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南海走出来的艺术大家,曾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

南海发布
2024-10-15

南海耕保大作战4.0等你来玩

超5000份红包,连续派发8日!最高可得88元!🧧“贪吃蛇”南海耕保大作战小游戏4.0版本开放中,快来玩游戏抽红包吧!(戳此了解详情)


值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南海区档案馆联合南海区教育局深入挖掘名师故事并以此向老师们致以最深的敬意和节日祝福!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近南海艺术大家——傅天仇学习榜样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一百年前,南海大同诞生了一位艺术大家、雕塑巨匠——傅天仇,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主任,塑造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白玉石大浮雕《武昌起义》,并赴朝鲜塑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纪念碑《新义州纪念碑》。



师从名家,与雕塑结缘


1920年,傅天仇出生于大同一个贫民家庭,在少年时代对美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读完高中二年级后,傅天仇考入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


1942年,傅天仇毕业于桂林美术专科学校,被时任桂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著名金石书画家马万里所赏识,推荐给来校授课的徐悲鸿。因追慕徐悲鸿,傅天仇同年转入国立中央大学(重庆)艺术系继续深造,后再转入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师从刘开渠。22岁的傅天仇,就此与雕塑结缘。


坚持初心,让艺术反映现实


1945年毕业后,傅天仇在陶行知先生主办的育才学校和重庆西南美专任教,并从事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研究和进步文化艺术活动。虽然当时社会政治空气是恶劣的,但傅天仇敢于斗争,创作了一批对现实颇具批判意味的雕塑作品。


1946年4月4日,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了大足石刻艺术(临摹)展览,傅天仇首次展出体现人民群众悲苦生活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统治的雕塑作品,包括《沉思》《望夫石》《丰收的愤怒》和《暴风雨》等,获得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正是这次展览,吸引了周恩来同志的注意,他认为这次展览不少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富有时代精神,并让时任《新华日报》记者张颖前去报道。


左《沉思》,右《丰收的愤怒》


后在张颖的引导下,年轻的傅天仇在《新华日报》营业部二楼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同志。傅天仇激动得不知所措,握着周恩来的手说不出话来。周恩来同志请他坐下,轻松愉快地和他闲谈,从他的家庭,到他在广州、香港学美术的经过,以及他如何从小喜欢捏泥人到长大后爱上雕塑的。周恩来同志最后对他说,“目前还在战乱时期,搞雕塑不大容易,可以把创作拓宽些,比如木刻、漫画、素描……当然,你的专业与爱好还要坚持下去”。周恩来同志的话对于傅天仇就像是一道照射到心底的强烈阳光,更加坚定了他以雕塑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创作理念。


1946年冬,傅天仇由重庆乘木船到上海,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1947年3月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了素描和彩色漫画组画《上海风情》,主题都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


1947年7月,为躲避反动当局的搜捕,在周恩来同志的安排下,傅天仇转赴香港谋生。在香港期间,傅天仇曾参加中共华南局文委领导的“人间画会”,并与余所亚、李晨风等艺术家合作拍摄中国第一部木偶艺术片《大树王子》。即便在香港处于十分困难的环境下,傅天仇还不忘深入研究形象、表情、动势、神采与情节等雕塑语言的要素,以及思索人民雕塑家的道路,并创作了《在南京大牢的爱国者》等作品。


《在南京大牢的爱国者》


傅天仇怀着一腔对祖国对人民对艺术的赤胆忠诚,坚定地以雕塑反映现实,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胆略、勇气和正义。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傅天仇迫切希望回来,终于当年5月返回并进入了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科工作。


精雕细琢,大作始成


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1952年,傅天仇受邀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设计和制作,塑造了汉白玉石大浮雕《武昌起义》。1958年,历经6年时间,《武昌起义》终于完成。其间,傅天仇于1956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左边人物为作者)


傅天仇谈及《武昌起义》浮雕的创作体会时曾说过,浮雕的构图原是“一”字平线,这种布局使人感到冲击力量单薄,对于辛亥革命的困难和艰苦的实质,没有为构图形式所体现。因此,定稿时重新布局,取消了“一字型”的构图,增加了浮雕后部的层次,加强了构图的“攻击”形式。在人物的布局上有意识地把14人分为前后两组,在纵深方面分为3个层次,构成半圆形的浮起。定稿布局,增加了冲击的气势,加强了冲破敌人的力量。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局部)


在“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武昌起义》浮雕被列为此次展览策划的灵魂作品。这块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上的浮雕被誉为新中国美术界的开篇大作之一。


守正创新,塑时代新篇


傅天仇非常重视对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学习和研究。1945年,他在重庆西南美专任教期间,专门向民间艺人学习有关传统雕塑的技法,并有志于探索和整理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遗产。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只身到四川大足石窟考察,忍受着当地非常困苦的生活条件,坚持进入这个新发现的艺术宝库做临摹工作。1946年4月,他把临摹好的作品带回重庆,在中苏文化协会举行了《大足石刻艺术展览》,引起了轰动。自此,这些在荒山野岭中淹没近千年的古代艺术珍品才开始为外界更多人知晓。


1952年,傅天仇调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任教期间,他将相当多的精力集中于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研究,带领学生遍历山西云冈和晋祠、洛阳龙门、四川大足、陕西汉唐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等地,并悉心临摹这些中国古代优秀雕塑杰作,积极抢救古代传统艺术遗产。


作为一名艺术理论家,傅天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在国内外享有巨大声誉:论文集《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里许多文章,早已译成英文和日文;专著《秦始皇陵兵马俑》和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2:秦汉雕塑》已译成英、法、德文出版。


专著《秦始皇陵兵马俑》


《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


傅天仇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2:秦汉雕塑》


专著《傅天仇雕塑集》


傅天仇博采众长,将中国传统雕塑技艺与西方雕塑技艺相融合,创作出了众多伟大的雕塑作品。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他的作品及创作题材遍布世界各地。这些作品无不体现了傅天仇一贯的艺术主张,“我们的雕塑要走自己的路,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现实主义的传统,吸收外国雕塑技巧的长处,推陈出新,创造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雕塑。”


《新义州纪念碑》志愿军主像(朝鲜)


《徐悲鸿像》


《斯诺浮雕头像》


《女娲补天石像》


点石成金,深耕环境艺术设计


傅天仇的晚年,投身于如何将雕塑与环境艺术整体进行研究的新课题。他挖掘宣传大连金石滩的奇礁和喀斯特地貌,并将之誉为“神力雕塑公园”,后几经努力争取,国务院终于在1989年把它列为国家级风景区。此外,他还将秦皇岛长寿山的峡谷溪流、奇山异石设计为“中国神像”,邀请中外著名人士前来题字刻石,使荒山变成艺术殿堂;傅天仇还为广西梧州设计了东起鸳鸯洲、西至鸳江春泛的十里景区,在其中塑造了一个巨大的“中国的爱神”。


1990年8月12日,傅天仇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傅天仇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许多代表作已成为中国雕塑的经典而载入史册,为世所重。回顾其一生,傅天仇的创作始终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同频共振,他是具有坚定的文化理想、浓厚家国情怀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傅天仇曾回大同探亲,“大同小学”“大同中学”的校名就是傅天仇回乡时所题。大同艺术底蕴深厚,除傅天仇外,还有傅日东、傅云若等多位著名画家,人才辈出。


傅天仇题名的“大同小学”


傅天仇故居


后记:在此特别鸣谢傅大任先生提供了傅天仇大师相关资料。


投身艺术

百折不屈,坚持不懈

向傅天仇大师致敬!


教师节将至南海君在此也祝愿所有教师节日快乐  



关注南海发布视频号,掌握南海最新资讯↓


往期精彩回顾

这个暑假,南海吸金超49亿元!

2024-09-09

乡贤有爱,内地港人唱响“同心南海”

2024-09-09

预计每年营收6亿元!又一总部落地南海!

2024-09-09

最高88元红包!南海耕保大作战4.0喊你来收成→

2024-09-04


南海发布微信编辑部来源:南海档案史志编辑:余钰萍

审校:何锦婷、姚易、王心怡、叶鸿禹

点“在看”告诉更多人↓↓↓

20240909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海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