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色发展 生态卫士】

2017-08-24 新疆兵团卫视


二师:碧波荡漾鱼成群

二师依托区域水资源优势,通过“以水养鱼、以鱼洁水”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鱼类养殖和休闲渔业,促进了辖区生态和渔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罗先彪是二师二十五团的养鱼大户,也是当地水产养殖致富带头人,有着十几年的养殖经验。这几天,他正在池塘撒网捕捞,为鲜鱼上市做准备。

二十五团鱼塘养殖户罗先彪说:“我从2000年承包这个鱼池,到现在已经开发了580亩,一亩现在收入能有两千块钱。”

二十五团紧邻博斯腾湖,团场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渔业,一大批职工依靠淡水鱼养殖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全团鱼塘面积达3000亩,养殖户人均增收5万元。

二十五团养殖户刘光民说:“今年五月份我投资了30多种鱼苗,长势不错,草鱼在3公斤左右,鲤鱼在1公斤左右,收入还挺好。

二十五团一样,近年来,二十四团也大力发展渔业,团场借助无公害水产品标志认证,加大渔业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投入和管理,形成了以鲫鱼、五道黑、罗非鱼等15种鱼类的养殖规模,渔业面积达5200亩。

二十四团养殖户雷春林说,鱼的销售地这两年已经从乌鲁木齐拓展到了甘肃张掖,渔业发展的前途还是非常可观的。

二十四团渔政站站长唐军胜说:“我们年池塘养殖的总量占巴州池塘养殖市场的70%,今后准备向休闲渔业这方面进行发展。

目前,二师拥有水库面积5万亩,各类休闲渔业场点200多个,逐步形成城郊片区养殖渔业和休闲渔业齐头并进的格局,水产养殖已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今年,全师商品鱼总产量预计可达9500吨,实现产值1.5亿元。

四十七团种植红枣改善环境富职工

从2010年起,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十四师四十七团就开始大规模种植红枣,如今成片的红枣林不仅改善了团场的生态环境,也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

四十七团四连,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初期就是团场重要的粮食基地。说起种粮食,连队职工都是行家里手。

买买江·买买提努尔说:“别的地方一亩地才打三四百公斤麦子这个地方一亩地能出七八百公斤麦子

从1989年开始,买买江·买买提努尔便同父辈一样,在连队承包了60亩土地,种植小麦。在他看来,手里有粮心不慌,地里能有个好收成,就是最大的幸福。为了让土地产出更多效益,他也做过很多尝试。

买买江·买买提努尔说,他栽石榴栽了两年,石榴也不适合这个地方生长, 把石榴挖掉以后又种了杏子,杏子也一样不行

2010年,团场引导职工种植枣树,买买江·买买提努尔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种了30亩枣树。让买买江没想到的是,这次尝试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

买买江·买买提努尔说:“以前有口吃的就可以了,口袋里也没啥钱,现在有了,真好。”

截至目前,四连红枣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占全连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红枣种植鼓起了职工的钱袋子。

四连连长史小军说:“发展红枣产业以后,职工口袋里都有家家户户门前最少一辆小车。”

红枣种植不仅改变了职工的生活,也改变了连队的环境。在连队工作10年的党支部书记肖雷杰对此深有感触。

肖雷杰说,他们这里的雨水明显增加了,最多时候一个月必须有一场雨。

因为枣树,团场生态得以改变,这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团场成为了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绿色家园。


阿拉尔经开区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


自去年7月,获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后,一师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打造“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内部中循环、 社会层面大循环”产业体系,循环经济助推园区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多赢格局。

这段时间,新疆富丽达纤维公司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粘胶短纤维产品,源源不断地供给新疆新聚丰特种纱业公司作为生产纱线的主要原材料。富丽达纤维公司具有年产30万吨粘胶纤维的能力,粘胶纤维产品是纺纱的原材料,直接供应给园区内纺织企业, 实现了就地转化,缩短了供求距离,节约了生产成本。

富丽达纤维公司不仅为纺织企业上游产品提供原材料,还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小循环。粘胶纤维的主要原材料为棉浆粕,企业全部采用纯天然可降解的浆粕纤维,达到生态循环的目的。2016年初,企业还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了26万方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循环化改造项目,项目投产后,每天能回收48吨二硫化碳并直接用于生产,每天可节省20多万元的生产成本。

目前,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纺织产业,从下游原料加工到上游产品制造形成了完整的产供销链,串联起了园区的大部分企业,为企业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能,逐步实现资源循环化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

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军说:“循环经济模式是以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利用资源为基本特征最终目的是为了我们的天蓝水清。”


莎车农场:植树造林美了家园富了职工


三师莎车农场通过种植防风林,引进适应性强的经济作物,把防沙治沙和职工增收致富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防治风沙的有效途径。

从去年开始,莎车农场推进防风林建设,在风沙前沿、农田周边种植宽50米防风林,在居住区外种植30米宽的防风林,种植树种以白杨、沙枣和胡杨为主,并修缮防渗渠,采用滴灌供水,提高树木成活率。   

莎车农场林业站工作人员王军恒说:“种植7000亩的防风林对我们莎车农场建设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和农场的扩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莎车农场还积极引进适应性强的经济作物。去年,引进“烟富8神富一号”苹果,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

种植三优苹果经济林,提高农场森林覆盖率,固定沙丘,防止沙漠流动,水土流失,起到防风防沙治沙的作用。”莎车农场林业站工作人员王军恒介绍说。

今年,莎车农场又种植了1万亩油莎豆,经过科学管护,苹果苗和油莎豆都长势良好,以往的茫茫戈壁、沙丘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良田。

来源/兵团新闻联播

编辑/邓亚美 卿璟妍  责编/贺孜孜  监制/王志明

↓点击图片查看《还看今朝》征稿说明


其他用户还在看↓↓


【绿色发展 生态卫士】父子风口执着播绿

【绿色发展 生态卫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