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圆中国月:唐诗宋词里最动人的月光

2017-10-03 新疆兵团卫视

《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

月亮的柔美与纯情,月亮的半弯与圆满,给了古今人许多的情感慰藉。

中国,一年三个与月亮有关的节日,元宵、乞巧、中秋,分布在春、夏、秋三季,其中有两个与圆月有关,一个与新月有关为的就是借月抒怀,将欢喜与忧愁都寄予在月里。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的【文眼聚焦】专栏,小编就带你走进古人眼里的月圆中秋。


月神之问

对月亮的神往,催生了月亮神话,许多民族都有月神信仰,古代中国也不例外。

千年流传的月神,也许常驻妇孺心里的,是奔月的嫦娥。唐宋时代的诗人们,常常写到月里嫦娥。如唐代孙蜀有中秋诗曰:

不那此身偏爱月,等闲看月即更深。

仙翁每被嫦娥使,一度逢圆一度吟。

月亮一圆,就想起了嫦娥。又有宋代陈远诗曰:

世间八月十五夜,何处楼台得月多。

不及吴江桥上望,水晶宫里揖嫦娥。

中秋佳节揖拜嫦娥,也是赏月的一个理由。甚或还有诗人将心比心,开始为嫦娥抱屈。唐李商隐《嫦娥》诗说: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又如宋人晏殊《中秋月》诗说: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月圆之时,想到嫦娥那样孤寂,就又多了一个浇酒的由头。


玩月中秋

月在中秋明,中秋之乐在乐月,到今天依然还是以明月为中心,嫦娥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隐没。中秋玩月,今人称之为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

唐代刘禹锡有两首写八月十五的玩月诗,一曰“碧虚无云风不动,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一曰“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又有曹松《中秋对月》诗:

无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

到北宋时,中秋节便与春节一样,在民间成为很受重视的节日。

宋朝姚述尧在《水调歌头·三五半圆夜》有:

三五半圆夜,二七素秋天。

银河耿耿,中渡绛节会星軿。

宝鹊喜传佳信,丹凤欢迎仙仗,瑞彩映珠躔。

此意天长久,不比在人间。

多情客,捧香饵,洁宾筵。

殷勤拜舞,乞寿乞富乞团圆。

宜与人人愿足,更看家家欢洽,喜气满江山。

今夕莫辞醉,后会是来年。

苏东坡在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之时,作《水调歌头》,抒发思亲之情,铸就千古名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端起酒来,敬一回江中之月,没有月神只是思亲。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月里情怀,千年共婵娟。置身在月光里,思亲念友,体味古人诗情,向着圆月许下心愿,这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味道足矣。

编辑/尹潇婕 责编/贺孜孜 监制/王志明


其他用户还在看↓↓



【记忆】那些年的国庆节

今晚,小编邀你共赏《兵团儿女心向党》演唱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