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风韵流传!南海有个800年“华侨之村”→
春雨下,百谷生
从今人间更芳菲
在这春风和煦的日子里
让我们走进璜溪古村
去寻找融入岁月里的乡土风情
狮山镇高边社区璜溪古村由“一纵十三横”14条古街巷组成,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有着浓浓的明清风韵,堪称“岭南古建筑博物馆”,被称为“华侨之村”,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守望。
满村古韵
明清古屋群 诉说着岭南故事
从狮山镇博爱东路转过富强路,就进入到狮山镇高边社区的璜溪村,古朴的巷道、书社,百年的祠堂、精美的灰雕、民宅。璜溪村的每座建筑都是一个故事、一个时代的印记,它的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咱们村的历史啊!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璜溪村导赏员孔姨,熟悉村里的一草一木,也了解村里的历史。
炮楼与村居倒影成趣。
在孔姨提供的村史资料里记载:古村由一条半壁形的河涌包围,开村之初在涌内挖出大量黄泥,故该村曾被称为“小黄泥”和“大黄泥”,民国后改称“璜溪”。也有另一个说法,最早有人在村中河涌钓鱼,钓上来半块碧玉,取其意义起名“璜溪”。
跟着孔姨的脚步进入古村,恍若闯进了时光隧道,穿越到宋朝。中西合璧的小洋楼、民国时期牌坊式小楼、镬耳屋……古村依然保留着70%以上林林总总的明清建筑。这片古色古香的明清古屋群,由“一纵十三横”14条街巷组成,保留特色岭南砖雕、灰塑、壁画,昔日的繁华,在这浓浓的广府传统古建筑中娓娓道来。
根据初步统计,村内共有明代建筑5间、清代建筑119间、民国时期建筑15间。璜溪村集岭南广府古民居建筑之大成,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堪称“岭南古建筑博物馆”。
璜溪村曾先后被评为“南海十大最美乡村”“南海十大古村落”“广东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除此之外,璜溪村还被称为“华侨之村”。
璜溪村“一纵十三横”。
相传在800年前,为避蒙古骑兵,璜溪村太公从浙江临安县南迁于此,之后便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清末民初,为了谋生,璜溪人陆续远赴海外。据历史资料考据,璜溪村第一个下南洋的村民叫李寿南,他在印尼开了一间影楼。之后更多的年轻人跟着李寿南漂洋过海去了印尼,从事摄影、橡胶、商业等工作,并在当地落地生根。几代之后,村民也大多跟着迁往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据悉,目前,移居海外(东南亚、澳洲、美洲)的璜溪人已经超过千人。
延续文脉
新装换旧装 古今特色相辉映
一路倾听,古风徐来。
这里最显眼的就是村口的“炮楼”了,这座百岁炮楼,是璜溪村的标识,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门楼上依稀可见“民国贰拾贰年梁造记建筑”的字样,这里过去装有射灯、机枪、铁丝网等,守卫村庄的安全。
璜溪村古炮楼。
现在,炮楼变身为村史馆。里面存放着村史介绍资料,以及上世纪80年代华侨捐赠的飞利浦彩电、南洋客常用的皮箱……从明清时期到民国时期,几百件藏品有序安放在4层炮楼的合适位置,一件件历史物件,见证璜溪古村曾经的繁荣兴盛。
璜溪村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引以自豪的,是曾出过两个人物,一个叫李聘臣,清末民初做过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据说为官清廉;一个叫李紫屏,当过抗日名将薛岳将军的秘书,解放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李聘臣祖屋、李紫屏故居”的牌子极为醒目地悬挂在巷口。
从古炮楼望古村。
炮楼旁的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每逢正月十四,李氏一族,包括很多港澳同胞,都会回到祠堂叙乡情。平时村内人的嫁娶,也在这里。历经多次修缮,祠堂仍保留着原有的形态和韵味。
夜幕下的李氏大宗祠。
璜溪古村本着“不浪费”的初衷,不但将原本败破荒芜的德深李公祠注入“武术血液”,将此复活为一个免费学习咏春武术的学堂,还将村里各个闲置地改造升级为以二十四节气命名的主题小公园,吸引了大批村民前来,凝聚了村民的归属感。
穿梭于璜溪村,于古巷深处见人家,于青石板中寻历史,于古建筑群里探风情,放慢行走的脚步,觅得一处宁静。
夕阳下,小朋友在村里的古榕树下嬉戏。
文旅融合
"活化"古村 打造各类展览馆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留下时代的文化印记,是古村的担当。
为了让这些文化遗存“活”起来,前段时间,“物以载道——中国与沙特非遗数字展”在璜溪古村持续展览,中沙两国的民族服饰、非遗美食、特色建筑、医药珍宝、民俗文化等300余件实物、图文、视频展品,同步运用AR技术构筑3D数字展厅,展示中沙两国优秀文化遗产。
两国非遗在古村相融,传统与科技碰撞,南海文化正在不断创新的传承和传播探索中,焕发出愈发鲜活的独特魅力。
3月3日,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阿卜杜拉·本·欧比耶等嘉宾参观“物以载道”——中国与沙特非遗数字展线下展厅。
南海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目前已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7项。接下来,南海将持续深化非遗保护传承,推动广府文化(南海)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设一批南海区非遗研学游示范基地,推动各镇(街道)非遗体验馆建设等。
1月22日晚,15项南海非遗集中亮相大湾区春晚开场秀,现场年味浓浓,热闹非凡。
沿着璜溪村的古巷漫步,村子宁静舒适,犹如闹市中的“世外桃源”。璜溪村还有村史馆、红色气质文创馆、名人馆等各类主题展览馆,丰富璜溪古村的文旅资源,激活着古村无限的发展空间,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一村明清古韵,这座正在涅槃的古村,请你,细细品。
夜幕下的璜溪村。
狮山为什么叫狮山?
从三水西南镇往广州方向9公里处,北江河下游东面的河堤边原有座山冈,其山形不论你从哪个方位看,均如一头威武雄壮的醒狮屹立在北江河边,它雄视西南方的绿洲,背倚东北方的大片山冈福地。
传说这头雄狮在夜间或遇到刮风下雨,都会跃过对面的绿洲残害农夫所种的桑叶、甘蔗。当地农夫对它怨言甚大,于是便请来外号称“赖布衣”的风水大师,制止这头猛兽的恶行。
某日,“赖布衣”来了,农夫带着他上到这座山冈。他看了看四周,觉得这座山冈很有灵气,不忍心伤害雄狮,但为了对面绿洲的农作物不受其害,“赖布衣”只好告诉农夫,用根大钉钉住它的尾巴,它就不会跳过来破坏农作物了。
农夫依照赖大师所说,在雄狮尾巴处建了一座呈六角形、三层高的文笔塔。说来也奇怪,自从这座文笔塔建好,这头雄狮再也没有跳过对面绿洲破坏农作物了。自那时起,人们为此山取名为“狮山岗”,后来把方圆7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称为“狮山”。
明清古屋群,由“一纵十三横”14条街巷组成。
而这座传说被用来钉住尾巴的文笔塔为何现在找不到?因为这座文笔塔建于明代,抗日战争期间遭到日军的烧毁,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有塔基,1958年后荡然无存。但当地人认为,狮山能出这么多文人墨客,都是“文笔开花”的结果。
清嘉庆至光绪年间,狮山文人大兴登科。有年夏天,雷雨交加,雷电击中了文笔塔顶,乡人称之为“文笔开花”,被视为科举及第好征兆。果然,那一年秋天,黄边村黄锡麟以进士入选,授之以知县;不久后神溪村邓宝琦,罗洞村罗贞元、罗殿元、罗衍,都以举人入选;狮山华平李可端、李可藩、李可琼同胞三兄弟同入翰林;狮岭黄张业南考取全国会试第十五名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钦点金殿传胪;狮山紫岗村麦鹰扬以翰林入选,授庶吉士。
读懂一座城从一个个地名读起跟着二十四节气一起看见南海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敬请持续关注南海发布
关注南海发布视频号,掌握南海最新资讯↓
往期精彩回顾
2023-04-19
2023-04-19
2023-04-18
2023-04-18
南海发布微信编辑部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姚易
审核:何锦婷、吕燕珊、黄礼珍
点“在看”告诉更多人↓↓↓
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