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艺术节霸屏地铁站!大湾区的源头,原来是这座宝藏城市
嚟南海消费晒单,大地艺术节门票免费送!即日起至2月12日17:00,在南海商圈、餐饮、零售店铺等消费满150元以上,上传交易记录及消费凭证“晒单”,即有机会获得南海大地艺术节门票。→活动详情
南海大地艺术节
来到南海中心城区啦!
多组艺术装置以照片的形式
集体亮相广佛地铁南桂路站B2出口
置身南海大地艺术节主题站厅
犹如穿越千年南海
回到最初的湾区
这条充满广府岭南味的艺术长廊
吸引了不少市民放慢脚步观看
市民大赞“睇到心郁郁”
新年安排去打卡!
《新周刊》大篇幅报道
南海大地艺术节
而在今日(1月20日)南海大地艺术节再获媒体关注《新周刊》一篇题为《大湾区的源头,原来是这座宝藏城市》的文章大篇幅报道该活动
光绪五年,己卯年,也就是西元1879年,一位22岁的年轻人决定不考试了。他“绝学捐书,闭门谢友朋”,搬进了西樵山白云洞的三湖书院。在山水幽胜中,他读《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心中所想从八股文变成了历史与时事。
后来他去香港,前所未见的高楼大厦和先进技术给了他新的冲击,他意识到在轰隆隆的时代巨轮下,固守传统不知变通必定会被碾压。于是他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再结合自身扎实的理学功底,成为了在1895年联合1300多名志士发起“公车上书”、呼吁维新改革的康有为。
西樵山位于如今的佛山市南海区,南海既是明清时期的理学胜地,也承载了当地青年的热血方刚。一代功夫神话黄飞鸿,就是从南海县(旧行政区名,现为“南海区”)西樵镇走出来的。人们都知道黄飞鸿打拳、行医,却少有提及他在舞狮上的修行。有句话是,“天下醒狮,皆出南海”,所谓南派醒狮,南就是南海的南。黄飞鸿在传统的南狮套路上创新了“飞佗采青”一招,凌空取物,堪称一绝。
在2022年的“狮口普查”中,南海区有2700多支狮队,皆精神抖擞。在同年大热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里,瘦小的男孩阿娟就在南海随处可见的祠堂和田间练习舞狮。后来他去到大城市打工,饱尝了生活的辛、酸、苦、辣,难免灰心甚至麻木。然而,当他再度触摸到狮头时,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就止不住燃烧。他为狮头点睛,凭借一个平凡人的倔强和热血跃向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南海就是这样一片土地,历史积淀深厚,名人典故垒成了山,但又有着与生俱来的闯劲和创造精神,总是用新意惊艳着世界。
在新年去到南海,你很难不被一些“超现实”的景象吸引眼球。
田间的榕树上“长”出了银光闪闪的大鱼,老宅的屋顶上冒出巨型绿芽,野草丛生的村落遗迹上有豹猫和麋鹿出没,百年老街市换上了耀眼的霓虹灯新招牌……
这些如梦如幻的场景正是“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艺术装置。自2022年11月起,中国首个完整的全域性、地域型大地艺术节在南海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拉开了帷幕。
大地艺术节的概念很新颖,旨在用“把大地变成艺术馆”的方法让生活在别处的人们重新看见乡村。这个“看见”,既包括对当地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的追溯,也包括对当地未来的展望。
在2021年5月,大地艺术节的概念第一次在中国落地,艺术家们对景德镇浮梁县寒溪村进行了一番“超现实改造”。但因为规模较小,未沿用“大地艺术节”之名,而是称作“艺术在浮梁”。到了2022年,策展团队和更多元的艺术家们来到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在这片广达176平方公里,包含河流、岛屿、鱼塘和桑田等丰富元素的土地上开始了融古贯今的创作。
为什么选择南海?为什么以“最初的湾区” 为展览主题呢?这就要从南海悠久的历史说起。
西樵山是一座七八千年前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古火山,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中期,西樵山一带就开始出现人类活动的踪迹。1958年,考古团队在西樵山发现了华南地区最早的石器制造场,当地文化被称为“双肩石文化”,西樵山也名副其实地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
在秦以前,南海泛指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其中,南海郡是面积最大、物产最丰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被指为岭南首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在往后的岁月里,南海的行政区域划分较为频繁,如今的南海区与历史上的南海并非完全相同,却传承着流动了几千年的文化内核和经济特征。
南海多水道,且地处珠江西、北江通往广州要冲,四通八达。在唐宋海上贸易发达的时期,南海凭借天时地利成为了岭南商贸的重要枢纽。到了明清,南海商贸的辐射范围扩展到了海外,西樵民乐窦被认为是中国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南海所属的佛山也位列“天下四大镇”之中。当时有一个说法来描述南海工商业的繁华盛景:“ 一船缫丝出,一船白银入。”意即载满丝绸的船只从水道出发,前往南亚、印度、中东以及欧洲,再换回一船的白银,满载而归。
这里说到的“缫丝”正是南海最具标志性的特产之一,明清以来就有“广纱甲天下”之说。然而纺织业的重要性不只在于创造了巨大财富,更在于其独特的生产体系:桑园围。
桑园围始建于宋,兴盛于清,集灌溉、防洪、抗旱、交通、养殖为一体,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鱼粪再桑,这个高效可持续的生态循环系统被称为“桑基鱼塘”,催生了南海富庶的蚕桑经济,也是南海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就诞生在南海县西樵镇简村。1872年,在安南(越南)经商多年的西樵镇人陈启沅回到故乡,参照西法建立继昌隆缫丝厂 ,掀起了中国纺织业的第一轮工业革命。
现如今的南海虽然已不再种植桑树、生产蚕丝,但桑园围灌溉供水、防洪排涝、渔业养殖的功能都保留了下来。在2020年,以西樵山为中心的佛山桑园围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以围基水利为主体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海悠久的农耕文化和开放精神孕育了一代代敢于破局的先驱,这里无疑是认识“最初的湾区” 的绝佳窗口:南海的沧海桑田,时至今日仍生生不息。
将73件艺术作品分散在8个区域,不推荐打卡拍照点,大地艺术节的布展方式和城市人所习惯的“一站式服务”是很不同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地”二字。
本届艺术节的总策划人孙倩认为,大地艺术节有三个特征,区别于通常的“白盒子美术馆”展览:一是在地性,二是持续性,三是全域性。
所谓在地性,就是艺术品必须和所在地有很强的关联。按照大地艺术节的创始人北川富朗的话来说,就是做“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做的东西”。这便意味着创作不再是艺术家的个人秀,而是与山川河流和风土人情一同进行的碰撞和共创。因此,艺术家们通常会在村中生活一段时间,与当地村民和风物有了真切的交流之后,再呈现出故事性和创意性兼具的作品。
例如艺术家向阳的作品《进化中的尘埃——来自天涯海角的》,灵感就来自他在儒溪村一座老宅居住时的所见所闻。他将自己眼中的居民生活场景凿刻到了墙体之上:推着婴儿车散步、在朝阳下撒网捕鱼、备好一桌饭菜等着亲友上桌……最日常的景象,在艺术家和“上墙”的当地人眼里也是五彩斑斓的。
来自国外的艺术家同样探索着“在地”的连接方式。这届大地艺术节总共有来自15个国家/地区的134位/组艺术家参与创作。虽然南海独特的生活方式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与人、人与土地之间的相互启发。来自日本的艺术家松本秋则就基于对当地农业生产方式和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邀请当地居民帮忙,用当地产的竹子造了一间“水之屋”、一间“风之屋”——围绕村落的鱼塘让人感受到与水共存的生命力,而风吹拂竹林的簌簌声响体现着自然世界的丰饶。
大地艺术节的每一件作品,都从不同的切角讲述着南海的故事:或注重历史遗产,如基于桑基鱼塘创作的《鱼跃鸢飞》《西樵禅钟》《这里虫子美术馆》,提醒着观者先民的智慧与自然的馈赠;或注重发掘居民生活,例如用招牌和装置重现太平墟在上世纪90年代的繁华热闹、将村民的名字和剪影做成艺术品悬挂在集会大厅中。在回溯历史的同时,这些在地发生的艺术作品也邀请人们一起参与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想象。
除了散落在大地间的静态装置,由东野圭吾的小说改编的舞台剧《虚像的道化师》,知名艺术家冯梦波、巫娜合作呈现的新媒体和古琴音乐会,在艺术装置中进行的现代舞《浮游》等动态项目也与南海的风土人情互动着。在这座“没有屋顶的美术馆”里,表达的多样性是被鼓励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地艺术节的每个展览点都由当地村民负责导览和讲解,作品的故事也是他们的故事。艺术节的主办方认为,艺术是润物无声的载体,大地艺术节是传统文化、在地文化的现代表达,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南海当地的居民正是借大地艺术节讲述自己的故事。
大地艺术节的创始人北川富朗曾说,发起这项活动的初衷就是“希望透过艺术活动,带给一户户逐渐消失的村落老爷爷和老奶奶开心的笑容”。在面临年轻人口流失的南海村庄,年轻人被艺术吸引来到村落,和叔叔、阿姨、阿公、阿婆交谈,既与“老家的亲人们”产生真实亲切的连接,也了解到更广阔的文化图景。
截至2022年年底,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已经吸引了超过15万人前来漫游,未来还计划用10年5届的时间逐渐向南海区全域拓展。大地艺术节是一种文化活动,更是一项文化工程。它不只是展示,更多是运用文化的力量和艺术的方法,让各行各业、远方和近处的人们一同参与进来,共创一方水土的“现在进行时”。
“以艺术带动地域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在南海这片热土上茁壮生长。
南海的古与新
与其说艺术节是让人关注新颖的艺术,不如说南海正趁着艺术之机,邀请更多人去想象乡村和在地文化的未来可能性。
南海作为拥有6000年文明积淀的所在,从来不缺对未来的大胆想象。从唐宋开创海上丝绸之路,到近代吹响革新号角,南海在开放、求新之路上从未停歇。
自2011年起,南海开启了从“工业南海”到“活力南海”的华丽转身。曾经占绝对主导的制造业将舞台渐渐让位给正在兴起的第三产业,南海变得更加宜居、更加新潮了。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8月,南海全区累计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0个、公共图书馆241个、社区体育公园351个,实现了“十分钟文化圈”“十分钟体育健身圈”的构建。千灯湖片区、听音湖片区分别入选国家级和市级的夜间文旅聚集地,音乐节、潮流市集、戏曲表演等丰富的文化活动点亮了城市的烟火气。区内公园和商圈的密度适宜,一年四季花常开,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攀升。
如果说城是“骨骼”、产是“肉体”、人是“血液”,那么文就是“灵魂”。南海有太多底蕴深厚的文化符号,如醒狮、功夫、龙舟、桑园围水脉等,如何把它们转化成耳熟能详的文化IP,南海正在不断探索,且已初见成果。例如南海醒狮通过动画电影《雄狮少年》被更多年轻人认识和欣赏,于西樵山天湖公园持续举办的狮王争霸赛也在助力历史传承的传递,现在正在进行的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更是“立足世界,放眼南海”的绝佳范例。
南海是一座水润之城,拥有近2000公里的水网河道。当地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禀赋,谋划了“水上南海”发展计划。未来的南海将以水为脉将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着力建设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以及环樵山水乡活力区。通过设置码头、驿站,开通水上巴士,优化岸线景观,让人们在游线中领略岭南水乡的风情之美,尽享湾区都市的活力激情。
机遇让人走进城市,文化让人留在城市。过去十年,南海净流入人口近百万人,常住人口中45岁以下的群体占比达七成;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正需要更多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以及年轻人。
游戏、动漫、元宇宙等年轻新潮的元素,就和南海的幽幽古韵适配度满分。自2021年起,全球AI文创大赛永久落户南海,这场顶级赛事将会持续促进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以及AI文创大赛的最新成果在南海转化、落地。2022年,顶级电竞战队“佛山DRG.GK”入驻南海,这片热土欢迎着新一代人的激情与热血。更有大地艺术节这样的新兴艺术项目在南海驻扎,旧与新的交相辉映鼓励着建设者和当地的人们对未来进行大胆的想象,成就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四度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称号的南海,对历史是尊重的,对人是友善包容的,对未来的规划是细心大胆的。说到底,这是一片古与新互相启发、互相交融的土地,所以当你在布满古老建筑的河畔看见一座折射着五色光芒的“帐篷”时,不要惊讶,那是旧时的繁华在今人的创想中重焕光华。
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于2022年11月18日在西樵镇开幕,以“艺术在樵山”为主线,以“最初的湾区”为策展出题。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位/组中外艺术家,在西樵山、听音湖、太平墟、平沙岛等八大分区“在地化”创作73组作品,用艺术讲述南海故事,呈现南海价值。→点击查看南海大地艺术节打卡全攻略
往期精彩回顾
2023-01-19
2023-01-19
2023-01-19
2023-01-19
南海发布微信编辑部
来源:南海旅游、新周刊、佛山新闻网
编辑:邵毅东、李颖薇
审核:何锦婷、吕燕珊、叶鸿禹、麦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