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绝密!28年


他28载隐姓埋名
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
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
↓↓↓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他是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夜以继日,终获突破


“国产专家一号”——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

  

没有留过洋,无碍他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切从头开始,装备实在简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几把算尺和一块黑板。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需要解决各方涌来的问题,仅有5%的时长可以留给氢弹设计。

  

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于敏的报告,与彭桓武、邓稼先等人的报告相互穿插,听讲的人常常把屋子挤得水泄不通。

  

“百日会战”令人难忘。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世界。新华社对外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首次氢弹试验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记载: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青春无悔,铸就丰碑

有人尊称他为“氢弹之父”,于敏婉拒。他说,这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进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新中国成立两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连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率领团队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中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于敏(右)和邓稼先在一起


他与邓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学家多次商议起草报告,分析我国相关实验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争取时机、加快步伐的战略建议。
  
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而我国只进行了45次,不及美国的1/25。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这是于敏和他的同事们用热血铸就的一座座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名字解密后,于敏收获了应得的荣誉。
  
20年前,在国庆50周年群众游行的观礼台上,刚刚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于敏,看着空前壮大的科技方队通过广场感慨万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科学家义不容辞的使命。”

于敏院士


2015年1月9日,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谦逊与纯粹溢于言表。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极高的荣誉纷至沓来,于敏一如既往地低调。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
  
愿将一生献宏谋!——他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以精诚书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

勇于攀登  彪炳史册

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个英雄群体。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样的成就令世界为之惊叹。“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两弹一星”为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奠定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23位“两弹一星”元勋是投身“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先进群体的杰出代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们中的许多人,如钱学森、郭永怀等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但为了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也有很多人像于敏一样,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隐姓埋名几十年,连家人都不了解他们具体从事的工作。“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于敏这样表示。

  

“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科学家们和广大研制人员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勇于攀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而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国之重器,民族脊梁“于敏们”才是中国的顶级流量他们一生默默无闻为国家付出所有
这样的人,团团相信大家并没有忘记而是深藏在心里


感谢你看到最后


【晚“青”闻】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设立“灯塔信箱”  开辟新路径


为进一步深化共青团、少先队改革,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共青团卢龙县委、县少工委创新工作举措,探索设立“灯塔信箱”,为切实有效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开辟新路径。


打造一个联动平台


团组织、教育部门和司法部门三位一体协调联动,实现组织引导、学校教育和专业指导的协同配合。团县委、县少工委会同县教育局、县公安局以开展禁毒教育为抓手,举办“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主题活动,团县委先后在卢龙镇、石门镇、木井镇、蛤泊镇、刘田各庄、双望、下寨、印庄等12个乡镇共计17所中小学进行了灯塔信箱的推广活动,参加活动学生达14074人。


开辟两条沟通途径
“灯塔信箱”采用传统的书信和电子书信(微信、微博、电子邮箱)相结合的方式,做青少年的倾听者和指明灯,最大限度的收集了解青少年思想和生活动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团县委、县少工委及时做好“灯塔信箱”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是明确专人负责。针对“灯塔信箱”工作,团县委、县少工委加强预防办工作力量,每个学校明确一名团委老师,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二是严格档案管理。对“灯塔信箱”推广活动、后期资助学生的信息图片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规范化管理。实现一生一策、一校一档。三是迅速解决落实。及时发挥团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作用,做到来信必回,有困必帮。截至目前,团县委、县少工委共收到“灯塔信箱”反馈信息500余条,有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实现三类权益保障


“灯塔信箱”集三种功用于一体:帮助解决思想困惑、打击侵犯学生权益行为和提供助学金资助。通过信件、电子邮件、微信等多种途径,同学们可以敞开心扉,说出内心所思所想,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进行情感上的真诚交流,释疑解惑。团县委、县少工委延伸了工作触角,增强与青少年联系,以建立“伙伴关系”为基础,及时获取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掌握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正确处理青少年反映的各种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了解青少年学业中和生活中的困难,开通至今,通过“灯塔信箱”,168名贫困学生受助助学金和相关物资3万余元。



卢龙县少工委给你的精彩

未完待续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青年大学习”



■ “你完了”女演员大闹高铁站对民警叫嚣,身份曝光后道歉…网友:凉凉!

■ 消防员救火时被困4楼阳台,回头瞬间看哭网友!

■ 713分清华男生:不要感谢贫穷,但要谢谢妈妈

制  作 | 冀青工作室

编  辑 | 左岸

来  源 | 《人民日报》2019年09月19日04版,新华社记者:董瑞丰;2019年09月18日15版,人民日报记者:冯华;央视;星言说 (id:xingyanspeak)等


向“两弹一星”元勋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