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龙超凭啥成为顶流?南方日报整版深度报道→
今日(6月17日)
《南方日报》
头版导读、整版报道南海“龙超”
深度探讨南海“龙超”成“顶流”火爆出圈的原因以下是报道全文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佛山南海“龙超”是当之无愧的“顶流”——线上引爆全网35亿人次观看,线下游客甚至从凌晨开始排队“霸位”。(点此进行回顾→)
何为“龙超”?是南海龙舟超级联赛的简称,因龙船会漂移、手刹、倒档的赛事属全国唯一,比一般的此类赛事更具“速度与激情”,其中叠滘龙船漂移更是被称为“水上F1”。
“水上F1”引流效果明显,堪称端午假期文旅“顶流”。
在端午假期,“龙超”更是达到了高潮:叠滘龙船漂移引得万人空巷,连续霸榜短视频平台;女子龙舟赛、半山龙舟赛和龙舟马拉松火热“出圈”。
除了赛事之外,“龙超”增加了体验性内容,游客可以在真正的比赛龙舟上亲身体验,“龙船饭”和各类龙舟周边产品也颇受欢迎。
“龙超”火爆,堪比“村超”,是岭南龙舟文化融入时代发展大潮的缩影,也是将大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的成功尝试。
今年的南海“龙超”到底有多火?
6月8日是叠滘龙船漂移大赛首日,尽管大雨连连,距离下午的比赛还有5个小时,但河涌两岸已经挤得密不透风,连岸边的农民自建房楼顶都挤满了人,甚至有不少观众从凌晨就开始排队“霸位”。
叠滘龙船,可谓南海龙舟赛的“火中之火”,“宁可煲烂,不可扒慢”是叠滘龙船的口号。观众中有的是本地人,更多来自广佛周边城市,还有的不远千里专门打“飞的”而来,只为一睹叠滘龙船的风采。
比赛期间,叠滘周边的酒店和饭店日日爆满,村里的咖啡馆一天卖500多杯饮品成为“常规操作”,店内观景阳台更是节前就被预订一空。
佛山南海区发布的一组数据更为直观:端午期间,南海龙舟相关赛事在全网吸引了超35亿人次观看;其中叠滘龙船一连4天,在赛区限流的情况下,仍有超20万人次市民游客入场,更频登央媒、刷屏全网,引爆超15亿人次观看。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南海“龙超”系列赛事引得万人空巷。
叠滘龙船为何这么火?反差,是互联网上一个重要的流量密码。
龙船竟然能高速过弯,还能倒档?水上也有“F1”?快出“虚影”的技能如何炼成?这些都是吸睛点。
超25米长的船身,三四十人一条龙船,鼓声一响,桨手们应声而动,船桨齐刷刷地划破水面,龙船如离弦之箭般在平均6米宽的河道中疾驰,在S型、C型、L型和直道四种赛道上“狂飙”。
“九江双蒸”2024南海龙舟超级联赛之白云山板蓝根·2024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以“4天4赛”(6月8日至11日)的形式展开激烈比拼。
这些赛道堪称“水上秋名山”,稍有不慎,就会翻船落水,赛事惊险刺激,可见一斑。龙船漂移的水浪、观众尖叫的声浪一个比一个刺激。
“龙船赛时,在船上、岸边,大家都很振奋。回来打开手机,网友们也继续为我们打气。”端午过后,回看今年叠滘龙船漂移大赛,“扒仔”刘德钊还是很激动。
刘德钊是叠滘茶基龙船队的一名运动员,今年继续随队参赛。龙船队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尽管未能继续收获冠军,还是用超水准发挥赢得各方支持。
刘德钊还是南海龙舟主题纪录片《五个划水的少年》的主角之一。该纪录片由南海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策划推出,在端午前上线,9天播放量达200万。它还像一条预告片,预告了一个火爆的“端午档期”。
不仅在南海,佛山五区“有形之手”主导推动,社会参与、产业牵线、乡情维系、各方协作,龙舟赛事、活动今年端午叫好又叫座。
龙舟“出圈”,还能“出海”。在佛山禅城,“友谊的小船”还驶到非洲,禅城向南非开普敦龙舟节赠送旱地龙舟,助力增进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法新社刊发报道点赞:在中国南方的佛山,龙舟赛比一般的此类赛事更具“速度与激情”。
一年前的端午,南海“龙超”就曾吸引全网关注,创造了2亿多阅读量、3150多万直播观看量;佛山龙舟一天连上4次央视;还有梁家辉、魏晨、武艺等明星及各路自媒体大V争相传播……
去年,南海“龙超”于年初开启,把区内各具特色的叠滘龙船漂移、西樵“半山扒龙船”等“打包”起来,还首次把源于端午民俗的龙舟赛事拉长到全年。
今年,南海“龙超”这项地标品牌继续覆盖全区7个镇街,55项赛事从年初“飙”到年尾。
以文兴产、以赛兴城,还有好服务。今年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前后,南海区不仅推出纪录片,为赛事预热,还在赛区内准备了“自媒体服务驿站”,配备休息区、充电接口和Wi-Fi网络信号等。赛事“四天四赛”,服务点就从每天9时开门,一直开放到当天赛事结束。
龙舟竞艳竞速,触发流量经济。
正是全民的广泛参与、政府对龙舟运动及文化的呵护和培育,最终促成了南海“龙超”在这个端午成为“顶流”。
近年来,以龙舟为代表的端午传统文化习俗,成为佛山各区各镇街拥抱关注的“流量王牌”。央视《朝闻天下》报道称,据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综合计算出的各地龙舟赛热度指数,佛山以9.9分居全国第一。
记者了解到,佛山即将出台文件,其目标是到2026年,培育1至2个高水平龙舟品牌赛事,让龙舟文化影响力、知名度、参与度得到显著提升。
各方聚强合力,龙舟竞艳竞速,佛山龙舟火在顺时借势,“时”是端午节庆、龙舟习俗,“势”来自一条持续向上的流量曲线。
在佛山,扒龙舟这项古老习俗已传承数百年。
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佛山,具备得天独厚的水乡生态——2800多条大小河流流淌而过,河道长度超过5000公里。人们倚涌开村,据水而存,世代延续扒龙船、赛龙舟之俗,发展出了活态未断的龙舟文化。
据佛山非遗专家谢中元介绍,早在先秦时期,依水而生、以舟为家的百越先民便生成了“文身象龙”习俗,即将舟船制成龙形、刻上龙文,以竞渡形式逐疫祈福、攘灾迎祥。这种龙舟竞渡到南北朝时期与纪念屈原活动相融合,定期在五月初五举行。隋朝则上演了“观者如云”的壮观景象。到了唐代,龙舟竞渡规模空前。
最早文字记载是文天祥的《元夕》,描述了当时南海县正月十五龙舟竞渡的情景:“南海观元夕,兹游古未曾。人间大竞渡,水上小绕灯。”到了明清时期,“扒龙舟”成为佛山人端午节的必备节目。
改革开放后,佛山率先普及推广龙舟竞技运动,将龙舟竞渡习俗发展为赛龙舟并使其常态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助推了竞技龙舟在海内外的撒播风靡。
1984年,佛山南海推出的龙舟赛规则成为国内首套龙舟竞赛规则,在此风潮带动下,龙舟赛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基于此,佛山成为国内首个被授予“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称号的城市,南海区和顺德区分别成为“中国龙舟运动之乡”和“全国龙舟之乡”。
在佛山,并非只有“叠滘龙船漂移”,与龙舟相关的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就有16个之多,其中3个省级项目关乎龙舟竞渡与礼俗。
每逢端午前后,热闹的龙舟活动 在佛山各地举行。
水上的“速度与激情”,带来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以南海为例,今年端午前后举办的龙舟赛事五花八门:
在狮山镇,女子龙舟赛如火如荼展开,由“大狮姐”组成的12支队伍在水上乘风破浪,为“龙超”系列赛事打响头炮;
在西樵镇,有着500年历史的“半山扒龙船”锦龙盛会在西樵山天湖公园热闹举行,特色游龙、锦龙夺标、群龙戏水,吸引超3.5万人次现场观赛;
“九江双蒸”2024南海龙舟超级联赛——“珠海市南海商会杯”西樵镇“半山扒龙船”锦龙盛会吸引了40支参赛队伍,近千名队员参与。
在丹灶镇,珠三角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单人龙舟赛在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大藤水岸河段震撼来袭,160艘龙舟上演13.14公里“水上马拉松”……
龙舟的非遗魅力,在南海“龙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在佛山,几乎村村都有龙舟队,且各具特色。比资历,大沥盐步591岁的“老龙”是全国现存最老龙舟;比活力,容桂有一支青少年龙舟队……
在千百年传承发展中,佛山还形成了完整的龙舟文化体系,包括起龙、采青、迎龙、龙舟盛会、吃龙舟饭和藏龙等非遗和传统民俗。
佛山龙舟文化,从历史深处划来,一路争流、破浪,在新时代愈发焕发新光彩。
人来了,业兴了,城更旺了。据统计,今年在南海龙舟赛事带动下,佛山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250%;6月7日到10日,南海区累计接待游客6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95亿元,其中过夜游客7.19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
这组数据含金量很高,原因不仅在于,南海平均一天拿下近1亿元的旅游收入,更在于过夜游客的大幅上涨。更多人住下了,就会带旺更多景区、酒店和商场。
一组数据能直观说明问题:端午期间,南海区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43万人次,同比增长24%;区内6家星级酒店累计接待游客数同比增长54.41%;另外,不少当地餐饮企业推出了与龙舟文化相关的特色菜品,如龙舟饭、龙舟粽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收入较往年同期增长了近三成。
龙舟带来的“大流量”,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提供新鲜感之余,更关键的就是保持龙舟运动“接地气”。村民自发组织、自主进行,连奖品都是生活用品,自然会更“接地气”、更“有人气”。例如,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冠军奖品是1吨汽油。
在这些朴实至简的场景中,似乎看到以普通人为主角的欢乐舞台,正在徐徐展开。从这一点看,南海“龙超”的成功和贵州“村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龙舟赛比一般的此类赛事更具“速度与激情”。
为进一步释放龙舟IP的强大能量,南海还加强对辖区内文旅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全面修缮历史建筑,拆除残旧建筑,重建成叠滘圩。经过改造升级,南海还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叠滘圩市上,举办叠滘龙船文化嘉年华活动,推出特色民俗市集、夜光龙船等新潮活动,打造叠滘茶饮一条街,以“龙舟+非遗+体育+文旅+消费”丰富文旅深入融合的新场景,赋能城市假期经济。
今年1月,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报告首次提到龙舟文化等“十大传统文化”,并用较大篇幅强调要激活“十大传统文化”,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紧接着,佛山就组建了工作专班,专门对龙舟文化等进行研究。
在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焕钊看来,佛山在挖掘阐释好龙舟文化等“十大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同时,也可将这些传统文化瑰宝融入时代发展大潮,用时尚创意的方式让其走进当下人们的消费场景之中,与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连接起来,使之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
当地政府用心呵护好龙舟运动的文化内核,使之在城市谋篇布局中的地位不断抬升,同时创新挖掘传统龙舟文化内涵,下大力气开发龙舟IP,再加上提供更贴心的公共服务……抓好这些关键变量,客流自然奔涌而至,并汇成不断攀升的消费活力。
从逐年上升的热度来看,佛山“龙超”绝不是稍纵即逝的“昙花”,而是岭南龙舟文化“繁花”中越开越艳的璀璨奇葩。
龙舟竞渡,奔涌向前。南海“龙超”,未来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南方观察
南海“龙超”的地方性与国际范
文|高维要说最近的文旅新“顶流”,南海“龙超”必须拥有姓名。
漂移过C弯、急刹倒挡、“飙”出残影……各种“名场面”不光让观众大呼过瘾,在社交媒体上也激起了不少水花:不一定非要大江大河,狭窄水道也能乘风破浪;不局限于速度比拼,技巧大赏更是让看点拉满;不只是一项高燃赛事,更是一场关于“龙舟+”的文化盛宴。
无论怎么看,“龙超”都充满了地方性。会“漂移”狂飙的叠滘龙船,全国独一份;西樵的“半山扒龙船”底蕴颇深,距今已有500年历史;丹灶单人龙舟,把“水上马拉松”玩出了另一种风格;全国现存最老龙舟盐步老龙,每次“重出江湖”总能刷屏一波。河网密布、依水而生的南海,正将传承千年的文化动脉,像穿针引线般,织就出循古向新的生动图景。当地以文体旅融合着笔,强化区、镇、村、社区四级联动,让南海“龙超”从年头扒到年尾、从“散装”走向“集成”,既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在地文化,也有望突破行业“天花板”,打造城市“超链接”。
南海“龙超”精彩不断。
一味“卖力吆喝”,不如擦亮自身特色。互联网时代,一时的“泼天富贵”已然不算稀奇,问题在于,注意力总是稀缺的,流量永远在寻找“下一个”。就好比“龙舟经济”这条赛道,同样也是百舸争流——近年来,在“南舟北移西扩”的过程中,不仅广东、湖南等地氛围火爆,黑龙江、辽宁等北方地区的赛事也办得有声有色。唯有充分挖掘背后的人文、美学、民俗等人文基因,以龙舟为半径的研学、市集、文旅等多元业态,才能创意不断、生生不息。
从“龙超”这个命名来看,它显然有着更大的抱负。正如“村超”起初源于网友参照“英超”“中超”,带有一份与国际接轨、比肩世界的豪迈,如今能见度越来越高,被媒体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从前不久全球征集形象标识,到与多家海外媒体互动连线直播,再到半认真半调侃的“水上F1”的深入人心,“龙超”的国际范也初见端倪。无怪乎法新社刊发报道点赞:在中国南方的佛山,龙舟赛比一般的此类赛事更具“速度与激情”。
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指出:“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是不同文化灵魂的表现。”开放、包容、创新的岭南文化,可谓自带“出海”特质。有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岭南非遗频频“出圈”,其中结合传统节日的节庆祝福、庆典仪式的民俗类非遗,已然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爆发点,潮汕英歌“炸街”炸到英国、声动海内外,就是典型代表。传统民俗加持的“龙超”,蕴含着勇气、坚韧、团结协作等共同的价值追求,体育又是全球“共通语言”,有利于进一步缩短“心理距离”。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端午节前,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主席托马斯·科涅茨科透露,中华龙舟赛将成为巴黎奥运会表演项目,“龙舟入奥”更进一步。经营城市IP,并非光是就文化论文化。文化符号固然离不开具象化和立体化,“龙超”俨然是又一理想载体。更关键的是,如何将关注度转化为发展动力,实现富民惠民乐民,与特色产业“同游”,与水质改善“共进”,与基层治理“齐飞”。扬帆竞渡,奋楫者先,南海“龙超”上演的精彩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关注南海发布视频号,掌握南海最新资讯↓
往期精彩回顾
2024-06-16
2024-06-16
2024-06-16
2024-06-16
来源:南方日报编辑:王心怡审校:何锦婷、姚易、蔡彦栩、黄礼珍
点“在看”告诉更多人↓↓↓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