都会唱

《打起手鼓唱起歌》的现象!



直到今天,

《打起手鼓唱起歌》仍深受欢迎,

在2018年东方卫视跨年晚会上,

关牧村和莫文蔚一起演绎这首歌,

引发了全体大合唱!



4


在希望的田野上


施光南一家合影


1976年,

韩伟赋词一首寄给施光南,

施光南被压抑的创作激情

瞬间爆发成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

朋友啊请你干一杯,

请你干一杯。

胜利的十月永难忘,

杯中洒满幸福泪,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整首歌曲一气呵成,回肠荡气,

唱之令人振奋,令人激情澎湃!”

这首《祝酒歌》在1979年除夕晚会上,

第一次与全国观众见面,

经男高音李光羲演唱,

立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

每个电台,每个工厂、学校的广播都在放,

中央台甚至收到16万封信,

都是要求点播这首歌的!



如果《祝酒歌》是歌唱中国人的喜悦,

那么《周总理,您在哪里》

就谱出了中国人悲哀的乐章。


施光南对周总理有着特殊感情,

周总理曾救过施光南的母亲。

周总理去世后,

施光南多方收集悼念总理的诗词,

当他见到柯岩这首

《周总理,你在哪里》时,

立刻泪如泉涌,

连续奋战一通宵谱出了国人的思念。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您在哪里、您在哪里?

您可知道、我们想念您、想念您?


这首悲壮而激昂的乐曲,

唱出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思念,

更唱出了时代对伟人的怀念!

在《祝酒歌》《周总理,您在哪里》发表后,

施光南被评论界誉为“时代歌手”。


施光南不负盛名,

在上世纪70年代末,

接连写出了一大批反映

新时代人民生活的歌曲,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月光下的凤尾竹》……



1982年,彭丽媛参加了中央电视台

春节晚会(春晚前身)的演出,

演唱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这首歌唱出了时代最强音:希望!

2007年,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嫦娥一号”将这首

《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寰宇!



5


生命的绝唱


1981年,时值鲁迅100年诞辰,

施光南应乔羽之约,

为大型歌剧《伤逝》谱曲。

当时歌剧舞剧院经费紧张,

他们告诉施光南:

“你写作《伤逝》可能没有稿酬。”

施光南干脆爽快地回答:

“我不在乎。

我写《伤逝》不是为了稿酬,

而是一种使命!”



施光南不仅翻烂了小说,

还鉴当了很多文学专家的说法。

在创作时,

施光南不仅一手包办了所有音乐,

连舞台提示都写的非常精彩,

剧中一个舞蹈段落编剧只写了7行字,

施光南却为之创作了35页的总谱!



1981年秋,

《伤逝》的交响乐在北京响起,

一对华裔夫妇在看完《伤逝》后,

激动地留言:

“我们看过许多国家的歌剧,

没想到中国有这么好的作品!”



而此时的施光南,

在创作完《伤逝》后,

又投入到歌剧《屈原》的创作中。

可是当时社会上

已经开始流行西方流行音乐,

传统的民族音乐已经很难

俘获年轻人的心。



妻子洪如丁劝他:

“写一部大剧要耗费多少精力?

写出来了也没人给你演!”

施光南却说:

“流行音乐我一天能写十几首,

要写就写一部能让中国登上

世界舞台的歌剧!”

可是施光南是倔强的,

“我不愿去赶时髦,

艺术家要有艺术家的人格。”


有人希望施光南当官,

可施光南眉头一皱:

“我不当什么官。

我的所长是音乐,一离开音乐,

我的事业就完了!”



在写《屈原》的三年中,

施光南除了微薄的工资,

再没有其他收入。

为了把《屈原》尽快搬上舞台,

施光南通宵达旦,日夜赶写,

与屈原同喜乐、共忧愁,

同悲哀、共愤慨……


写到动情处,

施光南常常是泪水与旋律同时涌出。

好友王立平见了他都说:

“他干起活就像头牛,

可以一整天坐在钢琴上不下来。”


施光南教女儿唱歌


在这段岁月里,

女儿蕾蕾成了施光南第一位听众。

施光南经常教女儿唱

《屈原》中的各段音乐,

这也成了父女俩最为亲密的时光。


施光南与女儿和母亲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1990年3月17日,

《屈原》清唱音乐会拉开了帷幕……

可是仅仅32天后,

施光南在家抱着女儿

教她唱《屈原》的时候,

却突发脑溢血倒在钢琴旁。

洪如丁将他送往医院,

却被医生告知施光南已经脑死亡。


同事们不愿相信施光南

以这种方式突然地离开大家,

协调医院领导进行了十几天抢救,

可是仍然无力回天,

施光南于1990年5月2日逝世于北京。


施光南的葬礼上,

没有放通常的哀乐,

而是播放施光南生前所作的

《多情的土地》!


我深深地爱着你,

这片多情的土地。

我踏过的路径上,

阵阵花香鸟语……



50岁,正是作曲家的黄金岁月,

可施光南再也不能

坐在他心爱的钢琴边,

再也不能为世界带来绕梁之音,

再也不能用音乐歌颂

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



怀念施光南,

他的一生就是一首传世的歌!

短短50年,

施光南留下500余首传世歌曲。

“唱不尽的动情歌声,

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上的旋律。”


↓您可能对这些也感兴趣↓

■ “我,985毕业,不想和专科生谈恋爱。”

■ 再见了,学区房!突然传来大消息,这里率先实行!

■ “伪精致”,正在掏空年轻人

制  作 | 冀青工作室

编  辑 | 万万

须  知 | 转载注明"河北共青团(HBGQT87903800)"

来  源 | 北洋之家(ID:bypm2016),中国最有人文情怀的文化微刊!有温度,更有态度!参考《施光南传》江苏人民出版社、《施光南:一首传世的歌》《光明日报》20150514、大型音乐剧《施光南的故事》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