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杨晶《让爱永远陪伴你》《多想再叫一声妈》两本书有感!!

焦作日报 2022-05-03



像大地一样深沉的爱

——读杨晶《让爱永远陪伴你》《多想再叫一声妈》两本书有感


作者:王剑冰



  我没见过杨晶,当这两本书经朋友的手摆在我面前时,我搜索了所有记忆,都找不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面孔。初读时或可说开始并不在意,是作者的经历、文字所释放出的巨大无比的魅力和那庞大的笼罩于天的母性之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看完这两本书后,我迫切想见这个人,并且由衷地向他表示我的敬意。



  杨晶有幸经历了他人生中难于经历的苦难,同时也给他增添了无尽的爱的记忆。他在这两本书里写了三位女性,也是三位母亲,祖母、母亲和妻子。这三位女性使他能有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柱。


  《让爱永远陪伴你》是救助妻子的事件,作者用日记体写出。让人感怀的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作者每天用笔记下所历所感。妻子赴京住院的过程,妻子手术突发意外的经历,妻子醒后对女儿上学费用的关注,还有急迫中送红包的细节,写得生动细腻、抓人心魄。其中一些议论、一些描写都显现出作者的文字功力,可以说是一部成功的日记体的文学作品。


  《多想再叫一声妈》显得厚实而浑然,作者将社会、生命与母爱这个大题目做得相当饱满而充分。自然的、生活化的述说更接近于生活的层面,因而更加使人信服,更加具有影像感。


  读着杨晶的文字,时时会跳闪出自己的经历和母亲的影像,这便是杨晶的另一种影响。他一方面心有所动的用无法抑制的感情写出自己心中的大悲大恸、大恨大爱,他也许只是为了有一个记忆,这个记忆是献给自己母亲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告诉所有人一个不屈的生命历程,一个不该忘掉的过去,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东方女性——中国的母亲,作品中很多语言细节都能构成一篇评论文字。作品串起了母亲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构筑了一个女性不屈不挠的人格大厦。


  “道路是屈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母亲在父亲被打成“右派”后偷偷递给父亲的一张小纸条上的话,这句话让父亲也让作者一家受用良久,它支撑了这些脆弱的经不起风雨的生命“在骂声中成长”!孩子们在无比屈辱中生活了20余年,这是母亲无奈中的教诲,也是母亲无奈中的坚强。我以为杨晶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后来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做了政府官员,他们都坚强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与母亲的教诲有关。“亲娘装肩,后娘装边。”也是母亲说过的话,母亲穿着薄薄的老旧衣衫,却用攒下的新棉为杨晶做了一件厚厚的棉袄,跑了很远的路为杨晶穿上。母亲对待孩子们的感情是无微不至的,她可以无法回避社会给予她的种种不公待遇,她可以受到各种各样的污辱,但是她不能让她的孩子在母爱下有半点缺憾。这件棉袄杨晶始终舍不得穿,杨晶说:“我在此嘱托我的亲人,在我生命的尽头,你们要把那件咖啡色的肩部很厚实的棉袄穿在我身上,我要穿着它去见我的生母。”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多篇母亲的手迹,那一封封凝结着母爱的清秀的字迹,是母亲在自己身体十分柔弱的情况下一次次熬夜写成的,每一个字都凝结着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思念和情感。在母亲的身体越来越支撑不住的情况下,有一封信竟然写了4个半小时。


  “亲爱的晶儿”,每当看到信首的这个称呼,我不知道杨晶的感觉,我的眼睛都会发热,这是多么博大的母爱啊!他真的能够让我们受用一生。杨晶身上的所有优点,都与这博大的母爱有关。


  杨晶以自己这个充满个性的母亲形象和特殊的生命经历,写出了这样一部著作。我觉得把它作为一部小说、一部电影来看更合适,这真是场景历历、情节逼真的生活写照。


  这是一部于艺术、于思想都是十分成熟的文字,是真正的作家作品,是凸显着自我个性的成功作品。所以说把它叫作一部小说也好,叫作长篇记事散文也好,体载的划分在这里已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它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它是余华的《活着》的另一个类似的版本,因而也可以说它是中原文学的一大突破,如果把它称为散文的话,那它也是对中国散文的一大贡献。


  请允许我再次向杨晶致敬,向这个永远鲜活于我们心中的叫作吕怀敏叫作竹篮的美丽的、善良的、伟大的母亲表示崇高的敬意。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801

版权声明:本文为《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点击关注 --

推荐阅读





总编辑:王静锋    统 筹:王 鹏

主 编:王晨光    编 辑:李季衡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薛 莹 丰舒潍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