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奋楫超越!山阳区持续巩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焦作日报 2022-05-04




焦作日报贴片广告位




6月22日《焦作日报》A01版

6月22日《焦作晚报》03版

核心提示

“十四五”开局之年,山阳区吹响了聚焦聚力打造城区发展新高地、持续巩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争当焦作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加速领跑“头号选手”的嘹亮号角。


底气从何而来?近年来,山阳区以建设“商旅居游总相宜”的美丽山阳为引领,坚持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眼强基础、增优势、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山阳区城市经济蓬勃发展。诗 咏 摄

仲夏的山阳大地,阳光明媚、生机盎然。


黄龙山上郁郁葱葱,龙源湖畔欢声笑语,“天河”两岸高端商务楼宇林立、创新创业氛围浓郁、项目建设马力十足,奋战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党员干部群众精神抖擞、铆足干劲,处处彰显着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幸福和谐的崭新风貌。


如今,敢于在改革发展浪潮中奋楫超越的山阳区,厚积薄发、推“城”出新,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光彩夺目、闪耀全城。


成绩是有力的证明!2020年,山阳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是2015年的1.8倍,总量跃居各城区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5.24亿元,增加至15.2亿元,是2015年的2.9倍,位居各城区第一位;在全省52个城区综合排名中,从2015年的第三十六位跃居到2020年的第十三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


“山阳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工作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强化社会治理能力,为聚焦聚力打造城区发展新高地、持续巩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注入了新动能。”山阳区委书记李建超说。


  




培育产业转型新亮点


近年来,山阳区坚持将引进、培育“三新一高”城市经济新亮点,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在加快改革创新、强化制度保障等方面,做足了文章、下足了力气。

  

山阳区秉持“优于江浙沪、引领中西部”的开放思路,出台了《山阳区对外开放优惠政策》《企业上市和挂牌交易奖补细则》等政策措施,对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挂牌的企业最高奖励2100万元,在全国首屈一指。同时,充分发挥政策虹吸效应,连续3年年均吸引12家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落户山阳区,辖区银行、证券、保险机构达114家,占全市六成以上。

  

山阳区牢固树立“有事必须服务好、无事坚决不打扰”的理念,深入推进“放管服”和“一网通办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市首家推行“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模式,公布“一次办妥”政务服务事项104项,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首创企业落地法人代表“零见面”审批新模式,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商事制度改革“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领跑全市,创造了品客网络2个月从签约到营业、东锅城发环保装备项目4个月从洽谈到投产的“山阳速度”,让标准更高、审批更快、服务更优的“山阳品牌”叫得更响。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该区积极依托18栋高端商务楼宇和企业公共资源配置中心、火马双创谷两大省级创业孵化平台,打造了焦作数字生态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科技含量高、爆发力强的新产业项目,吸引河南三永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等新经济、新业态项目落地运营,“竖起来的产业园”建设不断加速。同时,全国第二家、全省第一家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落户山阳区,山阳潮街获批全市唯一省级试点步行街,丹尼斯焦作店被认定为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打造金街·宝船巷、时代印记等场景式消费新热点,吸引中海佳纷文创广场、群英汇文旅创业园等项目投资落户,特色商业区综合排名由全省第80位跃升至第16位,成功晋级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

  

推进老工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风神轮胎与倍耐力重组后,成为世界领先的工程胎供应商;建区以来首个央企、省企合作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全省唯一高端环保设备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三利达借助互联网、跨境电商打通海外仓,危中求机、化危为机,成为全球第一的弓弩箭生产企业。山阳区积极引导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抓住“百企退城”机遇,加速“腾笼换鸟”,搬迁改造30家工业企业,先后吸引汉河电缆5G智能工厂、联盟卫材等优质企业退城进园;坚固水泥、河南中轴等6家企业实现“退二进三”,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签订框架协议,谋划5G项目13个,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区还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在全市首家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围绕“两大平台”“四大片区”建立“2+4”项目推进机制,36名县级干部分包服务125个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台账式推进,提前介入、全程服务,做到特事特办,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为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城市建设高颜值


作为我市的中心城区,山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城区建设品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区强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探索“政府主导、连片推进、科学规划,打包融资、对接央企、让利于民”的城中村改造“山阳模式”,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涉及1600余户6200多人、被搁置8年的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工作;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中心城区7个城中村3908户210万平方米的征迁任务;先后完成涉及14个村500多万平方米大棚户区的征迁任务,在南水北调总干渠和中原路两侧腾出400余公顷黄金地块,为市、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2018年以来,山阳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创新实施改模式、改硬件、改方式、改服务、改面貌的“五改”模式,完成投资6.95亿元、惠及4.3万余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打造了丰收小区、云台小区等一大批精品楼院。

  

针对农村污水治理难题,该区确立了“实施农村污水管网联通城市主管网建设工程、一步到位实现农村厕所革命”的工作思路,坚持城乡环卫统一保洁、污水处理统一设计、项目推进统一施工、督导考核统一标准,自筹资金1.6亿元,将全区12个村的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城市主管网。同时,每年投入财政资金321万元,实现全区农村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山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依托北部沿山生态旅游优势资源,推进计划总投资120亿元的李河碗沟文旅康养综合体、总投资40亿元的黄龙山通航康养文旅产业园等项目开发,山阳故城保护性开发、恩州驿文化街区、黄龙山窑洞文化民俗村、巡返高端康养基地等项目加速建设,与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承享生态园等串珠成线,形成了生态保护修复与文旅康养产业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良好开端。

  

2018年年底,在山阳区推进北山治理和开发利用的关键时期,我省编制的《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入选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我市获得中央奖补资金3.7亿元。其中,山阳区争取资金1.24亿元,占全市奖补资金总量的三分之一,进一步增强了该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北部山区生态保护修复的底气。目前,该项目已经全面完成,恢复果园约5公顷、林地约125.5公顷、草地约27.5公顷,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黄龙山旅游休闲带整体形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全域旅游发展作好铺垫、打好基础。






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


如何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山阳区牢固树立“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执政理念,坚持“真管用、解难题、起实效”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深入开展党群联心、服务联动“双联暖民”工程,强化党建引领的内在支撑,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打通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微循环。

  

山阳区创新实施“党群360工作法”,指导楼院成立党群议事会,积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社会参与机制,全面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党群共同体。目前,山阳区共成立党群议事会362个,99个无主楼院实现全覆盖,解决民生问题3万余个;实现了全区34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个千人以上行政村农村幸福院全覆盖;组织56家区直单位的13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社区楼院开展志愿服务,为社区楼院办实事3600余件。

  

该区广泛动员辖区老党员、老干部等社会力量,成立热衷公益事业的红色群众组织40余个,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群众主体作用,组织引领辖区党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全面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选派19名党员组建红色故事宣传队,到社区宣讲红色故事,引领广大群众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焦东街道老党员魏春来有着66年党龄,离休后“离岗不离党、初心不褪色”,发动300余名志愿者定期到楼院开展各类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东方红街道“袁玲爱心服务团”持续开展“孝德联盟”“爱心服务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成为街道、社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好帮手。

  

该区还按照“抓行业就要抓党建、抓党建就是促行业”的理念,发挥行业管理部门职能优势,把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揉”在一起抓,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山阳区教育工委以培育党建项目、开展红色活动为载体,构建“党建+”工作模式,扎实开展党建课题和“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研究、“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创建工作,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区卫健工委坚持工委牵头、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动、行业系统全员推进,全面建设“小房子”工程,实现全区7.8万户共计28.1万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运用信息化手段精准高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县(市)区。定和街道太极景润小区、东方红街道南北苑小区等建立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的红色物业服务队,化身“红管家”,以亲情化服务让物业服务有“温度”、有活力,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金瑜 史文生 原文钊 报道


谱写无愧于人民的绚丽篇章

山阳大地山阳区,商旅居游总相宜!

  

回顾过去的五年,山阳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定而豪迈,干成了一批补短板、打基础、蓄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开创了山阳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区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历史时期,为持续巩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谱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绚丽篇章!

  

山阳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主动把全区发展放在国家和省、市战略大局中谋划推动,坚持实事求是、知行合一,以开放的姿态解放思想、以实干的担当破解难题、以较真的劲头狠抓落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同时,山阳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急难险重见忠诚、长远大局看能力、制度程序显自律”的鲜明导向,在市、区中心工作中摔打、磨砺,锻造了敢打必胜的干部队伍,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有志者事竟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聚焦聚力打造城区发展新高地、持续巩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争当焦作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加速领跑“头号选手”的征程中,山阳区必将取得更加令人注目的成就!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801

版权声明:本文为《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点击关注 --

推荐阅读

焦作日报微信视频号

上新啦

总编辑:王静锋    统 筹:王 鹏

主 编:王晨光    编 辑:郭子轩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